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
关于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思考1-5

摘要: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减缓石化能源燃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能源主要消费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建筑行业,其中建筑行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左右,随着建筑面积的逐年递增,建筑能耗所占比例不断增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高热舒适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我国建筑行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及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明确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技术路线,最后为"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严寒地区某超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系统分析6-9

摘要: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系统设计以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中心为例,它集成多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同时具有工程案例示范和科技研发功能。围绕建筑光伏光热利用、地源/空气源热泵、高效储能设备、系统控制、经济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每年节省运行费用2.6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62 a,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地热泵系统。

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不同运行策略下新风热负荷计算10-14

摘要:机械新风系统作为超低能耗建筑满足室内环境的必要组成,其实际负荷与能耗关系到建筑整体系统能耗水平。本文结合当前严寒和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由于实际开启时段差异造成的新风系统实新风热负荷及能耗计算偏差,提出计算修正,同时分析办公建筑及居住建筑中由于系统运行时间不同造成的负荷及能耗差异,为新风系统热负荷及能耗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青藏高寒农牧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15-19

摘要:青藏高寒农牧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冬季较长,日夜温差大。采用传统的供暖方式,如煤或牛粪生物质燃料的煤炉,不能有效的解决当地冬季室内环境热舒适等相关问题。此区域的优势是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暖房解决冬季供暖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路线。本文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哈拉直沟乡新添堡村一所新建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IES-VE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查,研究了此建筑东房(附加集热墙和太阳能炕)、西房,中房(中左,中间,中右)以及阳光间供暖季6种房间室内环境逐时变化温度,同时对比研究了1月16日(晴天)和1月22日(阴天)典型日,六种房间逐时温度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晴天全天不同时刻东房室内环境温度明显高于西房和中房,与西房室内最大温差达近11℃,阳光间的昼夜温差最大,最高温差高达30℃左右;阴天东房与其他各房间的温差有所减小,但其室内环境温度也明显高于其他房间,最大温差高达近8℃,阴天其余房间温差相差不大,最高温差不超过3℃,温度普遍偏低。

太阳能供热空调系统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设计分析20-24

摘要: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用能特性的变化为供热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了新挑战,也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热空调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某超低能耗建筑为例,对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说明超低能耗建筑的供热空调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能源形式,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供热空调系统更为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细致的计算分析和设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要持续、细致地进行调试与优化。

可再生能源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分析25-29

摘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有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我国城镇化推进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的必要性、能耗特点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可再生能源应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结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如何让可再生能源系统与超低能耗建筑有效结合的建议。

基于TRNSYS模拟的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跨季蓄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30-34

摘要:太阳能土壤源耦合热泵是解决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换热器取热放热不平衡问题的一种方法。土壤蓄热效果与系统众多因素有关。本文利用TRNSYS建立系统模型,通过多次模拟,综合分析了蓄热温度、蓄热流量和蓄热水箱体积对蓄热效果和蓄热过程中耗电量的影响规律。得到的结论是蓄热流量是蓄热效果和蓄热耗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蓄热温度为次要因素,而蓄热水箱体积对蓄热效果和蓄热耗电量的影响很小。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方法研究35-37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且操作性较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标识方法,把我国的评价标识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过程,包括设计部分、施工部分以及后评估,并详细给出了每部分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同时也设置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标识的程序和步骤。

PHPP软件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优化中的作用——以天津中新生态城被动房项目为例38-43

摘要:本文以天津中新生态城公屋项目高层被动式住宅建筑为例,详细介绍了PHPP软件在被动式建筑设计优化及设备选型中的重要作用。PHPP是一款专门针对德国被动房的负荷及能耗计算软件,也是被动式建筑项目设计咨询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本项目设计中以PHPP计算结果为依据,首先确定建筑热工及设备的各项基本参数,并找出设计难点;再通过对技术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辨明主次把握重点;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技术和经济因素,进行最终设计优化和设备选型。以PHPP为代表的能耗计算软件,能够帮助在建筑热工和设备选型方面确定最优方案,满足被动式建筑标准的各项技术要求,实现设计阶段对被动式建筑的质量控制目标。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44-53

摘要: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关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本文根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将上述名词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研究并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国内也逐步研究开展相关工作。超低能耗建筑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之一是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到基于能耗指标控制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研究,提炼出3种科学通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并系统分析了每种方法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及适用性,对最佳案例进行了研究。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基于“移居”生存的维吾尔民居热环境营建54-59

摘要:维吾尔人独特的"移居"生活方式,是资源匮乏时期宝贵的生存经验,挖掘与之相适宜的民居建筑营建智慧,有利于低能耗乡土建筑的延续与发展。通过问卷调查维吾尔人作息,走访维吾尔民居建筑,结合现场测试典型民居热环境,总结"移居"行为规律,指出"移居"的实质是选择相对舒适的热环境。在此基础上,提炼民居热环境梯级分布特点,剖析与之相适应的民居空间模式,解析维吾尔民居热环境的营建方式,为当代新疆低能耗乡村建筑建设提供依据。

严寒地区住宅与办公建筑热环境与热适应研究60-65

摘要:为了研究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以及该地区冬季适宜的供暖温度,对哈尔滨市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供暖期间平均室温都接近或超过24℃,办公建筑受试者的着装明显多于住宅的。热中性温度随着平均室温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既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增加了供暖能耗,建议冬季供暖采用标准推荐的下限值,且供暖初期、供暖中期和供暖末期的室温也依次降低,如依次采用20℃、19℃和18℃,以充分利用人体的热适应性,实现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设计。

新型壁面贴附式送风模式人员热舒适研究66-70

摘要:为解决现有通风空调系统中采用混合送风或置换送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传统顶板水平贴附送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壁面贴附的空气幕式送风技术。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与这一新型送风模式热舒适性相关的气流组织特性参数,并通过热舒适指标计算分析了该模式下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研究表明,壁面贴附式送风具有工作区人员热舒适强的特点,并且采用该模式送风时,工作区允许风速和温度较我国的传统设计要求可以有一定的提高,因此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被动房冬季运行室温响应实测分析71-76

摘要:德国被动房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试点和推广已陆续展开,但具体运行效果尚未给出明确结论。本文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实际运行的德国被动房冬季运行情况进行实测,分析了被动房在机械通风系统不开启,仅凭借其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条件下的室温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室内无人且无任何辅助供热措施条件下,被动房在寒潮期间的室温能稳定在18℃左右;在室内有人长期居住条件下,测试期间室内温度高于18℃以上的时间从无人状态的55.1%提高到了100%;冬季可进行短时间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短时间开窗对室温影响不大。

福清市中小学教室声环境调查与评价77-86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室声环境的被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大多数研究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城市,针对我国中小型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室声环境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文选取福建省福清市为例,对该市的城镇及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包括开展教室声学参数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室的声环境质量尚不理想,亟待改进。本文同时对我国中小学教室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讨论,相关结论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室,尤其是一般中小型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室的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设计及施工关键问题研究87-92

摘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经济节能环保型中央空调系统,热源井作为系统取热或放热的源或汇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本文提出了热源井设计的方法及井结构、井数、井间距、井群布置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热源井施工工艺流程中填砾、封井、洗井、潜水泵选择等过程的重要性,提出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热源井设计、施工的关键问题及相互作用。最后以宝汉高速公路沿线某站点为实例,验证该研究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绿化住区的室外气温预测模型研究93-101

摘要:集总参数模型是在初步方案阶段指导住区规划和设计、确保住区室外热环境质量的有效工具。考虑太阳辐射散射的影响及住区热时间常数的修正,本文提出改进绿色CTTC模型。对广州4绿化住区开展夏季室外热环境测试,得到住区空气温湿度和风速的逐时变化及气象站参数。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确定湿热地区常见树种的树木太阳辐射遮挡率为0.8,发现树木对流换热率在0~0.39之间随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变化。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确认在无强烈平流换热情况下,改进绿色CTTC模型性能较改进前有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的平均值误差≤0.2℃,RMSE≤0.3℃,一致性指数≥0.98,可用于湿热地区绿化住区的室外气温预测。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应用于通讯基站的重力均热板节能屋面研究102-107

摘要:提出1种可应用于通讯基站的重力均热板节能屋面,通过分析该屋面结构的传热过程,建立起稳态传热模型,并证明其具有单向导热特性。通过与混凝土屋面基站、钢板屋面基站的能耗模拟对比,得出了重力均热板节能屋面的节能优势。选取5个典型气候城市的气象参数,对基站空调全年运行能耗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得出该重力均热板屋面的节能效益。结果表明在这5个地区,使用重力均热板节能屋面相对于使用混凝土屋面空调全年运行时间、全年能耗及逐时冷负荷最大值均减小,其中严寒地区的沈阳节能率超过20%,夏热冬暖地区的广州节能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