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部级期刊

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 42-1439/TV 国内刊号
  • 1003-0344 国际刊号
  • 0.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研究、专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专题研究
转轮热湿及VOC耦合吸附模型及性能研究1-6

摘要:本文构建和完善了只考虑沿流动方向固体侧热质扩散影响的热湿和VOC耦合吸附数学模型,编制了仿真程序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对耦合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选取硅胶作为吸附剂,甲苯和三氯乙烷两种VOC类污染物分别作为吸附质。研究结果表明:转轮可同时吸附水分和VOC,并且VOC出口浓度低于室内VOC规定的浓度限值。处理区风速的增大不利于水分吸附和甲苯的净化。再生区风速的增大能够有效促进水分的吸附和脱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甲苯的净化和脱附。甲苯的吸附和脱附较三氯乙烷更充分,转轮净化效果与VOC本身特性关系很大。

沟槽结构充液式冷辐射板性能实验研究7-10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沟槽结构充液式辐射板供冷性能。采用90°度和130°两种肋壁夹角的吊顶式冷辐射板,在人工环境小室内开展了不同供水温度及环境湿度下的实验。主要测试了这两种新型辐射板供冷时翅片表面温度分布以及结露现象。结果表明:两种辐射板翅片表面各点最大温差约为1℃,翅片夹角影响表面最低点温度的位置。两种辐射板结露360min后,液滴沿着倾斜辐射板表面向夹角顶端滑动,聚集并脱落。

工业建筑中高温颗粒物在近壁区扩散特性研究11-14

摘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业建筑中短时间散发的高温颗粒物在近壁区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粒径的高温颗粒污染物的温度、速度变化,阐明了颗粒物与气流跟随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扩散过程部分颗粒物会与气流分离呈现出与周围气流相反的运动状态,粒径d=20μm和30μm的颗粒物表现的更为显著,其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最大上升高度,粒径d=30μm的颗粒物脱离气流的比例高达33.61%,粒径d=1μm,5μm和10μm的颗粒物可以随气流上升到厂房顶部。颗粒物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半径随粒径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扩散边缘区域的颗粒物较易脱离气流。

铁路站房高大空间渗风量与温度梯度测试研究15-18

摘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铁路旅客站房冬季渗透风及热分层问题,以武汉某铁路站房为调研对象,对候车区高大空间开口尺寸,渗透风量和温度分布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调研时段站房总渗透风量达到61.2万m^3/h,折合换气次数为2.1次/h,其中高架候车室渗透风量为54.7万m^3/h,折合换气次数为2.0次/h,整个站房单位空调面积渗透风热负荷为68.5W/m^2。高大空间下部候车区温度为15.0℃,顶部温度为20.0℃,上下温差为5℃,温度梯度下部较高,上部平缓,平均约为0.28℃/m。调研结果为站房运行节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华北农村住宅气密性测试及节能改造分析19-22

摘要:对华北地区农村典型建筑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当地农村既有住宅气密性极差,换气次数可达13.8次/h。提出了节能改造措施,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改造前后能耗情况进行模拟,平均节能率可达到74%。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及风对其影响的研究23-26

摘要:利用上海11个区气象观测站2016年8月~2017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城市热岛的年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风对热岛强度及热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热岛强度月变化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夏季5月与秋季10月的热岛强度最大,可达1.3℃。冬季及8~9月是热岛的最小段,在0.6℃左右,全年平均的热岛强度约为0.9℃。上海城市热岛的年平均日变化大致为白天低、夜间高的多峰结构,夜间高峰值可达1.2℃。上海风速表现为春冬大夏秋小、白天大夜间小的趋势,经拟合,发现风速与热岛强度存在很好的负相关,秋冬季的拟合误差在0.2℃左右,相关系数可达0.9。此外风向对热岛分布有很大影响,东南风可以降低热岛强度,并使热岛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西北风使热岛强度增大,热岛中心往东南移。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技术交流
多联式空调室外机翅片管换热器仿真设计27-30

摘要:本文结合多联机空调的实际运行状态与工作环境,分别探讨了翅片间距,翅片形式以及翅片管长度等在制冷和制暖条件下对换热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开窗波纹片、开窗平片、平片的换热能力依次降低,翅片密度的增加可以增强换热效果。随着数量增加其增强效果逐渐减弱,翅片密度的增大会使热交换器的空气侧压降显著增大,热交换器制冷剂管路横向间距的增大、纵向间距的减小对换热性能有改善作用。

广州某超高层办公楼变频冷水机组应用与分析31-3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冷热源设计,通过空调负荷率的正态分布曲线,及不同工况负荷时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节能分析。与常规空调系统设计进行对比,合理选择最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某数据中心液气双通道制冷系统节能技术应用33-35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数据中心已有制冷系统模式和学术研究现状,对数据中心典型制冷系统的优缺点及技术特征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广州某数据中心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液/气双通道制冷系统构成及其节能效果,为其他类似项目制冷系统建设提供设计思考。

某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深化设计的探讨36-38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某数据中心的实际案例,针对空调系统主要用电设备及空调末端的深化建议,采用水冷磁悬浮制冷主机及热管空调设备形式,对数据中心的PUE值有很大提升。采用更为稳妥的补水系统及挡水设计,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管道进行合理的走向布置,让管网更优、更完美的呈现在实际安装工程中。

舞台空调设计探讨39-4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舞台建筑的特点,分析了舞台建筑空调设计的重点与注意事项。同时,文章重点阐述了舞台建筑通常采用的几种气流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尤其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舞台空调在空气处理和噪声控制方面的一些特殊性。

公共建筑地下室变配电房通风空调设计探讨43-45

摘要:为消除变配电房室内余热,基于对通风和空调两种方案的分析对比,选择了合理的通风空调设计方案。以深圳市某大型公建地下室变配电房为例,对其室内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在空调机组稳态运行条件下,确定了变配电房室内空气状态点,并提出了变配电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控制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的适用性分析46-49

摘要: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住宅为例,通过分析全年动态负荷、土壤取放热量、土壤温度变化等,探究土壤源热泵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中的适用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夏季的累计负荷差异较大,全年累计冷负荷约为热负荷的2.79倍,夏季向土壤累计放热量约为冬季累计取热量的3.74倍。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中不适宜直接单独应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必须采取辅助供冷、散热措施,保证全年取放热量平衡,扩大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使用范围。

管道式辅助电加热装置的应用研究50-52

摘要:本文对北京"煤改电"项目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热泵系统常用的辅助加热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新研制的管道式辅助电加热装置,并对应用该设备的某项目冬季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装置在供冷季可以提供足够供热量,满足设计要求。

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排热能效测试与分析53-56

摘要:本文根据该地下水电站功能建筑的布局和通风通道的设计,结合水电站的运行特点,在地下厂房空调系统关闭状态下,对主要通道的温湿度及风量、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的总输入功率、工作场所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各风口的风量进行测试,评估自然风对厂房内部功能装置的排热能力和功能房的温湿度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进风段洞室引入室外空气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有助于厂房段的通风排热,并建议类似厂房可在建成初期的几年内通过自然风对厂房进行排热和温湿度调节。

锅炉间通风系统设计及节能运行控制57-60

摘要:分析了燃气(油)锅炉间通风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平时兼事故通风系统和锅炉燃烧补风系统,提出了风机节能运行的控制方式,随着锅炉供热量的变化,采用分级调节或比例调节方式,可以优化锅炉运行环境,降低风机能耗。

多能互补系统在高校学生宿舍建筑中的应用61-65

摘要:本文针对南京工业大学浦江6000人的宿舍区建筑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可再生资源情况,建立了一套多种可再生能源的耦合互补系统,供能侧将太阳能、热泵技术、生物质能进行集成,需求侧主要满足区域内建筑供热(冷)、热水,实现区域部分建筑用能的可再生化。并且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气候下的运行策略,对系统一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系统运行以后,与原有电锅炉相比,节约运行费用73万元/a,减少电力消耗202.77万k Wh/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 021.6 t/a。

空调节能技术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的应用66-69

摘要:本文介绍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新风系统、空调末端系统等节能措施及内呼吸式循环幕墙在丁香国际办公商业综合体内的应用。该建筑获得国内"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注1及美国绿色协会颁布的"LEED金奖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