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部级期刊

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 42-1439/TV 国内刊号
  • 1003-0344 国际刊号
  • 0.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研究、专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专题研究
不同型式PV/T一体化系统的对比研究1-7

摘要:本文针对热泵型、水冷型、热管型PV/T热水系统的结构特点,建立三种热水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所建的模型,比较三者在南京地区不同典型季节工况下的热效率、电效率以及全年工况下的能量收益。模拟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工况下,热泵型PV/T系统热效率、电效率均最高,水冷型PV/T系统热效率高于热管型PV/T系统,但电效率略低于热管型PV/T系统。若用户全年若以供热为主的情况下,则优先采用热泵型PV/T系统。若以发电或节电为目的,宜采用水冷型或热管型PV/T系统。

基于分形特性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8-11

摘要: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以及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为工质,用紫铜管做试件,采用底部电加热、上部自然冷却,研究不同加热功率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并基于分形特性对多工质传热性能进行对比,验证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去离子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较好,乙醇水溶液次之,无水乙醇较差。通过分形特性对比得到的传热性能差异与通过壁面温度及热阻得到的性能差异基本一致。分形维数与传热热阻呈负相关性,与脉动热管传热性能有密切关系。

寒冷地区工业厂房负荷影响因素研究12-15

摘要:以寒冷地区西安市为例,采用能耗仿真模拟软件De ST对某工业厂房全年负荷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余热强度、体形系数、窗墙比、换气次数变化时,厂房全年冷负荷,热负荷及总负荷变化规律,针对各个因素对能耗影响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厂房负荷的主要因素是余热强度、通风换气次数,其次是体形系数,窗墙比对负荷影响很小。确定影响厂房负荷的关键因素及对建筑负荷的影响程度,对工业厂房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状态对湿空气的影响分析16-19

摘要:本文对不同参考状态下湿空气的流动和体积进行计算,并绘制成图,分析不同参考状态对值得影响。分析和比较的结果表明参考状态对湿空气的值有很大的影响,并建议采用当前季节的平均状态作为参考状态更合适。

坡缕石、硅胶及活性炭吸附VOC气体特性研究20-24

摘要:考察了水、乙醇和甲苯分别在坡缕石上的吸附/脱附性能,同时与硅胶和活性炭的吸附/脱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脱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尺寸,极性吸附剂的吸附/脱附性能还受吸附剂和吸附质极性的影响。三种吸附剂对水的吸附性能依次为:活性炭〉硅胶〉坡缕石。三种吸附剂对乙醇和甲苯的吸附量大小依次为:硅胶〉活性炭〉坡缕石。三种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性能依次为:坡缕石〉硅胶〉活性炭,其中乙醇和甲苯两种极性较小的VOC分子相对于极性较大的水分子更容易从坡缕石和硅胶中脱附。

夏季教室空调器最佳摆放方案模拟研究25-28

摘要:采用CFD模拟方法,以研究夏季空调教室内热舒适为目标,讨论两台空调器布置相对位置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两台空调联合运行下,对角布置形式更有优势。对角布置形式下,空调摆放角度在30°左右,室内大部分区域PMV在-0.3-0.5之间。

某舰船封闭式桅杆舱内热环境控制的模拟研究29-32

摘要:针对现代舰船隐身设计多采用封闭式桅杆带来的舱内设备发热量排除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方法进行热环境控制技术方案的模拟实验研究。选取该封闭式桅杆底层舱室,舱内热环境控制采用空调分布式送风,对发热量较大设备上部增设了循环风热管冷却。对舱内空调送风条件下热管装置关闭、热管不工作仅开启循环风机、热管装置正常工作三种工况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仅采用空调送风方式进行舱内热环境控制时,舱室平均温度为23.5℃,部分发热量较大的设备上方出现高温现象(〉35℃)。在开启其上部循环风热管冷却后,局部降温幅度为6-9℃,未出现高温现象。此种控制技术方案通过模拟实验结果验证是可行的。

有机热载体炉螺旋盘管流动性能的数值模拟33-36

摘要:为研究有机热载体炉内螺旋盘管的流动性能和流动阻力,建立了螺旋盘管的FLUNT计算模型,选取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温液相合成型导热油THERMINOL66和液态水作为流体。模拟结果表明:合成型导热油THERMINOL66比水更能促进螺旋盘管内流体的流动,在影响螺旋盘管内有机热载体流动的众多因素中温度和流速是主要因素。

沼液预处理对玫瑰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37-41

摘要:以养猪场新鲜沼液为接种物,玫瑰秸秆为原料,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研究沼液预处理对玫瑰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TS含量为20%的沼液预处理条件下,玫瑰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总产气量最大,为4752 ml。相对于对照组来说,产气量提高了67.44%。沼液预处理能够有效降解玫瑰秸秆中的细胞壁成分,预处理沼液量越高,原料纤维组分降解效果越明显。过量沼液预处理会使秸秆原料养分流失,因此,合理的沼液原料配比是沼液预处理的关键。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技术交流
关于ASHRAE设计气象参数的解读42-46

摘要:ASHRAE设计手册(2013版)提供了全世界共计6443个观测点的气象数据,为国外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气象设计参数。该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国内室外设计参数的统计方法不同。本文通过对ASHRAE气象参数表的翻译及整理,明确ASHRAE气象参数表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为理解和应用ASHRAE气象参数提供参考。

民用飞机客舱热湿环境标准介绍与对比47-50

摘要:针对中国国家标准GB9673-1996,民航局标准MH 7005-1995,美国标准ASHRAE161-2013和欧洲标准EN4666-2013等标准中有关热湿环境参数的具体内容。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标准与欧美标准对于参数具体值的设定有所异同。相对于中国标准,欧美标准对参数测定等要求规定较为详细,并且版本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

直接蒸发冷却在配电间及变频器室的应用潜力51-54

摘要:本文结合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研究了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火电厂配电间及变频器室中的适用性。并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室内设计温度和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效率对机组运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合在火力发电厂配电间及变频器室应用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国内区域较多。2)提高室内设计温度,能够明显降低系统的送风量和机组所需的冷却水量。3)提高直接蒸发冷却机组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送风量,但对冷却水量的影响不大。

某办公建筑变水量空调方案分析55-58

摘要:本文通过负荷计算分析,发现某办公建筑负荷率在90%-100%区间的占整个空调运行期的时间比例不足2%。运用MATLAB仿真模拟并分析了空调期采用定压差变频变供水温度运行策略的运行情况,得到能耗、流量、供回水温度等的变化曲线,并与定压差流量旁通方法进行对比,发现采用变频变流量可较流量旁通方式节能7%。

某酒店大堂空调模拟优化分析59-61

摘要:本文以巴中费尔顿酒店大堂为研究对象,前期对该空间的空调利用CFD技术进行了模拟,合理布置该区域的风口及风管。酒店投入使用后对现场进行了实测,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验证了CFD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对高大空间的空调设计及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空调水系统蓄能技术的应用研究62-65

摘要:基于国内蓄能空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空调水系统中的余冷、余热来对一些部分时间仅部分负荷运行且该部分负荷达不到最小开机负荷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商业建筑、酒店等)进行制冷、供热的蓄能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空调水系统蓄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两种不同的蓄能技术的流程模式进行了着重的阐述。分析了空调水系统有效蓄能容积,管道热损失以及蓄能量的计算方法,最后指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和技术难点。

地铁站利用进出通道处理新风的节能潜力探讨66-70

摘要:利用MATLAB建立简便易行的数值模型,可以得到通风期间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温度值,从而研究地铁进出通道处理新风的传热情况。在不同散热量、通道长度、风量下得到夏季典型日的通风规律。通道出口空气温度很大程度受人流量影响,在人流高峰时,气流温度不降反升。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空气通过通道后平均可降温3-4℃,节能潜力巨大。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在某工业园中的应用71-73

摘要:分析了工业园这种区域型建筑的冷热电负荷。为满足工业园的用能需求,兼顾机组的运行方式和经济性,设计了一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机组的配置方案。通过与传统功能方式对比分析,认为天然气分布式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北方某县城农村地区清洁采暖研究与应用74-77

摘要:通过对农村采暖现状的调研,总结分析目前采暖存在的问题,对于农村地区实施清洁采暖提出相应的研究规划,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一般农户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该地区能源条件,充分利用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统一整合后该县城农村地区清洁供热中,以区域供热为主,型煤、空气能、地热能、燃气能、电能为辅的结构,区域供热占24%,清洁型煤占22%,空气能占21%,地热占20%,电力占8%,燃气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