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0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建筑理论
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5-8

摘要: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基本条件.在民族身份和人地关系这两方面的危机意识是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动力也是评价中国现代设计的根本标准.85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命,给当代中国城市和景观建设以许多启迪.为实现景观设计现代化,文章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尊重平常,回到人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9-11

摘要:通过对物元可拓、物元变换等可拓学方法在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理论、景观设计教育等方面应用的分析,探讨可拓学方法引入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形成"景观可拓设计方法",实现景观设计创新的意义.

关于建筑空间形式系统的讨论12-14

摘要:从三个方面评述张毓峰关于建筑的"空间原型"与"结构原型"的论点:该空间原型仍属二维平面构成层次的平面原型;两个结构原型-并与交的论点并不成立;建立在两个结构原型论点的基础之上的关于中国与西方建筑形态构成基本特征的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

建筑创新散布研究15-17

摘要:本文试图进行建筑创作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借鉴发展传播学中的创新散布理论,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建筑创新的相关问题,并建立建筑创新散布模式,为建筑师的创新探索带来一些启示.

“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建筑学18-20

摘要:亨利·列斐伏尔是位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城市社会学家.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围绕着这一概念阐释了当代建筑学的问题以及众多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的思想与实践.指出应该摒弃新的形式主义,重新回归建筑学的现实基础,即日常生活.

理解策略——以库哈斯的视角看当代城市的物质形态突变21-24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麟哈斯的著作和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他对于当代城市研究的立足点,在分析的过程中,力图发现库哈斯对于当代城市乐观自信的来源,给我们一个新的观察城市的角度.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作品
链接——北京大兴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设计25-32

摘要:这个工程是分期建设的,盖了一期、二期、三期、还有四期、五期…… 这个聚落中有一些盒子,物流的、生产的、培训的、居住的、休闲的、环境的……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33-35

摘要: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位于四川成都高新西区羊西线南侧,主要功能为软件研究开发.设计将工作区与交通服务系统分别设置,分为3个各2500m2的工作单元和一条交通服务长廊,平面为梳状,长廊位于临路一侧,与道路平行,遮挡了高速道路上的噪音,成为外部与工作区之间的屏障,其超长、简洁的水平线型成为引人注目的标识.用水点、楼梯等固定元素均布于长廊上,不进入工作区,使工作区得到了充分的灵活性.3个工作单元垂直于长廊相互平行排列,其间是一宽一窄两个院落空间.较窄小的院落种植桂花,利用其相对封闭性保持香气;较开阔的庭院正对门厅,以线感挺拔的苦竹为主,富于地方情调.

适用、坚固与美观——谈学校建筑的设计与建造36-39

摘要:通过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探讨了在我国现状条件下,创造普通、造价低廉、实用性强、规范要求严格之类建筑的设计方法,强调了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使用效果,建筑形式最终在使用过程中依然稃以保存完好,就建筑设计本身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青岛大学艺术楼创作40-42

摘要:结合青岛大学艺术楼的建筑创作,对建筑设计的构思理念作了一些实践性的探讨.通过环境分析,将建筑的功能性与环境形态进行了理性的整合.

郑州市航海体育场设计43-45

摘要:简述了郑州市航海体育场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体育建筑'本'与'魂'的剖析,探讨了体育建筑设计构思和形体创意的关键点.

建筑学报杂志特集
解读“新焦点”之我见46-46

适用·经济·美观的双重意义47-49

摘要: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提出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59年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在"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理论文章中,对此方针作了阐述,说明"适用、经济、美观是有机的、辩证的统一,而又主次分明的",要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不少建筑师提出建议,取消"在可能条件下注意"八个字,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美观",其意是提高"美观"的地位.建筑需要美观,这由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双重作用所决定的.建筑艺术、美观并不是同经济成正比的,花很多钱,不一定能造出艺术性高的建筑,少花钱,也可以作出很美观的建筑.下面就"适用、经济、美观"问题谈五点看法.

适用、经济、美观——一种平和的建筑价值观48-50

摘要:'适用、经济、美观'是建国之初的建筑方针.1952年当时的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政务处召开第一次全国建筑工程会议,提出了建筑设计的方针:以适用、坚固和安全、经济为原则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建筑是一种文化,也要适度地注重美观.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基本建设是用国家的钱盖国家的房子来给老百姓使用,出于爱国爱家,大家都得节省自律.因而,做到'适用、经济'也还比较步调一致,但由于当时对'美'的价值判断也泛政治化,对学习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会扣上个'封建复古'的'大帽子',对学习西方现代派的设计又批判为'崇洋媚外的资本主义',建筑师们的设计创作因此失去了自由.

适用·经济·先进·美观——对新时期建筑创作方向的几点想法50-51

摘要:建设方针是指导建筑行业发展、导向建筑设计方向的根本大纲.回顾历史,"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指导着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建筑设计.无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建设大潮中,这一方针客观地把握了建设的本质要素,表达出人们对于建筑的基本需求,体现了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

建筑学报杂志人物
怀念妈妈 温故知新52-53

摘要:2004年3月22日那天,春寒料峭.亲爱的妈妈平静地永远离开我们了.自从我七岁丧父之后,六十二个春秋,我们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这个不愿看到的现实,让我感到茫然.我悲痛,我怀念.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研究
回家的感觉--邓小平故居环境改造工程创作感想54-55

摘要:文章介绍了邓小平同志故居环境改造工程的环境状况.设计构想及规划特色,并对现有设计提出了一些意见。

写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二期(暨总部基地)规划设计一年之后56-58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暨总部基地)在规划设计时期,作为主持设计师的思考过程和设计判断时的关注点.提出关注城市中人-物-场(所)的状态.在规模面前,依然要重点放在研究人的具体使用状况,由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入手,建立有效的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