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ilding Science

  • 11-1962/TU 国内刊号
  • 1002-8528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科学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验研究、计算分析、论坛、应用研究、工程实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栏、综述、商榷、行业简讯

建筑科学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科学杂志论坛
绿色建筑辅助设计与评价软件1-4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软件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绿色建筑辅助设计与评价软件的研发背景,针对软件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展望了该软件的应用前景。

建筑科学杂志综合信息
财政部、建设部确定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4

摘要: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财政部和建设部在2006年12月7日确定了2006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名单。这些项目包括北京鲁迅文化园的地下水源热泵项目;61580部队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的土壤源热泵项目;北京鑫福里小区热泵集中供暖工程,地下水源、污水源项目;北工大软件园研发培训区污水源热泵工程项目;建研科技园土壤源、太阳能采暖制冷项目;北京奥运村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电、城市污水源项目;阿拉善盟民生花园的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采暖项目;赤峰市的赤峰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下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水项目;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小区的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供热项目;

建筑科学杂志论坛
墨尔本市政府2号办公楼的绿色特征5-8

摘要:新建成的墨尔本市政府2号办公楼被澳大利亚绿色建筑理事会评定为六星级绿色建筑。本文简要介绍其概况和绿色特征,旨在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实践提供参考。

集成创新可使中国建筑物能效加倍9-14

摘要:在对建筑用能进行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把低品位能供暖、供冷,末端能量梯级利用,规模化的冷热电联供,两管制集中供冷、供热等多项成熟的技术创新集成起来成为中国第二代城市能源供应系统,可以使我国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成倍提高。论述了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实现这个集成创新的关键。

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15-21

摘要:目前在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的分析中有一些模糊概念,本文论述了区分“能耗”与“负荷”的不同概念。指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不能高估我国的建筑能耗。而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上,控制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为居住者提供更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外,本文还指出在建筑节能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22-26

摘要:针对西安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问题,采用能耗分析软件一eQUEST对采用不同类型墙体、玻璃类型及有无外遮阳情况下的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围护结构改造措施进行了经济性比较。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有建筑应优先推广的节能措施依次为:南向增加遮阳板,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窗,对墙体增加聚苯板保温层。

建筑科学杂志综合信息
上海市将率先启动建筑节能标识认定工作26-26

摘要:上海正在多方努力推进下一步的节能生态建筑发展,将在2007年底2008年初率先启动建筑节能标识认定工作。上海市已确定了建筑节能目标,即到2010年,全市建筑总能耗将在2005年基础上再下降20%。未来5年,将有1.8亿m^3新建建筑全面按照国家节能标准设计建筑。还将围绕推进节能生态建筑,在其技术和系统集中方面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高效率、低成本的建筑用能系统,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筑科学杂志计算分析
蓄冷系统新型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方法27-30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排序思路的冰蓄冷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方法一优先权法,有别于以往的优化控制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实现了优化运行的目标,所得结果便于工程实施,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楼宇级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分析31-36

摘要:针对一种应用于楼宇的冷热电联产系统(CCHP),从一次能源节约率(FESR)和经济性出发,对不同的发电功率配置方案进行对比,并考查“用户负荷跟随”和“全负荷”两种运行策略。计算结果表明,全负荷运行方式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冷热电联产系统发电功率过小或过大都不能达到节能目的,系统投资回收期在一定容量范围内相对稳定。天然气价格和电价对于不同容量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具有较大影响,但选择合适的发电机装机容量的系统可以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

地板送风系统的人体活动区域冷负荷计算的一种数值方法37-40

摘要: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空气分层现象对准确预测系统能耗非常重要。对该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冷负荷减少系数方法来简单而快速的计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大小。首先,把室内热源类型分为墙体、人体、电器设备和照明四种,以定热流作为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动态(CFD)模拟方法可以获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Qoccupied。其次,基于同样的边界条件,对上述四种不同热源单独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人体活动区域四个不同的冷负荷减小系数α,从而得到加和冷负荷Q’occupied。本文分析了一种回风口与排风口分别位于房间中部和天花板上的地板送风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发现Qoccupied与Q’occupied的偏差在10%以内。由于模拟计算单一热源的冷负荷减小系数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远小于前者(Qoccupied计算),采用加和计算冷负荷的方法在工程上是切实可行的。对该地板送风系统,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冷负荷减小系数数据库,以简化整个人体活动区域冷负荷的预测方法,从而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一种实际可行的冷负荷估算方法。

相变材料蓄能采暖地板结构模型的探讨41-43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相变蓄能材料的采暖地板的结构形式,建立起将封装相变蓄能材料的条状模块置于通热水盘管周围的蓄能地板结构模型,数值模拟了在不同的蓄能材料填充比例、不同的蓄能材料模块布置情况下,蓄能地板蓄、放热时间的规律和地板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推荐出满足供热需求下、最佳的相变蓄能采暖地板的结构模型。

底层地面的传热过程及热工设计44-46

摘要:准确分析底层地面的传热过程对底层地面的热工设计和居民的健康与舒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应用三维稳定传热模型计算出室内单层材料地面的热流密度、然后应用一维非稳态模型计算出多层材料地面的热流密度,并应用三维稳定传热模型计算出的室内单层材料地面热流密度的一阶导数,说明室内地面热流密度与室内地面所处点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地面热工设计规范,对地面热工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某商场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分析47-50

摘要:本研究根据商场的建筑结构特点、功能要求、人员状况和消防设施情况,确定了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安全目标。运用调查类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依据国内外建筑防火规范、火灾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施工图,针对商场的可燃物特性设定了火灾场景,进行了火灾过程模拟与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在设定的条件下,人员疏散是安全的。经过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后,提高了商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体现了性能化方法的科学性、安全性与经济性。

多层开口方腔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51-53

摘要:本文研究了竖直外界来流方向的三层开口方腔内的混合对流换热问题。文中对不同的格拉晓夫数、雷诺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与它们对应的不同流型及换热效果,同时表明同一条件下不同层方腔之间由于浮力差别产生的相互影响使得它们的流动特征与换热效果不同。

建筑科学杂志理论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54-60

摘要: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侧重于单一指标。笔者在对我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后,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属性数学原理的数学模型,对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酒店评估体系61-65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酒店业运作管理和现行绿色酒店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酒店业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而针对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出来的现行绿色酒店评估体系只能表面上起到促进改善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针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酒店评估体系框架原理和需要解决的理论性问题,为完善我国绿色酒店评估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R410A与R22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比较(1)66-70

摘要:R410A不破坏臭氧层,是一种可以长期替代R22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现已在家用空调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对R410A与R22的热力性能,对4台具有可比性的R410A与R22空调的系统性能即制冷量和能效比进行比较考察,结果表明R410A具有良好的热传递与流动特性,有利于减少空调换热器尺寸、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建筑科学杂志综合信息
中国工程院2006中国太阳能源发展战略论坛在清华举办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