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部级期刊

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 42-1439/TV 国内刊号
  • 1003-0344 国际刊号
  • 0.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研究、专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复合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分析1-5

摘要:目前限制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主要问题是高温溴化锂溶液腐蚀性太强,有学者提出复合式三效溴化锂制冷循环来降低高温发生器出口溶液温度。本文对三效和复合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介绍,并对两种循环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压缩比和冷媒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和高温发生器出口溶液温度和压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式三效循环能有效的降低高温发生器出口溶液温度。当压缩比为3.5时,高温发生器出口溶液温度由218.9℃降低到183.6℃,此时压缩机耗功仅占制冷量的3.68%。

太阳能复合热源系统最优集热参数匹配6-9

摘要:本文使用TRNSYS对几种太阳能复合热源系统在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模拟,并通过成本计算对比太阳能系统的净收益,并比较不同供水温度,集热器面积和水箱体积对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监测蓄热水箱温度来控制辅助热源启停的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供水温度和集热器面积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净收益影响较大,供水温度越低净收益越大,在负荷一定时,不同供水温度对应的最优集热器面积基本相同。水箱体积对净收益的影响较小,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选择。负荷在小幅度内波动对最优集热器面积的影响较小,且负荷越高净收益越大。

数据中心自然冷却及其节能潜力分析10-14

摘要:数据中心在制冷上的能耗依然能够占到其总能耗的50%,降低制冷能耗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典型数据中心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空气侧自然冷却模式下环境送风温度范围,并探究了全国省会城市利用空气侧自然冷却的节能潜力。

大数据中心动态热特性研究15-19

摘要:本文以南京地区全年小时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为边界,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全年温度变化的热动态特性模型,研究了大数据中心的全年热平衡特性与温度动态响应行为。研究发现,大数据中心室内空气温度存在昼夜波动性,服务器温度变化滞后室外空气温度变化约10 h。在南京地区大约有5个月(1~3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室外空气冷量充足,对于产热量为80 k W的大数据中心,在此期间仅通过调节新风通风量就可使室内温度维持在22±2℃的范围,新风通风量需要控制在5000~30000 m^3/h之间。在夏天需要关闭新风通风扇,若地板冷风温度为18℃,则空调引风量需维持在50000 m^3/h。通过大数据中心全年温度变化的热动态特性的研究,可为大数据中心通风系统的节能优化和全程管理提供基础热工数据。

空调系统负荷分段预测与研究20-24

摘要:为了改善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根据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时的环境数据和负荷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的方式建立空调系统的负荷预测模型,通过负荷预测得到博物馆所需的空调负荷,以此作为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的基础。根据BP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博物馆的空调负荷进行预测,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模型,分析研究仿真得到结果,发现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之后对神经网络后改进进行分段预测,将通过仿真实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的负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预测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基于聚类分析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气候区划研究25-29

摘要:本文以反映居住建筑冬季供暖能耗为目的,选取了HDD18、HHD、SHDG分别代表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的累加量作为区划指标,并计算出了某典型居住建筑下3个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加权后的指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分别进行层次聚类和模糊聚类,比较发现分为3类和5类时,两者结果最为接近,最终将夏热冬冷地区划分为5个大区和9个子区。

陕西省地源热泵技术适用性分区评价30-33

摘要:根据陕西省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及气象等因素,对陕西五个不同地质构造区进行了技术适用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评价要素指标综合赋权,评价结果表明,陕西陕南盆地和关中平原的河流漫滩及阶地地区适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陕北高原中下部地区,陕南盆地和关中平原黄土坮塬地区适用土壤源热泵系统。

高密度行车时地铁车站屏蔽门承压测试实验研究34-38

摘要:本文通过列车停运夜间的专开列车测试实验,针对19个地铁车站采集分析了列车停靠站台,后续列车离站并驶入区间隧道过程中,站台不同位置屏蔽门的动态承压情况。得到岛式站台端部1号门屏蔽门承压最大约为侧式站台的13倍,且上下排热开启与否对1号门承压影响很小。测试实验的数据提供了屏蔽门系统运营的动态承压工作环境,为地铁设计运营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滑动式调节阀气动性及力学特性分析39-43

摘要:采用验证可靠的数值方法对一种新型滑动式调节阀进行CFD模拟,分析了两种不同阀芯的滑动式调节阀在不同Re,不同开度及不同流体流向下的流场及阀芯壁面压力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场受开度及流体流向影响,同一开度下流开型流场比流闭型要平缓。相同流体流向下流场随着开度减小而逐步出现漩涡且逐渐增大。阀芯壁面压力分布曲线随Re增大而震荡性加剧,阀芯壁面始终存在压力极值点A、B且位置不随开度改变而改变,最大压力点A始终处于阀芯迎流的最极端部位,最小压力点B始终处于阀芯壁面拐角处。

湿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火积耗散优化分析44-49

摘要:以传热,流动阻力和质交换引起的总火积耗散数最小为目标,以换热器芯体外形尺寸为优化变量,在给定热负荷的情况下,采用遗传算法对管内外工作流体分别为水和空气的套片式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优化。分析总火积耗散数与风机和泵功率,效能和传热单元数的关系。得到温度火积,压力火积和湿度火积占总火积耗散数的百分比关系,并将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传热火积耗散数,阻力火积耗散数和湿度火积耗散数均大幅减小,且后两者比传热火积耗散数减少的幅度更大。随着总火积耗散数的减小,换热器有效度有所增加,且消耗的风机与泵功率大幅下降,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得到提高。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技术研究50-53

摘要:针对目前传统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VM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SVM使用传统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采集的训练样本数据进行负荷预测,控制系统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调整,SVM根据调整结果增加新的训练样本、或对训练样本进行修正,进而对回归函数进行修正。重复该迭代过程,可不断提高预测和控制的准确度和实时性,进而在保证基本需求(如舒适度)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风机盘管加热系统传递函数动态分析及控制设计54-58

摘要:针对建筑的墙体,窗户以及室外阳光等众多影响房间热环境因素的变量关系,结合建筑室内风机盘管的物理特性,建立室内热环境与设备之间的动态方程并提出适合于控制的建筑热环境动态模型并对控制部分进行设计。利用Simulink进行了模型验证,与实际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分析,该模型可近似描述实际环境。最后对模型进行PI控制,并能使房间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0.3℃附近,超调为8.62%。

多泵并联离心水泵节能控制方法59-61

摘要:本文提出在同一管网下一种多泵并联变频运行离心水泵节能控制的方法,它是离心水泵在多种工况下动态分析各种台数情况下适配对应管网曲线,计算得出能耗最低的开启控制模式。以水泵系统的模拟计算和管网分析作为手段,对各种水泵系统情景进行综合测算。同时,本文分析了该控制方法的内涵及其计算流程,并结合案例计算了解此种控制方法在各种台数下水泵能耗情况。

高原地区某换热站设计及节能分析62-65

摘要:以供热工程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某高原地区换热站的工程设计及节能潜力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了换热站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换热站一个供暖期关于一次网和二次网供回水温度的测试,结合理论分析并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得出利用提高供回水温差和一次网供回水温度的方法,挖掘节能潜力,降低供暖运营成本的结论。这些数据为集中供热的节能运行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某地源热泵系统埋管深度的实验研究66-69

摘要: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埋管深度受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其换热性能也将受到影响。本文以某实验楼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浅层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特殊地质条件下不同埋管深度的地埋管换热性能,并通过实测验证模型计算的吻合度,其结果有助于对地埋管换热性能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武汉市某酒店能耗分项分析及节能改造建议70-73

摘要:以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武汉市某典型酒店为例,在酒店运行1年后,以详实的能耗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能源审计,对酒店的空调、照明、厨房、生活热水、动力等用能系统进行能耗分项分析,并对冷水机组能效进行测试,探究其主要用能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改造建议。

设备共同沟在场馆类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探讨74-76

摘要:场馆类建筑由于体型各异,屋面复杂,空调形式多采用地面送风的形式,所以空调的管线敷设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难点。地下共同管沟一般运用在市政工程中,为了解决地面送风系统的空调管线敷设,在场馆类建筑中也考虑引入设备共同管沟的概念。将地下的水暖电管线均敷设于地下管沟中,便于维护和检修。本文通过介绍美术馆和植物园的地下暖通管线设计,来了解和分析场馆类建筑中运用地下共同管沟敷设空调管线的做法,为解决地下水暖电管线的敷设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并总结了其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优缺点。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探讨77-79

摘要:介绍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比较分析了各类通风方式,论述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设备选择与布置,系统控制模式等问题,为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