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0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论坛
中国村落遵循生态原则的经验探索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以河南省下伏头村为例1-6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下伏头村为例,指出中国古代村落在规划选址、营造技术和绿化景观等方面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分析其演变的经济文化背景,并通过该村公共浴室改造实践提出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应是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与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的相关探讨7-12

摘要:本文提出了采用实际耗电输热比期望值(EHRac-e)对采暖系统实际输送能耗进行检测评价的构想,并结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86)编制组1983~1984年的测试数据,得出了EHRac-e。

双热源热压自然通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13-17

摘要:本文首先对具有双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CFD技术,在室内余热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双热源间距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而后分析了单、双热源所形成的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差别,以及双热源间距对室内流场、温度场及各特征参数的影响,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昆明市某展厅建筑自然通风的可行性研究18-22

摘要:本文通过EnergyPlus模拟,首先分析了影响建筑得热量与通风量的几个因素对自然通风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确定了建筑的具体结构形式。然后比较了不同控制策略下室内温度的波动情况,从中选取了最佳的控制方式。最后在此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

哈尔滨地铁车站通风方案CFD模拟研究23-27

摘要: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设计是地铁环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针对哈尔滨的寒冷气候特点,在对哈尔滨地铁车站进行热负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新的通风方案,使车站在不采用供暖系统条件下,就能满足乘客暂时舒适的要求。其次建立了地铁车站的三维模型,在标准湍流k-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通风系统的物理模型,采用CFD模拟软件来预测地铁车站内的气流场,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通风方案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乘车环境,对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有实际意义。

空气源热泵机组新型低温运行工况稳态特性研究28-31

摘要: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中,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级侧机组,工作于一个全新的低温运行工况中。本文利用已建立并通过实验验证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稳态仿真数学模型,对机组在新工况与常规工况下的低温稳态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在新工况下,空气源热泵性能显著改善,机组低温运行范围有效扩大,满足作为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低位热源的需要。此研究可为新系统的推广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

集中式与分散式地源热泵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评价32-35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生命周期成本法比较了集中式与分散式这2种不同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的成本,包括管道系统、循环泵的初投资以及每年泵能耗的费用。而后对西安市某商场建筑进行了成本计算,结果显示集中式泵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比分散式系统高17.4%。

多台冷水机组的负荷最优化分配策略36-39

摘要:本文针对多台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的空调系统,首先建立了最优负荷分配策略的数学模型。其次,由于机组部分负荷性能曲线的非线性、非凸性,采用动态规划算法给出了负荷分配的求解方法,并以2台冷水机组并联运行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应用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可实现实时负荷优化分配,减少系统的能耗,且计算简单,容易编程。

采用常规冷水机组作为冷源的辐射供冷加新风系统形式分析及能耗计算40-43

摘要:辐射供冷加新风空调系统,由辐射吊顶承担部分显热负荷,新风承担全部湿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因此,系统需要为新风机组提供低温冷水,达到除湿目的;并需要为辐射吊顶提供高温冷水,防止其结露。目前大多数冷水机组的标准供回水温度是7℃/12℃,本文在采用现有常规冷水机组作为冷源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形式的分析,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同时为二者提供不同温度冷源的系统,并分析了其控制策略,最后以某样板房为例,计算出这种系统的单位面积供冷季能耗。

混凝土空心楼板供热供冷的模拟分析44-48

摘要:本文提出利用空心楼板中空部分作为空调系统的部分送风通道,并在楼板板面开孔的技术方案,一方面使楼板对室内具有一定的辐射供热供冷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用送风直接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着重分析了空心楼板受一定参数的送风作用的结果,评估了以空心楼板为系统末端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效果,初步论证了这种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结果显示,这种末端方案具备降低供热供冷能耗的潜力,可以极大地降低冷辐射表面结露的可能性,在新建建筑尤其是低能耗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基于气象热舒适度的建筑能耗灰色神经网络预测49-52

摘要:针对建筑能耗受局地气候多因素影响的特点,为了客观准确地对建筑能耗进行预测,本文引入了气象热舒适度来综合分析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以该指数预测值、建筑能耗原始数据和日期类型作为输入层,进行复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建筑能耗。该方法不仅克服了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存在的预测缺陷,同时还考虑了气象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对北京某大厦的实例应用分析,取得了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可靠,为建筑能耗预测提供了新途径,其预测结果也将为大型建筑空调系统的再优化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火灾工程在厦门翔安隧道项目中的应用53-57

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火灾工程分析方法在国际隧道防火设计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引入可维生环境的设计概念,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利用纵向通风模式达到满足隧道内人员疏散逃生要求的目的。厦门翔安隧道是国内第1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全长约9 km,海底隧道长5.95 km。本文首先分析了厦门翔安隧道的特点,然后引入了国际上常用的进行火灾工程分析所使用的可维生环境概念,最后对该工程进行了火灾模拟分析。假定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最大释热量为30 MW,分析后发现设计单位采用的2.5 m/s临界风速不能满足火灾工况下的烟控要求,烟气有回流现象发生。因此建议临界风速由2.5 m/s提高到3.0 m/s,确保烟气能被有效控制以保证隧道防火安全。在纵向风速为3.0 m/s的情况下,分析了火灾发展不同时刻的可维生环境参数,确保隧道内人员能安全疏散,从而提升厦门翔安隧道烟控、消防、防灾系统的整体设计水平。

室外热环境研究中景观水体动态热平衡模型及其数值模拟分析58-61

摘要:为解决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中水体边界条件设定的问题,借鉴水库和湖泊水温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室外景观设计中的水体特点,对水面蒸发换热项和对流换热项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室外热环境研究中水体温度的动态热平衡模型,编制了水体温度分布的数值计算程序,并使用该程序分析了水面植被遮挡系数、水体深度及水面尺寸等因素对水面温度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存在蒸发现象,水面温度一般低于空气温度,而当水面有漂浮植被时,水体表面温度会显著降低;2)水体表面温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水体深度超过4 m后,影响变得较小;3)水面尺寸对水面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只要水体深度设计适当,室外环境中的水体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温度。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数据库管理系统初步开发及应用62-66

摘要:能耗测试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的必要途径,为了对测试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作者初步开发了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若干实际建筑中。本文介绍了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并对其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该系统切实可行并发现在建筑耗能系统中存在若干运行问题。

玻璃幕墙冷热循环系统的试验研究67-70

摘要:加强玻璃幕墙产品质量的检测,对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保障玻璃幕墙建筑物的安全有重要意义。国内尚无可以进行玻璃幕墙冷热循环试验系统与平台,本文介绍了为某建设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的玻璃幕墙冷热循环试验系统的原理和功能,重点论述了试验台的结构、流程和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初次模型试验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系统完全满足美国AAMA501.5.98玻璃幕墙循环试验标准的要求。

声环境标准与塑料窗的隔声性能71-73

摘要:塑料窗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窗,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现行声环境控制标准的分析和对实际使用中塑料推拉窗的隔声性能测量,认为在建筑中实际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塑料推拉窗的隔声性能与实验室检测的新塑料窗的隔声性能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本文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交通干线两侧的用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外墙自保温体系热桥实验研究74-77

摘要:本文对自保温体系外墙与钢筋混凝土楼板所构成的热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外墙自保温体系中热桥部位不会发生结露现象,热流损失的多少与室内外温差有关。

以城市污水为热(冷)源的供热与空调系统实验研究78-82

摘要:城市污水蕴含大量的可利用热(冷)能,是尚待开发利用的低品位能源。为研究城市污水热(冷)能的开发利用技术,笔者研制了以城市污水为热(冷)源的供热与空调实验系统,采用间接换热的方法回收城市污水的热(冷)能,解决了由于污水水质造成的换热设备及管道的腐蚀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稳定,满足建筑物冬季供热及夏季空调的负荷要求;测得平均供热系数为3.2,平均制冷系数为3.64,具有良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