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专栏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及展望1-5

摘要: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易到难,从点到面,得到了稳步推进。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以建筑节能专用标准为核心的独立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的整体情况;而后以"节能"内涵的转变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最后,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路线图,对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展望。

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现状及展望6-12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包括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标准体系要求的完成情况。提炼了绿色建筑标准中全生命期、四节一环保、健康适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技术理念,以及60项主要技术内容。结合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等新形势,用态势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展望了绿色建筑标准未来将发挥的作用。

太阳能建筑热利用及相关标准规范发展历程13-21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加大包括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规模,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所以,应尽快提高太阳能应用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建筑领域最早开展太阳能建筑热利用科研、技术开发、标准编制和工程应用的单位;本文通过对多年以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该领域取得的主要业绩、相关标准规范编制和技术手册出版发行情况、以及示范工程的介绍,阐述了该院在我国太阳能建筑热利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引领地位,以及今后各项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建筑科学杂志综述
自然通风计算基础—表面风压系数和开口流量系数22-29

摘要:表面风压系数和开口流量系数是多区域模型的自然通风计算基础。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两系数的研究结果。综述表明,流态变化与两系数密切相关,伯努利原理是理解两系数变化的重要依据。建筑体型与设计、风向、上游地貌和周边建筑遮挡是影响表面风压系数的关键因素。小开口具有恒定的静止空气流量系数。大开口热压通风下的流量系数与室内外温差、开口的垂直位置、宽度和厚度有关,风压通风下的流量系数与开口率、风向和进出风口面积比有关。房间内部流动阻力对流量系数有一定影响。

建筑科学杂志论坛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研究30-36

摘要: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可持续建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公共建筑中,对方便建筑的运维管理、实现节能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智能化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其运行状况远远低于预期,大量的实测数据表明,智能建筑并未显示出比普通建筑更节能的趋势,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大量投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合理评价,科学地评价投资及其产生的效益,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维护过程中各项费用和产生的效益,提出一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效益评价方法,重点对智能化系统带来的无形收益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这一定量分析工具,确定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项无形收益的指标权重。对建筑能耗相关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也是本方法的一个重点内容。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投资效益评价方法在三个实际案例中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办公和商店建筑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37-46

摘要: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或运行)评价标识项目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开展基于建筑实际运行效果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办公类和商店类绿色建筑特点提出了建筑运行使用后的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针对办公类和商店类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了5个典型案例开展试评,试评结果证明该体系合理且易于操作。

城市气候地图概述及其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的应用47-53

摘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方案热环境进行评估,有利于形成舒适节能的城市气候环境。选择合理准确的热环境评估工具是建立规划设计与热环境评价之间联系的关键。城市气候地图能够直观地表达实际建成环境或拟建成环境的风、热等气候要素分布。通过对城市气候地图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分类进行阐述,以广州市金融城规划设计案例为例,介绍按区域和按网格2种地图分区方式生成城市气候地图的过程,探索城市气候地图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BIM-5D在大型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54-59

摘要:基于BIM-5D在我国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本文对机电安装各个专业构件模型所容纳的特征属性进行标准化配置,实现不同存储格式转换过程中未识别构件为零的目标,探究BIM-5D平台与其上游软件之间数据信息的交互原理,最终通过实例应用归纳出BIM-5D在大型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流程。上述研究为即将在大型机电安装工程中实施BIM-5D的企业提供了正确的应用思路,并且为制定建模规范与完善数据接口提供了理论参考。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调机组风量水量最优组合优化研究60-71

摘要:针对中央空调系统末端空调机组变风量运行方式下,送风风量、冷冻水流量难以根据工况变化进行动态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空调机组风量水量最优组合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制冷量和送风温度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以风机能耗和冷冻水泵能耗总和最小为目标,并采用罚函数法将受表冷器供冷量约束的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进行求解,简化了优化过程。本文还搭建了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实验平台,对该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试日内基于参数优化的风机能耗和冷冻水泵能耗总和比定风量运行方式下降了13.38%,比常规变风量运行方式下降了5.02%,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该方法可为中央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变风量变水量节能运行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复合相变调湿材料对室内热湿环境影响的研究72-79

摘要:由相变微胶囊与多孔调湿材料制备得到的复合相变调湿材料,兼具蓄热调热与湿缓冲双重效应,应用在建筑墙体构造中,能够同时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本文首先基于热湿耦合传递理论,建立了能够计算包含相变过程的传热传湿模型——热湿耦合相变焓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检验验证;继而利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复合相变调湿材料在两种典型气候条件下,建筑舒适性空调房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材料能够有效减小室内温湿度波动;在干热、湿热气候区,可分别降低建筑能耗约28.8%、11.6%。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外遮阳优化设计研究80-84

摘要: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遮阳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冬季遮阳效果与增量成本2个因素。本文以长沙市某小区为例,结合计算机模拟得出建筑外遮阳最优组合方案,以低廉的成本达到良好的遮阳效果,对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居住建筑外遮阳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基于不平衡系数对热短路抑制措施的研究85-92

摘要:本文通过热响应实验,验证了FLUENT所建立三维非稳态地埋管系统的数值模型。在所建模型上,通过热短路不平衡系数定量分析了不同回填材料和流速对地埋管热短路现象的影响。根据热短路现象的强弱,针对3种代表性工况对隔板式地埋管换热器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隔热板作为热短路现象的抑制措施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换热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并联双U型桩基埋管经济流速数值模拟93-97

摘要:设定桩基埋管换热器管内流态在紊流状态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流速条件下,并联双U型桩基埋管的单位桩长埋管换热量、进出口水温差、周围土壤平均温度、桩身平均温度和进出口压降的变化规律。提出"换热压降比"并分析计算,得出经济流速区间为0.25~0.3 m/s,为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以及运行提供依据。

房中房型精密机房围护结构节能设计98-101

摘要:本文以成都市天府软件园的房中房型精密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Energy Plus软件针对机房的墙体和楼板在不同保温性能时的全年负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而确定该机房的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模拟结果表明:精密机房隔墙和上下楼板在不作保温处理时的全年负荷最低,其负荷值相比参照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外墙、屋面热工性能设计时的负荷值分别降低0.84%、11.45%。若机房的墙体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降低机房全年冷负荷更为有利。

基于参数化的天然采光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以沈阳地区典型办公空间为例102-106

摘要:国际天然采光研究的评价方式已从传统静态评价指标采光系数(DF)逐渐趋向于动态评价指标—有效照度(UDI)。文章以沈阳地区典型侧向采光的办公空间为例,运用参数化建筑建模及模拟方法,通过基于Radiance模拟引擎的建筑采光模拟软件,对采光系数(DF)及有效照度(UDI)进行了参数化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外窗系统参数下的UDI的最优值。同时,在综合考虑窗户热工性能的限值要求下,得出适合于沈阳地区办公空间的天然采光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典型节能技术分析107-113

摘要:传统污水处理厂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燃料和药剂等资源用于处理污水。而污水中蕴含大量的低品位余热资源,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回收其低品位热能用于补充或抵消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则可显著抵消污水处理厂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目标。利用污水热能的污水源热泵技术,为建筑供冷供热;利用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和沼气发电技术,补偿污水处理过程的电能消耗;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布置光伏发电组件,将产生的电能用于补偿污水处理厂的电能消耗。本文比较分析了上述3种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应用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碳中和"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污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处理厂低品位余热技术具有更大的节能潜力,有助于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目标。

暖通空调领域同程系统动态水力特性及案例分析114-118

摘要:充分考虑到暖通空调领域同程系统支路流体流动方向的不确定性,本文建立了1种实用的同程系统管网动态水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实际工程资料,模拟分析了同程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同程系统的最不利环路位于系统的中间支路,中间支路流量存在流速过慢、停止,甚至逆向流动的现象,系统可调性较差。建议引入动态水力特性的计算方法,用于解决同程系统的水力失调问题。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活性炭纤维净化装置对室内污染气体去除效果的研究119-126

摘要:由于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具有较发达的比表面积、较窄的空隙分布和较强的吸附性能。故本文通过沥青基活性炭纤维过滤器及过滤器加粉尘过滤器组成的净化装置在体积为53 m^3的实验间内对污染气体SO2、NOx及CO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时间内(20 min),沥青基活性炭纤维过滤器对SO2和NOx的去除效果在同一浓度不同风量下存在着最高去除率及相对应的最佳风量226 m^3/h。且整体试验装置在过滤风量为180~260 m^3/h范围内,对SO2、NOx去除效果最佳。2)装置在最佳风量下,对不同浓度SO2、NOx的去除都有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当浓度升到某一定值后,浓度再升高,效率却有所降低,其对SO2、NOx的去除存在最佳浓度范围。3)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装置对SO2的总去除率达86%以上,对NOx的总去除率达80%以上,去掉自然衰减后的净去除率达71%和67%,且对低浓度的SO2和NOx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CO几乎无吸附过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