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论坛
建筑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综合模拟软件介绍1-5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室内空气品质(IAQ)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已有的与室内空气品质相关的模拟软件。而后,基于“室内健康、环保和节能”的理念,提出了新的室内污染物浓度动态网络模拟分析与评估软件(DeST-IAQ)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将自然通风通路和机械通风网络集成,构成建筑通风和污染物传播的多区域网络模型,实现建筑通风和污染物浓度的联合动态预测,解决建筑通风模型、热模型和IAQ模型统一模拟的难题,满足建筑物能耗和室内空气品质预测的双重需求。该软件已在一些实际案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其实用性具有较好的实验验证。

日本自立循环型住宅的节能设计方法及启示6-12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自立循环型住宅的节能设计方法介绍,讨论了自立循环型住宅的节能设计理念、设计步骤和主要节能技术要素及其节能等级水平,并举例分析了自立循环型住宅的节能设计效果。而后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当前住宅节能工作的建议。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性能测试工况参数的分析与确定13-17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气候条件、节能设计标准以及相关规范参数,讨论了《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21087—2007)标准规定的与性能试验工况相关的主要参数的确定过程,明确了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试验所需要的标准温湿度工况。

对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参数统计方法的讨论18-20

摘要:本文以原始气象数据为基础,首先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中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对可能存在的3种不同方法进行了数据对比。而后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的计算参数为原型进行了验算,最终确定了“累年最冷月”的统计方法。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夏热冬冷地区某高层建筑能耗审计与节能改造潜力探讨21-26

摘要:建筑总能耗主要受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变化的影响,空调系统能耗又与建筑自身构造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关,如建筑朝向、窗户、屋顶、遮阳、窗墙比、通风换气方式、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管理方式等。为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和特点,并为建筑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和指导性建议,本文以武汉市房地产交易大厦为例,首先采用能耗模拟与实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楼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节能改造建议,而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得出了各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对建筑负荷影响的主次关系,从而对各影响因子的节能潜力进行探讨。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7-30

摘要:对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更加有效地实施建筑能耗统计及建筑节能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能耗的实际情况,在对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给出了能耗数据获取及传输的具体方法;而后设计和实现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与数据维护管理软件平台的开发;最后对能耗评价体系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讨论。实际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安全可靠、管理方便,能够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

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体系研究31-34

摘要:本文根据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价值工程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理论,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方法的拓展提供借鉴思路。

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35-3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建筑领域的节能、节材和节约资源尤为重要,而建筑施工阶段对环境的破坏最为直接和严重,客观评价承包商在施工阶段的表现需要一套系统的评价工具。目前大多数的评价工具都是针对绿色建筑的,并不适用于施工阶段,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了各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出了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确定了TM和L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和因素的权重,得出评价模型,对绿色施工进行评价和定级。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下的藏族民居模式研究40-44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西藏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将呈现以清洁能源代替生物质能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改善藏族民居室内居住环境、提高节能水平的最佳途径。在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的前提下,本文首先分解藏族民居的空间构成,并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藏族民居“双热核”模式语言,即以“庭院-太阳能”为中心热核的“散热”布局和以“餐厅-生物质能”为辅助热核的“聚热”布局。而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庭院-太阳能”热核对室内空间散热作用的改进意见。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启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44-44

摘要:日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http://www.chinasus.org/chinasus/)了《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通知》(城科绿建函[2009]2号),启动了2009年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和评审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城科会、各分支机构组织申报,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申报。本次评价对象限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

热泵供热系统的[火用]评价方法45-48

摘要:目前建筑耗能以基数大、能量品质低、节能潜力大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热泵余热回收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各种形式的热泵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建筑供热。然而,热泵是典型的以高品质能量来换取低品质能量的设备,在注意到热泵技术在能的数量上具有节能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该技术在能量品质利用方面的特点,才能为热泵技术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为例,论述了热泵供热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通过具体计算可知,热泵技术不仅在热能利用率上具有优势,在能量品质利用方面也是合理的,以热泵供热取代传统的锅炉或加热炉供热可以取得巨大的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都某住宅小区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测试实验及分析49-52

摘要:本文针对成都市某住宅小区测试项目,对土壤源耦合热泵在该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模拟了土壤源热泵空调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运行模式,而后通过现场测量得出该地区水文地质状况,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了进口水温变化对单位管长和换热量的影响,最后结合该地区气候状况,分析了该地区运行地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井试验研究53-56

摘要:水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制冷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杨凌五湖路地区的气象与地质地貌情况,通过对该地区5口试验井的抽水、回灌试验分析及水质分析,指出该区域非常适合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当设计单井抽水量在80~1003/h时,抽水与回灌井的比例宜按1:2设置。

套管式土壤-空气换热器实验研究57-59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新风经处理后温度降低、含湿量减小。可以认为在湿热地区,用地能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是夏季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节约能耗的有效措施。

对流与辐射散热器对空气加热效果的实验研究60-64

摘要:采暖方式分为对流和辐射,两者对空气加热效果是有差异的。本文分别选取对流电暖器和辐射电暖器,就加热空气效果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近功率(660W)下,对流电暖器对应房间的空气表征温度比辐射电暖器所对应的温度高1.2℃;房间空气表征温度相近时,660W的对流电暖器对应于1007W的辐射电暖器。因此,对流散热器对空气加热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散热器。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利用地下空间空气蓄冷供冷中最佳通风量的研究65-69

摘要:本文对空气流经地下空间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建立了简化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利用地下空间空气蓄冷供冷系统运行的送排风临界温差,并对上海某实际工程中利用这一系统的最佳通风量进行了计算,进一步分析了通风系统阻力、送风温度、地下空间尺寸以及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对最佳通风量的影响。

小波网络应用于空调负荷预测70-73

摘要:准确预测空调负荷不仅对蓄能空调高效运行意义重大,而且也是冷热电三联产技术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一种小波网络应用于空调负荷的预测模型,通过小波分解,把空调负荷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再将各层的小波系数子序列重构到原尺度上,然后对小波系数序列采用相匹配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合成空调负荷序列的最终预测结果。该预测模型中的低频小波系数a3和中频小波系数d3的神经网络输入变量为前1天小波系数值和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总辐射量、天气状况和星期几编码共7个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输入变量的降维;高频小波系数d2和d1以前几日的小波系数为输入因子。经过对西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负荷进行预测,证明了预测值和实际运行值拟和很好,相对误差为-10%~8%。该预测模型具有预测精度较高、推广能力较强及计算速度较快的优点。

冷水机组污垢热阻在线检测方法不确定度分析74-75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传热学的冷水机组中冷凝器污垢热阻在线检测方法模型的建立及该方法的不确定度分析原理,并对某大楼冷水机组冷凝器清洗前后的测试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各温度测量值和流量测量值不确定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可知在该检测仪器条件下,测得的污垢热阻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