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生态建筑
自然通风降温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园建筑的节能技术实践18-22

摘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设计以绿色、节能、自然和科技为原则,分别采用双层墙外保温、内外遮阳、类呼吸式双层窗、诱导式通风、置换式通风、地下通风降温预热系统、太阳能利用和热回收等技术,同时结合校园良好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多方位和适宜节能技术措施的探讨。

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绿色思维——2007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作品评析23-25

摘要:通过对2007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作品评析,介绍了获奖作品从选题、技术优化与集成的系列构思过程,阐释了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绿色思维问题。

多层住宅的太阳能技术一体化设计探讨26-29

摘要:针对我国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技术在多层住宅中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太阳能住宅设计竞赛的提案,具体阐述和探讨了多层住宅中的太阳能利用及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的方法和可能性。

“德中同行”——生态竹子展馆30-32

摘要:介绍了南京“德中同行”大型文化科技展览活动的规划,特别是生态竹子展馆的设计,以及竹制建筑的构造细部等技术解决方案。

城市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位评价研究33-35

摘要: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城市建筑生态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 进行了初步探讨。

德国建筑“能源证书”简介36-38

摘要:简要介绍了德国建筑节能体系中“能源证书”的建立,实施“能源证书”制度的意义以及能源证书的基本内容,为我们如何有效的管理能源开拓了思路。

“生态岛”——法国城市中的微型自然保护区39-41

摘要:对法国巴黎和里尔市几个景观生态设计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试图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小尺度绿地的生态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作品
南京长发中心42-45

摘要:南京长发中心(CFC)位于南京市的“玄武湖—总统府—南京文化广场—夫子庙”中轴线上,由四幢造型简洁而挺拔的超高层建筑组成,北侧是两栋高150m的办公姊妹双塔,南侧是两栋135m高的塔式公寓。集中的商业分别设置于北部办公双塔下的下沉式广场周边以及南部公寓双塔下与城市相衔接的遍植乔木的巨大草坡下。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多功能体育馆46-49

摘要: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是200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艺术体操赛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排球馆,赛后作为该校的多功能体育馆。通过对体育馆所处环境、气候、功能的分析,思考广药体育馆与城市的有机协同,有效地节约能源,多层次的功能设计。

昆山体育场50-53

摘要:体育建筑的造型及设计立意要体现地方人文特点及体育精神,单体设计要注重与区域城市环境的融合,功能布局要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并考虑经济效益。文章着重从造型立意、功能、技术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以上设计理念在昆山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的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盛乐古城博物馆57-59

摘要:在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作过程中,试图探索一种在发展的前提下,既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合当地的经济、文化、气候特点的建筑策略。

新唐人街——波士顿的中国城公园60-63

摘要:波士顿中国城公园位于中国城旧城门外,作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共设施项目—波士顿大隧道(The Big Dig)工程的一部分,设计师探索用当代设计语言,表达新"中国"的含义、讲述华人移民的故事,在继承唐人街内在精神的同时,创造一个富有中国和亚洲个性的新唐人街形象,同时不失当代特色的公园,使新公园成为波士顿的一处新景观。

建筑学报杂志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64-69

摘要: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依据,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钢筋混凝土里的“天津味儿”——鼓楼街区A地块(西北区)复原与再生70-75

摘要:从建筑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表征、建筑对城市形态的重构、建筑艺术创新等方面,客观分析探讨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A地块(西北区)复原与再生建筑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寻求城市范畴内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建筑答案。

文远楼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76-79

摘要:作为中国第一栋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文远楼具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然而进入新时期的文远楼,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再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师通过生态化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寻求人性化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一过程。

近代建筑再利用的具体策略及实践方法 ——以清华大学科学馆为例80-83

摘要:介绍了清华大学科学馆“保护性更新”的历史沿革、工程概况、调研检测鉴定、研究论证等内容,阐述了保护、加固、更新与修复的理念、对策及技术措施,以及对近代文物建筑功能更新等方面的实践方法 。

北京地区长城沿线戍边城堡形态特征与保护策略探析84-87

摘要:通过对北京地区长城防御体系、戍边城堡布局方略及城堡形态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各类“堡村落”演化与军事、生态、社会经济的关系,探讨了长城沿线"城堡村落"更新与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以介休后土庙为例探讨文物保护规划中历史环境保护的研究88-93

摘要:后土庙是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旧城内的一所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到城市新建设的发展影响,历史环境及相邻保护单位之间联系日益受到破坏。本文探讨了如何解决好整体历史环境控制与旧城改造之间的关系,并如何通过对市内各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控制的建议,以达到介休旧城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