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 45-1369/Q 国内刊号
  • 1674-568X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是广西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技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生物技术专栏
巴马德唇鲃和四须盘鮈的同工酶比较研究95-100

摘要: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野鲮亚科德唇鲃属巴马德唇鲃和盘鮈属四须盘鮈进行了同工酶比较研究,本实验采用肌肉组织,共分析了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AT)、酯酶(Esterase,ES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late dehydrogenase,G3P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P)、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yl naphtylaminopeptidase,LAP)、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Mannose-6-phosphate isomerase,MPI)、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PGM)和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dlsmutase,SOD)10种酶。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巴马德唇鲃的13个位点中,在0.99水平上,只有MPI^*位点呈多态,该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d为-1,说明无杂合子;多态位点比例为0.0769,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0059,实际观测杂合度为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1361。而在四须盘鮈的13个位点中,在0.99水平上,MPI^*和MDH-2^*位点为多态位点,MPI^*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d为-0.2535,显示该处杂合子缺失,而MDH-2^*位点上的遗传偏离指数d为0.024,杂合子过剩,AAT^*、PGM^*、LDH^*、IDHP^*、SOD-1^*、SOD-2^*、SOD-3^*、G3PDH^*、MDH-1^*、LAP^*和EST^*位点均为单态,多态位点比例为0.1538,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0391,实际观测杂合度为0.030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0.9609。四须盘鮈和巴马德唇鲃间遗传距离为0.7353,在AAT^*、PGM^*、LDH^*、MPI^*、LAP^*和EST^*位点发生完全的基因置换,可作为两种生化分类依摇.

9株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101-105

摘要: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反向PCR技术扩增出9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9株PCV2的基因组全长为1768bp或1767bp,同源性比较发现,本研究的9株PCV2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PCV2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5.1%~99.8%,与法国和新西兰代表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代表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所得9株PCV2的ORF2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1%~100%和91.8%~99.6%,存在较大的变异。

板栗疫病菌低毒力遗传转化株LC的构建106-109

摘要: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组合是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之一。通过构建含板栗疫病菌低毒病毒CHV1-EP713的全长cDNA和苯菌灵抗性基因的表达质粒pXB3F2,并用于转化野生型无毒株EP155,获得了以苯菌灵抗性为筛选标记、具有dsRNA病毒再生能力的低毒力遗传转化株LC,为深入研究病毒-真核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注释基因的功能鉴定110-114

摘要:6-磷酸海藻糖在微生物碳代谢调节及抗逆生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8004菌株的基因组中.XC1076注释为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利用突变和表型检测技术.对XC1076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XC1076的Tn5gusA5插入突变体006812,在含3%NaCl的NYGB培养基中生长明显缓慢.在含葡萄糖为惟一碳源的NCM培养基中几乎不能生长.反式互补能够基本恢复野生型表型.这说明XC1076与碳代谢调控和抗高渗有关。这些表型实验结果揭示,XC1076的ORF编码的蛋白具有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活性。致病生化因子检测显示,XC1076与Xcc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分泌无关。

Thermobifida fusca海藻糖合成酶的定点突变及其动力学性质研究115-119

摘要:对Thermobifida fusca海藻糖合成酶(TreS)保守区域的氨基酸残基1224、N242、Q333、E352和N415进行定点突变,结果表明:位点1224、N242、N415突变后酶的活力与野生型TreS相近,E352位点突变后酶的比活力提高为野生型TreS的1.25倍。突变酶的最适温度、pH、Km和Kcat没有明显变化;突变Q333R则使TreS丧失了酶活力。

水稻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微卫星标记RM206在育种群体中的多态性分析120-124

摘要:RM206是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α23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应用该标记对含有Xα23基因的品种386(CBB23)、优良育种材料384、385和387,杂交种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RM206的PCR扩增产物在4个亲本材料之间的多态性较好.这种多态性能在杂交后代群体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中得到保持.RM206扩增产物的显隐性带型之间的比率在杂交后代群体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中符合盂德尔分离定律。RM206标记在各育种群体中未出现偏分离现象。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珍稀濒危生物专栏
十万大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125-131

摘要:在对广西十万大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及国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44科85属1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3种),占保护区植物种数的0.67%;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的有27种,占1.21%,,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册)的达110种,占4.92%;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79种(其中附录Ⅰ有1种,附录Ⅱ有77种,附录Ⅲ有1种),占3.54%。

石山棕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132-136

摘要:研究了石山棕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石山棕营养器官具有发达的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光合组织和机械组织。主要表现为:叶表皮角质膜发达,复表皮富含丹宁,栅栏组织发达(2.5层);根原生木质部柬数多(31原),导管和筛管多,大量的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在根成熟后转化为机械组织;茎、叶柄和叶脉的木质部、韧皮部发达,维管束鞘细胞层次多并高度次生木化加厚,茎、叶柄具较多纤维;根、茎的栓化层发达。石山棕的营养器官具有良好的适应干旱、高温、瘦瘠的岩溶石山环境的生态结构,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日粮蛋白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137-143

摘要:通过氮平衡试验和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18.2%、16.5%、15.5%、14.5%和13.6%)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粪氮、尿氮、总氮、氮吸收和氮沉积均随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降低(P〈0.05);日粮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眼肌面积、血清尿素氮和血浆游离必需氨基酸浓度(P〈0.05);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可使生长猪日粮蛋白水平从18.2%降至14.5%,且大幅度降低氮排泄量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当日粮蛋白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以上时,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均能够满足生长猪生长需要,但异亮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酪氨酸和丝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则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日粮真可消化磷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144-149

摘要:对60头平均体重为21.4kg的健康三元杂交生长猪(杜×长×大)的生产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进行研究,以确定生长猪日粮真可消化磷(TDP)的最佳添加水平。以TDP为指标,配制5种TDP含量不同的试验日粮(0.16%、0.20%、0.23%、0.26%和0.39%),并使日粮总钙与TDP的比例为2:1。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60头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结果表明:(1)根据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和日粮TDP含量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生长猪平均日增重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多元方程。根据该方程,可以推导出当日粮TDP含量达到0.34%时.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为782g/d。(2)根据结果可以拟出一个耗料增重比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多元方程。根据该方程知,当日粮TDP为0.34%时,耗料增重比最低,为1.07:1。(3)根据结果推导出当日粮TDP含量在0.34%左右时,血清生长激素、骨钙素和胰岛素这三种激素水平达到最低点。(4)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当日粮TDP含量为0.34%时,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达到最高点。由此,本试验得出生长猪日粮TDP的最佳添加水平为0.34%。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常见呼吸道致病菌活性的研究150-153

摘要:选用常见呼吸道感染菌作为供试菌,对显齿蛇葡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效果进行测定,并对其抗菌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呼吸道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表现出抗菌效果,且随二氢杨梅素浓度的提高,其抗菌效果增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林学
广西相思树病害的调查与防治154-158

摘要:对广西6种外来相思(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的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主要病害有4种,次要病害3种。并提出防治方法。相思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上只产生病原菌的无性阶段,而在厚荚相思叶状柄上可同时出现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相思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Oidiumsp.),为害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和嫩枝。其中杂交相思白粉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期多在3~5月;黑木相思叶状柄尖枯病病原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马占相思心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造成木材的大量损失,病原尚未得到确定。

厚荚相思树皮解剖构造初探159-164

摘要:对四年和七年生厚荚相思树皮进行了解剖分析,探明了其内部的组织类型、排列方式。主要有以下发现:厚荚相思树皮组织为叠生构造。在韧皮部,筛管一薄壁细胞层呈网状夹着韧皮纤维层,弦向带状延伸,并与纤维层沿径向交替排列。在落皮层,周皮呈网状弦向带状延伸。其中夹有纤维一石细胞团,并与纤维一石细胞团沿径向交替排列分布。落皮层中还发现少量纤维状石细胞。在韧皮部和落皮层交界处有两三层特化的薄壁组织。这些细胞壁厚、腔大,径向伸长,可以作为韧皮部和落皮层的分界层。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园艺
罗汉果果实采后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165-167

摘要: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罗汉果鲜果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及其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罗汉果鲜果自然贮藏期限为5~8d。青皮果贮藏的第1~5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至第5天,两者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红毛果则与青皮果不同,从第1~5天,呼吸强度变化不大,乙烯释放量则逐渐增高;第5天后,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呼吸强度则急剧下降。当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后,果实腐烂则很快出现。说明罗汉果果实的衰老与乙烯关系十分密切。

木门百合子房组织培养研究168-170

摘要:以百合新品种木门(Conca D’or)的子房为材料,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其诱导率为76%;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其分化率达到82.5%;生根培养基为MS,生根率达100%。

大花蕙兰离体培养技术研究171-174

摘要:以大花蕙兰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外源激素对原球茎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0.5~1.0mg/L+NAA0.1~0.3mg/L+AC(活性炭)2.0g/L的培养基对原球茎的分化及增殖效果好;1/2MS+6-BA0.1mg/L+NAA0.5mg/L+AC2.0g/L的培养基,50d内生根率可达93.3%。在水苔或水苔:椰糠=1:1的基质中驯苗,成活率可达92%以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技术与方法
甘蔗茎RNA提取方法的比较175-178

摘要:以甘蔗茎为材料,分别用异硫氰酸胍法与Trizol提取法,比较从蔗汁、蔗渣和汁渣混合物匀浆中提取甘蔗茎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从蔗汁和汁渣混合物匀浆中提取到28SrRNA、18SrRNA5SrRNA.而蔗渣中仅提取到5SRNA;蔗汁中提取的mRNA,其转录水平可代表甘蔗茎mRNA的转录水平;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蔗汁总RNA纯度和产量均优于Trizol提取法的。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哺乳动物克隆电融合技术的影响因素179-182

摘要:电融合技术是目前动物核移植的最佳融合方法。核移植的融合率直接影响着核移植的效率,是核移植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将对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中影响电融合效果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电融合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动物克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