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综述
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影响的研究方法综述1-7

摘要:建筑所在地的局地微气候对建筑能耗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改善室外微气候来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城市微气候与建筑能耗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本文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两个方面详细回顾了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最后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广州典型生活性街谷的热环境实测研究8-13

摘要:本文选取广州典型生活性街谷在夏季典型日开展测试,分析街谷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日间(6:00~18:00),东西向街谷平均值为:空气温度31.0℃,相对湿度74%,风速1.26m/s,MRT32.7℃,SET’34.1℃,南北向街谷平均值为:空气温度31.1℃,相对湿度73%,风速1.48m/s,MRT34.4℃,SET’34.0℃,南北与东西向街谷的空气温湿度、SET’相近,而风速和MRT存在差异。街谷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衰减和延迟特征。SVF是影响街谷内热环境分布的重要因素,SVF每增加0.1,MRT、空气温度和SET分别升高2.1℃、0.2℃和0.6℃。大高宽比、乔木绿化和良好通风是改善广州生活性街谷热环境的有效途径。街谷热环境受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在地理纬度等因素影响,不同气候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类推。

冬季和过渡季广州地区住区室外空间的使用特点探讨14-19

摘要: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冬季和过渡季,对广州地区住区室外空间的使用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冬季10:00~11:00和16:00~17:00是居民室外活动的两个主要时间段,在过渡季,9:00~10:00和17:00~18:00是居民室外活动的两个主要时间段。在室外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内,居民喜好特定的空间,在冬季居民更喜欢在有直接太阳辐射的场地内活动,而在过渡季居民更喜欢选择太阳照射和阴影交界的场地。室外活动的热感觉状况和对应的热舒适水平具有一定的季节差异性,冬季最舒适的热感觉值为1.2,约为微暖状态,过渡季最舒适的热感觉值为0,为中性状态。

银川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调查研究20-27

摘要: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居民夏季的热舒适状况,对银川市72户住宅进行了现场调查,在进行现场测试的同时对167位居民的热感觉以ASHRAE的7级标尺进行问卷调查。实测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为25.9℃,比期望温度(21.7℃)高出4.2℃,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得到的80%可接受温度上限分别为28.5℃和28.1℃。处于寒冷地区的银川居民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中性温度及可接受温度上限低于我国现行非人工冷热源室内热舒适标准。

热环境变化影响热感觉投票及人体自适应的实验研究28-33

摘要:秋季和冬季在长沙某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了室内热环境研究,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受试者的热感觉。结果表明,受试者从低于室内温度3~18.6℃的室外进入室内后,大多数受试者没有调整着衣量,人们热感觉投票(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与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redicted Mean Vote,PMV)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别,TSV比PMV更接近热中性。结果还得出了热感觉与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的关系,(PMV—TSV)数值与室内温度和室内外温差有着正线性相关,以及在实验室的空调环境里,人们的自适应性仍然适用,并且自适应方式以心理调整为主。

墙体表面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34-40

摘要:对均匀墙体表面的红外热谱图的分析表明,均匀墙体表面温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图形是对称的,而非均匀墙体表面温度分布是非对称的,这种非对称性是由缺陷部位造成的,其不对称外延部分越大,缺陷部位影响就越大。本文研究为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建筑热工缺陷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估41-46

摘要: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及离差最大化法对权重分配及归类原则进行重新确定,建立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选取既有建筑改造实际案例,对改造前后情况进行纵向验证,计算得出改造前建筑绿色度较差,急需改造;对该建筑进行改造后绿色程度良好,无需进一步改造。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进行评估是可行的。

基于结构化总体最小二乘法的墙体热阻现场测量方法47-53

摘要:建筑围护结构的热物性是现代绿色建筑考核和节能诊断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算数平均法和动态分析法,前者要求在平均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计算,对应测试条件较高、便捷性较差以及精度受限;而后者缺乏完善的误差评定的方法。本文从动态分析法的时间序列模型出发,考虑热流和壁面温度测量同时存在误差的情况,采用结构化总体最小二乘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给出更完善的热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离心保温棉吸湿特性及湿传递性能实验研究54-57

摘要:离心保温棉因其优越的保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体系中。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离心保温棉的吸湿特性及湿传递性能。吸湿特性实验研究了离心保温棉的等温吸湿曲线,并给出了离心保温棉平衡含湿量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拟合公式;湿传递性能实验研究了离心保温棉的水蒸气渗透系数,将实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拟合公式适用于相对湿度区问为0-100%。以上研究结果为离心保温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

高性能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优化研究58-61

摘要:为了提高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通过增大透明盖板和吸热板之间的间距、在透明盖板上镀增透膜、激光焊接、采用聚氨酯板、铝箔反光面朝向吸热板等措施,对平板集热器进行优化。通过试验测试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归一化温差与瞬时效率曲线,优化后的平板集热器相较普通平板集热器的瞬时截距效率提高了15.1%,热损系数减少了20.3%。

高层住宅中应用的太阳能集中一分散供热水系统62-66

摘要:本文以天津顶秀欣园小区项目和北京美立方小区项目为例,分别介绍了这两套太阳能集中一分散供热水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结构特点及测试性能,从而说明它们在高层住宅中应用时所具有的使用经济性、管理便捷性、利益均衡性、安全可靠性、建筑协调性等诸多优点。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质量现状分析及对其现行国家标准的几点思考67-70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以下简称“真空管”)检测数据的分析,归纳了真空管的质量现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了现行国家标准GB/T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存在的几个问题,指出部分指标偏低,与现行国家标准GB/T19141—201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部分指标要求不相协调,建议对GB/T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进行修订。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空气过滤器设计选型用PM2.5室外设计浓度确定方法71-77

摘要:PM2.5室外设计浓度是空气过滤器设计选型中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却没有统一的确定方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个通用、便捷的方法并能合理确定PM2.5,室外设计浓度。在统计并分析了2014年我国29个城市空气质量的情况下,阐述了过滤器选型的基本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保证率的概念提出了1种PM2.5,室外设计浓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城市PM2.5,污染程度差别较大,其年均值范围为32~123μg/m3。利用PM2.5;年均值作为室外设计浓度,全年30%~40%的天数无法使室内PM2.5,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各城市PM2.5,污染的多样性为过滤器的设计选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基于保证率的PM2.5,室外设计浓度确定方法绘制保证率曲线,可根据不同保证率要求方便快速地查得PM2.5,室外设计浓度。

广州生活性街谷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与设计78-87

摘要:针对广州生活性街谷,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开展街谷热环境的数值模拟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三时段走向对街谷热环境的贡献率较大,其次为高宽比和绿化,表面铺装的贡献率最小;最优街谷走向为东南一西北走向,高宽比取大为好,建筑高度统一较高低均布好;绿化的贡献率早晚小,中午大,早晚绿化覆盖率取小为好,中午绿化覆盖率取大为好(尤指支路级街谷);南北走向在晚上优于东西走向,其他时间东西走向优于南北走向;高宽比和走向的交互作用对街谷热环境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寻优得到街谷热环境最优设计方案,结果显示,最优方案为较大高宽比的东西一南北走向街谷,减少辐射得热和增大风速是街谷热环境优化的主要方面。以热不满意率≤36%为设计目标,结合实际定量给出广州生活性街谷的优选设计方案和优化设计建议。

基于建筑物楔形缝隙的室外悬浮颗粒穿透建筑过程模拟分析88-91

摘要:室外环境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密闭条件下,室外污染一般通过建筑缝隙渗透到室内。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楔形缝隙等不同缝隙形状下,室外悬浮颗粒物建筑缝隙穿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楔形缝隙夹角对于粒径小于0.1μm和大于1μm的颗粒物穿透过程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在楔形缝隙入口高度相同时,透系数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基于CTF系数法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动态传热计算92-96

摘要:本文采用CTF系数法对混凝土空心砌块进行了动态传热计算。首先通过建立空心砌块的频域有限元模型来计算其理论频域热特性,并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获取其传热s多项式函数。然后根据辨识得到的传热s多项式函数进一步求取空心砌块的CTF系数,最后直接计算出空心砌块的动态传热量。同时建立了空心砌块的CFD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并对空心砌块进行了动态传热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发现,CTF系数法计算的空心砌块的动态传热量与CFD模型的模拟结果非常吻合。本文采用的CTF系数法可以准确地计算空心砌块墙体的动态传热量,并且在计算时间和效率上优于CFD等数值方法。

基于建筑能效标识数据的研究与分析97-103

摘要:对获得建筑能效标识的近400个项目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能效标识等级、气候区域、建筑能效理论值能耗强度与节能率分布等。结果表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以一星级为主;受政策和技术因素影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效标识项目较多,但是高星级项目数量较少;居住建筑能耗强度随节能率升高而减少,高星级公共建筑的能耗强度随节能率升高呈增加趋势。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其中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强度均值为86.8kW·h/(m2·a),主要应用了热泵技术和自然通风采光及楼宇自控技术;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强度均值为33.5kW·h/(m2·a),主要应用了太阳能光热和自然通风采光技术。

末端散热器选型对供暖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104-108

摘要:以北京某学生宿舍楼的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的室外气象、室内人员、照明、电器设备发热以及散热器供水温度,利用DeST—h软件,开展建筑房间供暖效果的模拟分析。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从散热器面积、散热器类型以及热水流量的角度,研究分析供热系统散热器选型对供暖季房间室温及散热器散热量的影响状况。计算结果反映出以上3个因素各自不同的影响特点。进一步的分析对比强调出散热器在低于设计流量状态下运行对房间热状况的不利影响。因此,供热系统管网的设计和运行调试要尽可能降低水力失调度,并适当使整个管网系统在“大流量”的状态下运行。同时,从改善房间供暖效果的角度,尽量选择散热性能优良的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