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连续梁中部支座与垫梁端部支座砌体局部受压验算方法1-4

摘要:砌体规范对如何计算连续梁中部支座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和梁支承在垫梁端部垫粱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参考梁端支座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和梁支承在垫梁中部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在完全遵照规范编制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连续梁中部支座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梁支承在垫梁端部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矩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风振反应时程的分析计算5-10

摘要:根据Davenport脉动风速谱函数与日本规范中提出的横风向脉动风力谱系数函数模拟的顺风向与横风向脉动风压时程,采用Newmark法计算了一栋高68m的高层建筑物的风振扭转动力反应时程。计算时考虑了顺风向脉动风压与横风向脉动风压的联合作用。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扭转振动加速度响应以共振响应为主,非共振响应仅占次要的部分,这与谱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从而说明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对于正确估算结构的扭转风振反应值,为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措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是有一定意义的。

Г形框架对初始缺陷敏感性的非线性屈曲分析11-14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优化设计后的Г形框架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计算五种工况,得出重要结论:该种结构屈曲后性能不稳定,对初始缺陷敏感,跨中初始负位移有利于屈曲后取载刀上升,跨中初始正位移导致屈曲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在工程设计及安装施工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张弦梁结构预应力损失的分析与补偿方法15-18

摘要:在理想预应力设计的基础上,对张弦梁结构的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类型的预应力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分析与补偿方法,并结合已建工程,采用顺序循环法,探讨了钢束的分批张拉损失,可供工程设计者参考。

伸臂刚度对加强层设置位置的影响分析19-22

摘要:根据伸臂结构的简化模型和伸臂与外框柱的变形协调条件,考虑伸臂的实际刚度,导出伸臂对核心墙的附加力矩,求得结构顶点侧移。对伸臂位置变化引起的侧移变化与内力突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分析结果对高层建筑加强层设计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原支护结构部分拆除后基坑稳定性数值分析23-27

摘要:在对FLAC^3D中的土体本构模型及桩锚连接模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某基坑部分支护体系进行拆除后的基坑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第3、4层锚杆锚固端拆锚以后,桩体最大水平位移达到2.58cm,几乎为6、7两种工况下的1.5倍;第2层锚杆的轴力增加很大,其最大值达到4.13e5N,为6、7两种工况下的2.3倍,为设计值的1.9倍;桩身弯距最大值达到8.ON·m,几乎是6、7两种工况下的最大正弯矩值3.0倍。所以可以认为,在不添加任何其他支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这两层锚杆进行直接拆除是十分危险的。

支盘桩的承载特性研究28-30

摘要:采用ANSYS软件,建立支盘桩-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桩土之间的作用进行接触分析,研究了挤扩支盘桩在荷载作用下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认为,支盘桩桩侧摩擦力比较小,支盘上斜面及靠近支盘的上、下桩体表面与土体脱开,主要依靠支盘下斜面及桩底承受荷载。

反应釜支撑梁的温度应力分析31-33

摘要:主要分析了某实际反应釜支撑梁在一点集中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与实测温度比较可得,有限元方法求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分析了支撑梁在该温度场作用下支撑梁宽度、材料的导热系数、梁表面热交换系数对梁内最大主拉应力的影响。

建筑科学杂志试验研究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绞线 预应力传递长度的试验研究34-36

摘要:通过试验量测先张法混凝土梁构件切断钢绞线的端部区域内混凝土压应变值,分析了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混凝土压应变(应力)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的预应力传递长度计算方法,并证明了现行规范所建议的在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压应力分布能够适用于先张预应力筋构件。

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实测与分析37-40

摘要:采用脉动法对两栋钢框架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现场实测,通过实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了楼板和填充墙对钢结构纯框架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结构纯框架房屋的振型为剪切型;阻尼比在2%~5%之间;填充墙明显缩短了钢结构纯框架的自振周期,使得实测周期小于计算周期,抗震计算时应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给出的周期折减系数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开封地区超声回弹综合测强专用曲线试验研究41-44

摘要:采用开封地区常用混凝土原材料,针对非泵送和泵送两种混凝土,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并按照规范方法在不同龄期完成综合法强度测试,然后进行抗压破损试验,并选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拟合综合法强度参数和实际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随机采用在建工程留取的试块进行验证性试验,证明曲线的强度推定值与破损试验值有较好的拟合性。建立了适用于开封地区且精度高于全国通用测强曲线的超声回弹综合法专用曲线。

复杂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时空效应分析45-48

摘要:通过对某市地铁二号线海珠广场站基坑围护结构墙体实测水平位移的分析,阐述了它的一些变化规律,论述了基坑的时空效应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孔内深层强夯法的应用研究49-52

摘要:《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DDC工法)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使用。本文结令尊西北大厚度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垫层法、强夯法、预浸水法和挤密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DDC工法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的应用。分析了某工程中DDC工法未完全消除湿陷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和浅层夯击能等参数对地基湿陷性处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并对《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的有关观点提出了修改意见。

玄武湖隧道工程中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研究53-55

摘要: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垂直支护段采用自钻式土钉与SMW机械施工止水帷幕相结合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设计、施工方法,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其受力及变形机理。

液体遮凝剂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56-58

摘要:喷射混凝土强度是评定喷射混凝土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对于掺有液体速凝剂的水泥砂浆,在考虑凝结时间的同时还应兼顾到强度。本文主要研究高效减水剂、速凝剂掺入方法、以及速凝剂掺量对掺有速凝剂的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XP-308型甲醛分析仪与酚试剂法测定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对比研究59-60

摘要:对国标“GB/T18204.26-2000酚试剂比色法”和XP-308型甲醛分析仪进行样品的对比实验分析及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得出了XP-308型甲醛分析仪与酚试剂比色法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并对XP-308型甲醛分析仪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建筑科学杂志工程经验
追求创意讲究合理——鞍山市第一中学新校园规划与建筑方案创作回顾61-64

摘要:介绍鞍山市第一中学新校园的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在追求创意,讲究合理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设计手法,使规划和方案设计获得了成功。文中举的一些实例,如校门位置的抉择,校园布局的安排,建筑风格和色彩等的确定等,对类似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与境外设计公司合作设计的经验65-69

摘要:从合作设计方式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合作设计方式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一个近期完成的合作设计项目获得的启示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境内设计公司与境外设计公司合作设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