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社
分享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实验研究、专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 国际刊号:1003-0344
  • 国内刊号:42-1439/TV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8-112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9
  • 综合影响因子:0.13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科技综述

自然通风建筑热特性研究进展

摘要:自然通风应用效果与建筑热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的建筑蓄热能力将导致不同的室内温度。本文详细分析了自然通风建筑热特性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考虑建筑热特性条件下研究自然通风的进展,并提出了该研究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指出研究方向。
1-6

室内颗粒运动和分布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述了室内颗粒运动和分布的研究方法。从室内外颗粒关系、沉降表面特征、室内活动、通风策略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7-11

新型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分析

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应用研究概况与发展关键。针对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振荡流热管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阐述了其特点并提出了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
12-16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实验研究

闭式U型地表水换热器传热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工程设计中闭式地表水换热器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本文建立了闭式U型地表水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夏季与冬季工况下,换热器不同进口温度、不同湖水温度下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换热器进出口平均温度与湖水温差、换热器进口温度与湖水温差是影响单位管长换热量的根本因素,并根据模拟结果分别拟合了两种温差与单位管长换热量的关系曲线。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台,在夏季与冬季分别进行了散热与取热实验,将由拟合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在±10%以内。本文给地表水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17-20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双表面传热的研究

摘要:利用CFD仿真与实验测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双表面传热情况下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时的温湿度、气流分布及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具有优异的热舒适性。
21-24

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摘要:本文利用CFD软件对运用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房间进行了内部气流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温度场和速度场,尤其是室内温度梯度状况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以及实验验证表明,在夏季运行工况下,该复合式空调系统可以提供优于普通空调系统的热舒适环境。
25-29

青藏线站后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试验研究

摘要:对青藏线不冻泉站综合楼拟采用的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进行一年多的现场测试。根据实测数据进行采暖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工况设计,并分析计算综合气象因素、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量、太阳能采暖系统换热器的换热量、电锅炉的辅助加热量等。并对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该采暖系统合理的设备最佳配比关系和相关数据,为今后青藏高原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30-33

光伏建筑一体化实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源紧张的局面日益凸显。建筑耗能逐步成为节能领域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及降低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实效的重要工作,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走出重要一步。本文根据测试得到的华南地区某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光伏系统发电、太阳辐射等数据,从发电效率等方面对该工程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到针对应用最为广泛的晶体硅组件系统发电效率与辐照度之间的拟合公式,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34-36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计算机模拟

扁管分配布置方式对平流式冷凝器换热性能影响

摘要:研究扁管总数和总流程数一定,扁管分配比例已知的条件下,不同流程间扁管分配布置方式对平流式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稳态分布参数法,建立冷凝器换热数学模型。计算典型工况下不同扁管分配布置方式的结果显示:按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减少每个流程扁管数的分配布置方式,所得冷凝器换热量和制冷剂出口过冷度相对最大,压降相对最小,冷凝器换热性能相对最优。
37-40

蒸汽喷射器射流噪声的数值模拟

摘要:采用FLUENT软件,选择大涡模型(LES)对喷射器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很好地再现了喷射器射流中拟序结构非定常演化的前期过程,成功地捕获到了射流中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的触发与初级涡环的卷起及其配对合并现象。随后从流场的数值结果中提取出脉动压力作为声源,以声学中的FW-H方程数值求解射流远场的噪声。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喷射器射流总体声压级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但对高频声的模拟结果尚不够很理想。
41-44

微通道内分叉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建立了具有分叉结构的微通道内层流流动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讨论了分叉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给出了微通道内分叉处附近的沿程压降和Nusselt数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具有分叉结构的微通道内,在分叉后通道壁面附近产生了回流现象,导致分叉处压降产生波动。由于分叉流动,使得分叉后流动热边界层的重新生成和流体冲刷作用导致了微通道内的整体流动换热得到了强化。
45-48

热回收降低地源热泵冷热不平衡的研究

摘要:土层全年冷热量调节是地源热泵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其中地源热泵冷凝器侧是否进行热回收则直接影响土层的全年冷热平衡。本文基于所提出的一种热回收系统,结合工程实例数学计算,说明进行热回收可明显减小系统向地下排热(排冷)的不平衡量;利用CFD工具模拟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时全年冷热不平衡量对地温的影响,拟合出了冷热不平衡量与土壤平均温度之间的分段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冷热不平衡对土层温度的影响以及采用热回收系统对冷热不平衡量控制的重要性。
49-5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某空调系统能耗仿真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对保定市某百货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出该大楼在2007年最热天的温度、功率及能耗曲线图,同时也得出了该空调系统的夏季运行总能耗。此外,应用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对该大楼的空调系统进行了能耗计算,并将这两种能耗计算结果与实际能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atlab/Simulink的动态仿真更接近于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53-57

基于光伏/光热屋顶预制模块冷/热-电联供的研究

摘要:以太阳能的光伏、光热转化技术应用为背景,提出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热泵系统模式。该模式使用光伏光热模块作为热泵系统蒸发器,通过预制技术与建筑屋顶一体化。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对模块的结构、热泵系统的设计参数对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系统冬季日平均太阳能综合转换率达71.7%;蒸发温度增加,转换效率降低;冷凝温度增加,光伏转化效率降低,光热转化效率增加,综合效率保持不变,其中0~10℃的蒸发温度和50~70℃的冷凝温度是较理想的设计温度点;透明的硼硅酸材料能有效减少热损失,是表面覆盖材料理想的选择;单晶硅产电能力强,可迅速提高光伏转化效率。
58-61

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实验研究

摘要: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研究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对促进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某居住小区的住户为研究对象,在动态的室内环境中,测试分析了不同状况下的人体热舒适温度和自然通风的热舒适性效果,提出了有关建议:住宅建筑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舒适性要求,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风扇等其他机械通风方式;空调状态下人体热舒适温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26℃基础上可适当提高1~2℃。
62-66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热舒适环境

重庆市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热环境质量实测研究

摘要:对重庆市四所高校的学生宿舍进行了夏季室、内外环境参数的现场测试,在测得的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得出:大部分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在ASHRAE55-92标准规定的舒适区之外;室内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室内通风效果差;室内热环境与建筑的设计紧密相关;围护结构中屋面与外墙是建筑传热的重点部位。
67-70

上海郊区高校室内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研究

摘要:以上海郊区某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与问卷调查,研究了室内热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并且探讨CO2浓度对于热感觉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员对于室内热舒适满意度在80%以上,夏季人员对空调房间热舒适满意度高于不开空调房间,而冬季却相反。室内CO2浓度与人员活动相关,冬季远高于夏季,且当CO2浓度高于800ppm时,会给人员带来闷热感。
71-74

夏季长沙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与热舒适调查研究

摘要:于2008年夏季对长沙市10栋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冷热源、节能技术应用、运行管理方法、建筑热湿环境参数以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与实测。得出被调查建筑空调冷热源主要包括直燃型溴化锂机组、水冷螺杆式机组和风冷热泵,冷热源能源方式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各建筑内热湿环境良好,大部分人对所处环境总体满意率较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该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措施的应用和热湿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