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特稿
建筑理论与中国建筑的学术发展道路——新版译著《建筑理论》上、下册序1-5

摘要:从几座有争议的大型公共建筑引发的中国工程院“大型公共建筑讨论会”的召开,论述了当前中国建筑创作领域出现的个别“畸形建筑”与建筑理论的缺失之间的关系,重提了“回归基本原理”的主张,并围绕由王贵祥教授新译《建筑理论》上、下册中有关建筑学的基本范畴与派生范畴的关系,对中国建筑理论与世界建筑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提出正确的建筑理论主张与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强调应该面对当前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现状,对建筑理论基本原理做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理解,真正在建筑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与创造,以繁荣中国的建筑事业。

建筑学报杂志建筑理论
我国环境一行为研究的发展及其动态6-7

摘要:2006年秋,第7届环境一行为研究国际会议(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至此环境心理、环境行为研究在我国的引入与展开巳近20年的历史,在我国成立的环境行为研究组织(EBRA)刚好成立10周年。

城市生活的质量8-8

摘要:最近一个时期,经常可以在报纸等媒体上看到“美丽的国家”这样的字眼,但我本人对这种倾向抱有质疑。自古以来所提倡的建筑目标之一的“实用、坚固、美观”,如今应该作何解释?或者说,在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上具有什么含义呢?作为从事环境行为研究的学者,基于对现代都市生活和构筑环境的观察,我想有必要对当今的建筑目标重新思考。

衡量世界大都市的生活质量——底特律经验9-13

摘要:介绍一个关于生活质量(Qualicy Of Life)的研究项目。文章在列出这一项目的主要研究问题之后列出了若干指导这类研究的概念模型,并着重介绍该项目在美国底特律大都市区开展情况,讨论了在底特律以及世界若干参与这一项目的城市正在进行的研究活动。最后总结了生活质量研究对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设计所带来的益处。

环境-行为与社会研究领域内正在出现的新方法14-16

摘要:简要地归纳了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内的研究的性质与步骤,尤其着重阐述了与社会、与文化相关的研究。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区分和描述,其中包括方法论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基本研究与实用性的研究,以及科学研究与描述性的(和其它形式的)研究。文中还阐述了一些其它的概念,包括怎样定义研究课题,怎样制定研究计划,怎样理解研究的反复性,怎样进行数据分析,怎样确保研究的可信性,以及怎样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亚洲城市主义——公共街道中住区生活的动态性之解读17-19

摘要:针对亚洲文脉下的高密度城市环境,提出“亚洲城市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和设计模式,并提出“一席之地”的概念作为环境设计中的焦点。研究关注的是“街道社会生态”,特别是在某一时刻街道上循环的事物、活动和空间结构的一幕最小的互相依赖图景,称作“社会即景”,倡导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作契合文化内涵的设计。

建筑学报杂志环境景观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20-23

摘要:目前我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相应的从地理研究角度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而历史时期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南京古都景现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探查地理系统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山水脉络,这对研究城市持续发展与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本篇探讨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以地理景观研究作为基础规划南京古都风貌格局。

重估三类绿地空间——让城市园林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24-26

摘要:在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价值现和生态现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阐明“线性空间”“边界空间”“非设计空间”这三类绿地空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建议城市绿地网络通过这三类绿地空间与市民日常生活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27-31

摘要:通过2010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方案综合解决滨江洪涝、生态重建、人流疏散、遗产利用、文化展示等问题,使世博成为一块滨江的绿地、世博绿地和城市的绿地,满足会展期间和会展之后的多种功能。

来自新城市“人民公园”的体验——苏州工业园区沙湖生态公园32-35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园特有名称的“人民公园”,随时间推移和社会经济变革,人们对其认知和需求已逐渐发生转变。通过对现代“人民公园”——沙湖生态公园这一实际案例介绍.揭示公园的设计本质,是将诸多简单的需求组织进公园,而形成复杂的体系,使这种体验逐渐在回归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最简单、最自然状态的生活状态。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作品
苏州博物馆新馆36-42

摘要:2006年金秋10月,古朴的苏州城内,由贝聿铭大师亲自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落成的建筑安然地嵌入传统园林建筑环境中,完美实现了设计之初设定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目标,从而结束了4年来对它的种种争议和猜测。

理性、象征、形式生成——郑州高新技术孵化器一、二期工程设计构思43-45

摘要:重视功能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象征手法精心推敲建筑形式的生成是郑州高新技术孵化器一、二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本文具体阐述在方案构思中,如何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赋予设计以科学性和时代性。

温故知新——关于“中关村金融中心”创作及题外话46-49

摘要:对中关村金融中心修建性详规和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和比较,从中能看到该项目中外建筑师在创作中各自的特色,差异和差距。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50-53

摘要: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出发,通过分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特殊使用受众的心理和生理行为需求,对无障碍设计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研究建筑设计中的应对措施,体现简洁的由行为而形成建筑的设计过程。

北航新主楼54-59

摘要:北航新主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区,东临学院路,北临飞云路(校园南路),西临长虹路(科技园路)。项目规划用地约100亩(64308m^2),总建筑面积达22.65万m^2。

追求得体的建筑表达——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设计60-64

摘要: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设计为例,分析了基于工程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建筑与环境综合设计,探讨建筑形态如何针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作出得体的表达。

建筑学报杂志历史研究
《考工记》模式与希波丹姆斯模式中的方格网之比较65-69

摘要: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春秋末叶的《考工记》和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分别提出了一种方格网城市的规划模式,各自对东西方城市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两种模式都是用棋盘式方格路网,将城市用地切剖成秩序井然的众多小方格,形成规整的城市建筑肌理。但这两种方格网的街道网格性质、街区尺度、公共空间的位置,以及产生的城市空间形态等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在含义,反映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民族心理和社会组织。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70-72

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声环境的认知特征以及人文内涵入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声音现象的感性存在为起点,以人性直观的诗意现照为依据所成就的,不同于西方现代物理声学理性视野的声景现营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