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拱式转换层结构滞回性能研究1-6

摘要: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拱式转换层结构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由此对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拱式转换层结构水平力一侧移滞回曲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曲线基本相符,并且两者均表明该结构水平力一侧移滞回曲线呈梭形,结构延性耗能较好,因此只要合理设计,拱式转换层结构能够具有较好的延性与耗能。

设置角缝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楼板抗震性能研究7-11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做了拟静力分析。对普通梁柱节点及周围楼板设角缝节点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梁肋附近楼板钢筋应力有明显增加,说明楼板对梁的抗弯能力有增强的作用。在不影响节点承载力的条件下,楼板设角缝能局部削弱梁的抗弯能力,梁受力主筋屈服时间明显提前,梁筋屈服时柱身混凝土裂缝也有所减少,梁端与柱端塑性铰出现时间间隔加大,使节点在受到地震作用破坏时更接近梁铰机制的特点。

关于索杆杂交结构两个问题的探讨12-15

摘要:对于索杆杂交结构,可以根据平衡矩阵理论确定体系在初状态几何下的整体预应力分布和大小,同时也需满足杆件的变形相容条件和本构关系。本文对索杆杂交结构采用平衡矩阵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索杆杂交结构不存在独立柔度分布模态。索杆杂交结构一般是杆件拓扑关系有规律的对称结构体系,位置对称的杆件其预应力相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索杆杂交结构整体可行预应力求解方法,即根据杆件的对称性,直接从体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整体可行预应力。

应急避难区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影响16-19

摘要:为提高突发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直接通过消防楼梯进行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避免因疏散中出现拥挤踩踏而造成的不必要人员伤亡,在合理选取疏散模型和设定各种疏散场景的基础上,对上海金茂大厦的部分楼层进行了高层建筑人员疏散仿真实验,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论证了在高层建筑内设置应急避难区对安全疏散缓冲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科学合理设置避难层应当注意的细节问题。

基于ANSYS分析的沉降后浇带封闭时间确定20-23

摘要:采用ANSYS软件模拟高层建筑沉降后浇带封闭前后的沉降值,进而确定沉降后浇带能在目前施工阶段封闭。采用ANSYS单元生死功能模拟沉降后浇带的封闭与否,分两个时间步分别模拟目前施工阶段沉降值和结构封顶后的沉降值。得出两阶段最大沉降值的差值不大于10.5mm,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不会使上部结构产生较大次应力。本文的计算方法及理念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Duncan-Chang模型中各参数影响因素分析24-27

摘要:利用ANSYS软件的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将岩土Duncan—Chang本构模型导入了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中,采用增量算法,用三轴实验模型对导人的本构关系进行了计算仿真验证,分析了八个参数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岩土工程问题具有更广泛的参考价值,有关处理方法也为其它本构模型在ANSYS中实现及分析提供了参考。

加筋地基的有限元分析研究28-30

摘要: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技术是岩土工程中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该材料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大多以岩土力学为基础。基于APDL语言编制的程序对加筋地基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采用ANSYS软件建立加筋地基的计算模型,并提取计算结果,结合现场载荷试验及室内三轴试验的结果绘制出相应于各级荷载下不同加筋层数下加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不同地基形式下的下卧软土层顶面的土压力分布图形。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深入了解了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机理,为今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盾构隧道旁穿建筑物地层沉降的数值模拟分析31-36

摘要:某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旁穿一幢12层高层建筑,为合理评估隧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考虑盾构动态施工及排桩加固的的远端(左线)、近端(右线)以及双线均开挖后隧道横断面及建筑物沉降的FLAC201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工程现场进行了沉降实测。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表明:不采取加固措施,建筑物基础靠近隧道侧的最大沉降为5.2mm,最大水平位移达25.8mm;基地土体出现拉剪破坏;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若采用排桩加固,建筑物基础靠近隧道侧的最大沉降为2.4mm,最大水平位移不足10mm,基地土体未出现拉剪破坏;排桩加固能有效降低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

基坑降水对支护结构和地面沉降影响的有限元分析37-40

摘要:为了开封玉皇阁保护工程设计研究,对玉皇阁基坑降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土体降水后固结和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共同作用下基坑土体的沉降。结果表明,降水瞬时沉降、支护结构位移及土体固结都对地面沉降有影响:降水的影响范围广,土体沉降大且和降水后的地下水位高度有关;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区域较小,约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固结沉降较小。采取止水帷幕和坑内降水方法能有效降低坑外的地下水位降深,若同时采取坑外补水方式则更能有效弥补坑外地下水位的降差,对维护坑外周围土体沉降有更好的作用。其结果可为古建筑保护的基坑降水工程提供参考。

渗流边坡安全系数计算中的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误差分析41-43

摘要: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中水的作用对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对于水的计算,静水压力下采用有效应力分析方法(水土分算)而动水压力条件下采用土条整体受力(水土合算)分析。当前各类规范中对动水压力计算没有一致规定,而相关书籍在计算中采用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对比时计算结果会有一定误差。根据渗流力学和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规范中公式计算的误差大小和产生原因,并推导出计算渗流边坡的水土合算公式,该公式在边坡静水压力状态稳定性计算和渗流状态稳定性计算中所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建筑科学杂志试验研究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44-47

摘要:因再生粗骨料来源的多途径,RAC(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将不同。为探索不同粗骨料来源RAC棱柱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异性,选取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旧房拆迁、高强桩基、市政工程、科学研究等四种不同粗骨料来源的废混凝土,经破碎加工成四种再生粗骨料,分别选取25%、50%、75%和100%四种取代率,同时掺人粉煤灰、硅微粉两种矿物掺合料,采用正交试验法,配置成四种不同粗骨料来源的RAC,测其棱柱体抗压强度,经比较与分析,得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矿物掺合料是影响RAC棱柱体抗压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再生粗骨料来源对RAC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水玻璃改性聚氨酯注浆料的性能研究48-51

摘要:采用水玻璃-聚氨酯相结合的方式,对聚氨酯注浆料进行改性。将廉价的水玻璃材料转化为有机的硅氧链引入聚氨酯,可以降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玻璃的引入,聚氨酯注浆料的耐水性、抗水溶蚀性、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对水玻璃改性聚氨酯注浆料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砂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52-54

摘要:在量纲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尺寸为100cm×100cm×80cm的模型试验坑,采用落雨法充填粗砂土,对之施加四种不同能量的冲击能,测量产生的夯坑深度,建立了无量纲夯坑深度与土质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无量纲量间的相关方程.用工程实例对建立的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程可用于推算现场强夯时的夯坑深度,并由此可进而据此推算场地平均夯沉量。

沉管砂桩与强夯法联合加固吹填土地基试验研究55-60

摘要:结合沉管砂桩与强夯法联合加固吹填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强夯过程中夯坑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地层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强夯遍数的增加,夯坑沉降量呈现明显的减小的趋势;强夯荷载作用下,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上升是十分明显的,且随离开强夯点水平距离的增大,最大孔隙水压力出现的深度有所下移。利用上述方法加固后,吹填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43kPa。

深圳海积软土的三轴不排水蠕变特性与经验型模型61-64

摘要:软土变形的时效性会使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产生不容忽视的工后沉降,因此揭示软土蠕变的规律,对软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深圳湾海积软土进行不同固结压力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以论证海积软土的蠕变特性,建立可描述软土蠕变特性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深圳具有非线性蠕变特性,应力水平越高,非线性特征越显著,剪切蠕变特征越复杂,其蠕变性状受固结压力,剪应力水平显著。在工程中应尽可能加大固结压力,加速土体的固结排水作用,可减小因蠕变影响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研究还表明,Singh—Mitchell经验型模型具有参数少,适用性强的特点,可较好地反映和预测深圳海积软土的蠕变特性。

强夯振动对复合地基水平冲击作用的现场试验和模型试验研究65-67

摘要: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本文利用曹妃甸工业区的强夯工程实例,强夯振动对周边CFG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模型试验研究,对桩身承受水平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该成果对强夯法在吹填地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筑科学杂志应用研究
夹梁式墙托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68-71

摘要:夹梁式墙托换结构是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主要构件,目前缺乏系统的、具体的设计理论。本文结合墙托换体系力学分析和单片墙托换梁模型试验,研究了该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托换节点的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托换结构设计的三个关键环节的具体计算方法,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综合法统一曲线在广西地区适用性的研究72-74

摘要:通过两种不同骨料品种及两种不同拌和方式的混凝土的标准试件的试验数据,对综合法全国统一曲线在广两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简称“综合法”规程)的统一测强曲线(公式)在广西地区应用的误差较大,远远超出了规程规定的误差限值15%,其中,当混凝土强度小于20MPa时,统一曲线的计算值偏大,而当混凝土强度大于20MPa时,统一曲线的计算值偏小。因此,全国规程(CECS02:2005)中的统一测强曲线不适用于广西地区,需另外建立计算曲线,同样在其他地区,也需要进行曲线误差验证,当误差满足规程要求时,可以使用统一曲线进行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否则,必须另行制定地方曲线,以免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出现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