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综述
供热用气候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分析1-7

摘要:近些年来气候补偿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内外供热用气候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供热用气候补偿技术的应用比例及应用效果,针对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内容。

建筑科学杂志关注热点
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8-13

摘要: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是不拘泥于单项指标约束,对建筑整体节能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多个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得到应用。本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北方地区滨水住宅区设计对夏季热湿环境的影响分析14-19

摘要:为了有效分析水体周边热环境中多个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与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考虑水体自身状况不变的情况下,重点讨论建筑布局、容积率、岸堤高度、滨水间距和绿化对水体周边热环境中的水蒸气扩散及温度的影响。以住区内行人高度平面的平均值作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容积率和岸堤高度和绿化对水蒸气扩散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小为建筑布局。而对于温度,各因素的影响无明显差距;显著因素中,容积率对水蒸气扩散的线性相关度较高,对温度的线性相关度较低。岸堤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阻碍作用较为明显,对水蒸气扩散的影响相对较小。

基于统计分析的室外通风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20-25

摘要:我国大城市中建筑的高密度化已引起城市通风问题,有必要在建筑规划和设计阶段开展室外通风环境评价。针对室外风速风向存在较大随机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统计分析为评价手段、以换气次数为评价指标的全风向室外通风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文对上海地区连续10年的地面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拟合得到了可用于室外通风环境评价的16个风向Weibull参数,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密集街区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外通风环境评价方法的应用分析,探讨了街区朝向对室外通风效果的量化影响。

不同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的模拟研究26-34

摘要:为探寻不同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差异,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建筑碳排放测算结果归一化的基础上,构建了静态及动态的建筑碳排放流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3种结构住宅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流,其中包括隐含碳排放期阶段、建筑运营期阶段、建筑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的碳排放流。研究结果表明:1)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静态碳排放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84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7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230);2)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点碳排放流比较结果:隐含碳排放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451)、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3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172);建筑运行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26);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碳排放流主要表现为负碳排放,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的负碳排放流量相近,分别为-52、-53,凝土结构的负碳排放流为-0.3,几乎可以忽略。

高大空间工业厂房地道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35-40

摘要:本文以武汉某高大空间工业厂房的地道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热压原理建立了地道自然通风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预测模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基本符合要求。利用该CFD预测模型研究了地道长度和竖井高度对地道通风量、地道出口处空气温度及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的影响规律,得到地道长度和竖井高度的最优值分别为200 m和3 m。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高大空间工业厂房地道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排风隔热墙的多孔渗流层临界厚度研究41-46

摘要:排风隔热墙是一种新型节能外墙,本文利用其一维稳态传热简化解析模型,结合达西定律,获得了室内空气与外墙内表面之间的换热热流密度与多孔渗流层厚度的关联式.通过对给定压差条件下热流密度的极值分析,论证了渗流层临界厚度的存在,导出了该厚度的一维模型准确解及其近似计算公式.经过与墙体传热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获得的临界厚度的准确解误差小于2%、近似解误差小于4%,适合工程计算和分析.对排风压差、渗流层导热系数、外层结构热阻对临界厚度的单因素分析表明:随着排风压差、多孔材料导热系数及外层结构热阻的增大,渗流层临界厚度大致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建筑层高对主动式冷梁气流组织的影响分析47-51

摘要: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主动式冷梁在不同送风速度、不同建筑层高等工况下的夏季气流组织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主动式冷梁采用较小送风速度时,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分布变化均不大,层高对气流的扩散和分布没有较明显的影响。采用较大送风速度时,温度场方面,层高的增加使得室内下部空间平均温度呈递减趋势,室内产生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速度场方面,层高的增加加速了室内气流的运动,加剧了办公人员的吹风感。

两种不同流道构型全热交换器芯体综合性能的理论分析与对比52-57

摘要:为了解三角形和平板式两种流道构型芯体综合性能的相对优势及两者相对较佳运行工况,根据工程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对比与分析了两种芯体在不同层高及运行工况下综合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层高变化,两种芯体能效比曲线有交叉且存在峰值,交叉点对应层高约为4.5 mm;风量增大,两种芯体能效比均降低且三角形流道芯体能效比小于平板式;相同工况下,三角形流道芯体能量回收量大于平板式;两种芯体存在相对较佳运行新风与排风温差范围,温差大于约7℃时,三角形流道芯体相对平板式运行性能较佳。设计与选型时应综合考虑两种芯体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流道构型。

真空玻璃与不同型材组合的线传热系数研究58-62

摘要:本文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针对不同标准中对边部传热的不同定义,模拟计算出真空玻璃与不同型材组合时的线传热系数,并得到了真空玻璃线传热系数对整窗的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使用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为0.037-0.046 W/(m·K),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为0.054-0.085 W/(m·K),真空玻璃窗的线传热系数使整窗的传热系数增大约0.1-0.2 W/(m^2·K)。

汉传佛寺大雄宝殿内空间要素与声源指向对声场的影响63-69

摘要:为了探讨汉传佛教大雄宝殿内空间要素与声源指向对声场的影响机制,首先通过实测和计算机声学模拟,确定古建筑室内材料的声学参数和软件的参数设置,然后建立并分析佛寺大雄宝殿的计算机声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佛殿内的空间要素中,佛像可以起到声扩散体的作用,特别是设置在侧墙位置的次要佛像能够显著影响声场的混响时间及STI值,佛殿内设置的各类装饰织物能够起到吸声体作用,对声场影响主要体现在混响时间RT30和EDT上,声源的指向性主要影响EDT和C80值。

武汉地区双层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研究70-74

摘要:双层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中,遮阳百叶位置和热通道宽度是影响双层玻璃幕墙热工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武汉地区某双层玻璃幕墙为例,利用ANSYS模拟软件中的Fluent模块对不同百叶位置和热通道宽度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百叶位置和热通道宽度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有明显差异。本文还对夏季晴天工况下热通道内的温度进行测试,测试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建筑高性能外墙外保温经济厚度分析75-79

摘要:目前外墙被动式节能技术已成为提高建筑整体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考虑到经济性原因,还需要研究外墙最佳经济厚度,来实现既经济又节能的目的。本文利用De ST-h建立校核成功的建筑模型,并对其在不同保温材料、不同保温层厚度情况下进行了负荷模拟分析,同时运用净现值法最终确定了郑州某典型建筑若应用石墨改性膨胀聚苯板、STP超薄真空绝热保温板、挤塑聚苯板和改性聚氨酯等常见4种外保温材料时,其最佳经济厚度值分别为65 mm、10 mm、45 mm和30mm,从而可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新风热负荷计算方法研究80-85

摘要:随着建筑气密性的不断提高,超低能耗建筑等高性能的建筑机械新风系统逐渐成为决定室内空气品质,影响建筑整体能耗水平的关键因素,其合理设计成为目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我国现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建筑气密性、热回收技术等对建筑新风热负荷的影响,针对严寒及寒冷地区冬季热回收装置存在霜冻、过度预热等问题,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热负荷及年累计新风热负荷计算方法。该法在计算新风系统热负荷的同时细化预热量的计算,有助于预热装置合理选型,及新风能耗的计算。此外本文还对采用不同室外参数对不同地区热负荷计算造成的误差影响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温度运行控制策略对预热量及新风热负荷及年累计新风热负荷的影响。

贴附射流作用下辐射冷顶板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评价分析86-89

摘要:通过对辐射冷顶板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以及辐射冷顶板与贴附射流复合空调系统的评价分析,提出将三者结合起来的新型空调系统。建立贴附射流作用下辐射冷顶板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房间的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该房间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得出房间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气流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贴附射流作用下辐射冷顶板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在保证房间良好舒适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顶板结露问题,使辐射冷顶板在理想的工作温度下运行,提高了辐射冷顶板的供冷能力,保证了房间良好的热环境。

川渝地区夯土民居架空地面防潮设计90-94

摘要:川渝传统民居中利用通风架空地面防潮、改善室内环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但通风架空必须有保证空气流通的孔洞、从而带来立面处理和防鼠、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空气间层的隔热、防潮原理为基础,结合川渝地区夯土民居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封闭空气间层的架空地面构造做法,对传统节能技术进行继承与改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架空地面的内表面温度比普通地面的内表面温度高2℃左右,室内热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温度场均匀性对墙体热阻测试的影响95-98

摘要:本文根据墙体热阻测试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热箱内部温度场,分析了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典型测试状态的设定,分析了各种温度因素对测试结果精度的影响,得到了综合的均方差误差,最后对如何降低测量误差以及加强高热阻测试研究提出建议。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新型太阳能光伏—热泵复合建筑供能系统及其性能实验研究99-105

摘要:将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技术的新型水冷光伏光热(Photoveltaic-thermal,PV/T)系统与双热源热泵相结合,提出1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热泵复合建筑供能系统。本文介绍了该复合建筑供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及实验台的设计,并对PV/T系统与双热源热泵联合运行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PV/T系统峰值功率为1 170 W,压缩机功率为1HP的系统,在室外环境平均气温为4.0℃,平均辐照度684 W/m2条件下,热泵平均制热COP为2.7,平均发电功率为620.5W,平均发电效率为11.7%,全天(9:00~15:00)发电量为4.39 k Wh,平均集热效率为22.3%,光伏光热综合效率为34.1%。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热泵各自优势,通过能源互补,提高系统综合利用效率,满足建筑所需的多种用能需求,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