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研究
用实时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滑移摩擦隔震系统的可行性1-6

摘要:用数值计算分析了采用实时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滑移摩擦隔震装置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对作动器位移与速度精确度的影响。通过对一个七个自由度结构模型设置滑移摩擦隔震支座动力反应时程的分析可知,用实时拟动力试验系统研究滑移摩擦类隔震结构是可行的。通常当Δt=0.01s,δt=0.001s时,SGT外插值运算的次数不应超过五次,内插值的运算次数可以不受限制。宜采用三阶拉格朗日插值计算公式,以控制动力反应速度失真及突变速度的大小。在进行实时拟动力试验时必须考虑作动器系统位移滞后的影响,标定滞后时段长度,并在编制控制程序时予以补偿。

某地下车库拱形结构方案可行性和优化研究7-12

摘要:对某地下车库混凝土拱形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分析原则,依次采用梁单元模型、多跨壳单元模型以及结构整体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拱形结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最优方案为上部混凝土拱采用"拱梁+拱板"的形式,拱梁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两端支撑在挡土墙外侧斜撑和中柱上,下部底板结构同样采用"底梁+底板"的形式,底梁与相应的斜撑和中柱连成整体,充当上部拱结构的拉杆。此外通过对结构整体模型的分析,对构件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

基于振型的Pushover方法的研究与实例13-16

摘要:振型和频率仅与质量和刚度有关,由结构外形唯一确定,故称之为特征参量。振型为结构位移的完备正交基,基于振型加载模式的Pushover方法较其他方法更加合理。采用结构质量参与系数控制振型参与计算数量,振型数有了量化标准,使精度满足安全需要。最后通过实例阐述多模态自适应Pushover方法的实施过程。

钢管桁架拱结构极限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7-19

摘要:利用已有的桁架结构承载力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圆钢管倒三角形桁架拱为标准模型,探讨了高跨比、宽高比、立面腹杆尺寸及荷载分布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可为该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酸雨侵蚀下水泥基材料的腐蚀损伤与评价——酸雨介质成分的影响20-24

摘要:通过测试长期浸泡在不同酸雨中的混凝土试件相对弹性模量随侵蚀时间的变化,着重研究了酸雨酸度(pH值)及其SO24-浓度等酸雨侵蚀介质参数对水泥混凝土抗酸雨侵蚀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雨静态长期浸泡环境下,水泥基材料表面和内部腐蚀损伤程度及速率与酸雨侵蚀介质H+和SO24-浓度以及产生的腐蚀产物有关;在酸雨介质其它离子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酸雨pH值和SO24-对受酸雨腐蚀后的水泥混凝土表面性能及其内部微观结构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并且从酸雨侵蚀破坏过程来看,各水泥混凝土随着酸雨中的H+和SO24-浓度的增加而腐蚀越来越严重。

保温材料热阻蜕变对墙体传热系数的影响25-28

摘要:外保温结构中保温材料的有效热阻随温度、湿度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下降,造成墙体传热系数大于设计值。为此,本文以耦合传热传湿模型为基础,结合保温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以分别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作为保温材料的外墙保温结构为例,数值预测了长期实际气候下外墙保温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保温材料的墙体传热系数在20年后因保温材料热阻蜕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意味着需要增加保温层设计厚度才能保证墙体热损失达到设计值。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评估29-33

摘要:作为建筑垃圾废物流的核心组分,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利用呈现显著的外部性特征。定量分析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的环境影响,是废弃混凝土管理决策的关键。根据对西宁市废弃混凝土处理的调查,构建了三种情形的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采用基于社会支付意愿原理确定的权重因子,用货币价值表示系统的环境影响分值。结果表明:传统情形下,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的环境影响最大;一般情形和理想情形下,提高系统中再生骨料利用的比重,有助于降低系统的环境影响;在一定运距内,废弃混凝土现场再生处理对系统环境影响的降低不如"再生中心"集中处理有效。

建筑科学杂志试验研究
管桩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应变测试分析研究34-37

摘要: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除了要有精确的测试仪器和准确的数据外,还要有清晰的结构概念或力学模型做指导。本文通过对管桩振动台试验所得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了管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

建筑科学杂志简讯
住建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37-37

摘要:2011年12月20日,经过近五个月的精心筹备,第一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委会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直接领导下、在行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在秘书处承担单位的全力帮助下成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田国民副司长出席会议,向标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标委会成立的意义、主要任务以及住建部标定司对标委会的要求做出明确指示。

建筑科学杂志试验研究
冲击荷载作用后土压缩性状的室内试验研究38-42

摘要:在侧限条件下,对粉砂和两种不同饱和度的粉质粘土进行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高压固结试验,研究冲击产生的压密、冲击后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指数、冲击形成的前期固结压力及其与冲击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近初始密实度下,低饱和粉质粘土密实效果最好;冲击后近饱和粉质粘土基本不形成超固结,低饱和粉质粘土形成明显的超固结,冲击形成的前期固结压力随着冲击能增大而增大;冲击后土的压缩指数与冲击能相关性不大。

直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43-45

摘要:在混凝土试件上钻出规定直径和深度的芯状直拔试件,用专用的设备将其拔出,得到拔断的应力值,通过该应力值与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直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测强曲线。

武汉软土的卸荷应力—应变归一化特性研究46-49

摘要:因土体卸荷引起的工程问题与一般土工加载问题表现的特性明显不同,目前对土的卸荷应力—应变归一化特性研究并不深入。开展不同固结压力与卸荷比的K0固结剪切试验,探究卸荷条件下软土的变形规律,重点研究卸荷条件下软土的应力—应变归一化特性。结果表明,武汉软土卸荷变形特性与卸荷应力路径以及卸荷比关系密切,其应力—应变关系成双曲线关系,具有较高的非线性与归一化特性,这也使得应用邓肯—张模型去描述土的卸荷特性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改进工程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灌注桩桩端与桩侧土体相互作用试验研究50-53

摘要:基于室内模型桩试验方法,结合灌注桩施工工艺对桩侧与桩端土体造成的影响,通过在桩侧设置泥皮与在桩端铺设石棉毡的方法分别控制桩侧与桩端土体承载条件,考察桩侧土体性质变化对桩端阻力的影响规律以及桩端土体性质改变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特征,进而揭示灌注桩桩端与桩侧土体相互强化的规律。

饱和砂土振动液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54-57

摘要:采用自主研发的振动台试验装置模拟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过程,振动台试验装置进行了两点创新:一是振动台模型试验箱采用密闭装置,通过气压对饱和土层施加10kPa的上覆压力从而模拟了工程实践中上覆土层的压力;二是模型试验桩桩顶安装桩头重物,模拟上部结构对桩基础的约束作用;试验过程中对不同土层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振动台台面和桩顶加速度、桩身应变进行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结果合理,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成桩方式对微型桩承载力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58-60

摘要:微型桩可采用投石注浆法或者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法成桩。结合室内试验,对不同成桩方式对微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力注浆能够提高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在进行微型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二次注浆的提升效果;为保证微型桩成桩质量,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应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上部土层性质而易,在进行微型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压力注浆的影响。

滩涂地区土与不同结构材料接触面摩擦性能的试验研究61-64

摘要:基于混凝土和钢两种不同结构材料,构成土—混凝土和土—钢两种复合体,采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土体,通过改进直剪仪研究土与不同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擦性能及其时效性,并对两种不同结构材料进行沥青涂层,研究沥青涂层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应力越大摩阻力越大,摩阻力与法向应力呈近似直线关系。一般情况下,土与混凝土和钢两种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阻力比纯土要低,粉质粘土—钢接触面的摩阻力比粉质粘土—混凝土高,粉土—混凝土接触面的摩阻力高于粉土—钢的摩阻力。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摩阻力降低幅值由负转正,且越来越大。粉质粘土与混凝土和钢两种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阻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而粉土与其结构材料接触面摩阻力的时效性不明显。沥青涂层对接触面摩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法向应力较小时,沥青涂层会降低摩阻力,法向应力较大时,沥青涂层反而会增加摩阻力。接触面的摩擦性能与土的类型、法向应力、结构材料、沥青涂层等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西藏藏东南地区民居建筑热环境现状分析65-6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藏东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石木结构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及砌块所取代。现代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对西藏藏东南地区的民居建筑热环境到底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在西藏林芝县八一镇觉木村选取两家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一座是采用传统建筑材料(木材、块石、土坯砖、泥浆)建造的塔吉家,一座是采用现代建筑材料(砌块、钢筋混凝土、石灰)建造的江村家,分别对两家进行了温度、湿度、照度以及风速的测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在西藏藏东南地区,传统建筑材料在隔热保温性能方面优于现代建筑材料。

建筑科学杂志应用研究
玻璃幕墙结构装配胶带的性能研究69-73

摘要:通过对玻璃幕墙结构装配胶带在不同试验条件下90°剥离强度,正态拉伸强度、拉伸剪切强度、持粘性等性能的测试,表征了玻璃幕墙结构装配胶带的材料性能。并通过幕墙形式试验的检验,论证了玻璃幕墙结构装配胶带粘结的幕墙在真实经历的应力和环境条件下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