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规划与设计研究
构筑安全、舒适与健康的绿色新家园——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7-10

摘要:结合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震后重建的设计,提出了绿色安全的理念与基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减灾防灾的原则,介绍了重建的村落结构、功能布局、建筑群组织、生态景观设计和防灾空间布局等内容,并结合住宅单体设计与建筑细部塑造,探索了村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重建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精神家园的设计方法。

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11-15

摘要:概述了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建成效果,回顾其灾后重建城市设计中安置-文化-生态-经济统-结合的发展理念,并总结了水磨镇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从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全过程的设计服务,指出水磨镇的经验在于“全过程的城市设计”保障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以及总设计师负责制这一机制的建立。

乡土建筑文化价值的探索——以深圳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为例16-18

摘要:针对乡土建筑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文化价值,以深圳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为例.探究当地先人建构活动的社会意识、营建的观念和意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力求发现其文化独特性。以发掘其文化价值。

乡村建造,作为一种观念与方法19-22

摘要:从乡村建造现象与问题出发,探讨乡村建造中的观念与方法,对当下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反思。

新乡村“生态人居”模式研究——以中国江南地区乡村为例22-26

摘要:从乡村的现状出发,协调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寻找乡村空间的“地方语言”;在实践与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生态人居”模式的基本数据库,并提炼出“地区乡村的空间型句法”,提出宜居的村镇“生态人居”分层多元的地域营建体系。

“改造式”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为例31-34

摘要:结合棣花镇的两个“改造式”村落的现状,从村落布局及民居院落的空间形态、建筑立面造型、传统生态技术等方面对村落物质环境的传统文化特征及其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遗存的物质性要素和场所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遵循的能够保持文化传承的建设原则和方式。

小城镇多层住宅柴火间现象及其改进——基于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住宅实例的调查39-41

摘要:针对农民成为居民背景下南方小城镇多层住宅中普遍存在的柴火问现象,基于余江县邓埠镇住宅实例的调查对这一现象展开探讨,并结合农民身份转换过程中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设计策略。

建筑学报杂志国外实例研究
德国农村更新中的村落风貌保护策略——以巴伐利亚州农村为例42-46

摘要:以村落风貌保护为研究视角、德国农村建设为研究背景、实地调研和现存资料分析为研究方法,从项目实施过程和设计方法两方面对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村落更新运动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村落整体结构和公共空间、私宅更新、历史公共建筑更新3个方面对更新策略进行结合当时当地的解读;分析巴伐利亚村落更新模式对于改善和保护村落风貌现状的有效程度,总结对于中国村落发展有所启发的经验和教训。

文化风景的活力蔓延——日本新农村建设的振兴潮流46-51

摘要:指出日本新农村建设在战后的60年间所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历程,如今进入了以文化艺术振兴为核心的崭新阶段;以日本文化中的“原风景”概念为切入点,结合犬岛艺术之家、大地艺术节和空家项目等实践案例,分析并阐释了日本通过文化景观建设来振兴农村发展的新潮流。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作品
甘肃文县茶园村小学56-59

四川茂县黑虎乡小学62-67

“以自己立足的方式”进步成长——四川茂县黑虎乡小学设计68-69

摘要:四川茂县黑虎乡壹基金自然之友小学(原称黑虎小学),是“5.12”汶川地震后,由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资助、北京自然之友倡导与全程督办,于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的乡中心寄宿制小学。该学校秉持环境友好及文化传承的理念,遵循绿色建筑的营造策略,从规划设计、建材选择、建筑方式等方面,关爱环境、节约能源和循环利用资源,期望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园。学校建成后将成为“自然之友”进行环境教育的基地,将绿色生态的理念从建筑到教育同步落到实处。

四川广元剑阁下寺新芽小学70-73

震后重建中的另类模式——利用新型系统建造剑阁下寺新芽小学74-75

摘要:四川广元剑阁下寺村小学的砖混校舍在汶川“5.12”大地震中成为危楼。之后的一年中,年幼的小学生需要步行1小时到中心小学上课,其间需要经过铁路桥和重型卡车穿梭的公路,十分不安全。在内地大学的引介下,香港龙的文化慈善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四川重建基金决定资助重建,并且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小组负责设计统筹。

台湾八八水灾原住民部落重建玛家农场永久屋76-79

西藏纳木湖牧民安居房80-81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84-90

根系乡土——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建筑创作91-91

摘要:江村本名开弦弓,是太湖边的一个普通村落,因为费孝通先生1930年代对其进行开创性的人类学调查并发表《江村经济》一书而名闻海内外。其后,随着先生26次访问江村以及社会学界数十年的持续研究而成为记录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首选样本。2010年初,为了纪念先生100周年诞辰,吴江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开弦弓建造费孝通江村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