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 45-1369/Q 国内刊号
  • 1674-568X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是广西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技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生物技术专栏
一个与拟南芥RNA病毒寄主因子同源的水稻基因OsTOM3的克隆与序列分析185-189

摘要:从水稻品种桂99中克隆了参与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的拟南芥AtTOM3的同源基因OsTOM3。该基因全长cDNA共有1300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含885个核苷酸的编码区、177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和239个核苷酸的3’非编码区,编码一个含29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4.0ku,等电点为9.51。OsTOM3的氨基酸序列包含多个高疏水性区域,推测是一种8次跨膜蛋白。OsTOM3与AtTOM3的同源性为74.9%。用PCR的方法克隆了OsTOM3基因的全长转录区,共3885bp,包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

重组甘蔗ACC氧化酶cDNA原核表达的纯化复性研究190-195

摘要:重组甘蔗ACC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存在。用Ni^2+-NTA亲和层析柱对其进行纯化,结果显示,在层析柱上直接复性及纯化的方法比在变性条件下Ni^2+-NTA纯化然后稀释透析进行复性的方法简捷,效果好,获得的目的蛋白质纯度大于98%,活性为132.58nmol C2H4/(mg·h)。

高产荷斯坦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技术的初步研究196-199

摘要:对荷斯坦奶牛超排技术环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发现,青年荷斯坦奶牛进行超排处理也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在广西炎热的7~9月份也可进行超排处理,可回收胚胎(8.4±3.8)枚/头,超排结果与其他季节差异不显著;进行荷斯坦奶牛重复超排的时间间隔可缩短到25~30d。

供体细胞种类对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200-204

摘要:供体细胞种类对牛卵母细胞核移植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细胞的核移植效果与成年牛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差异(19.8%vs17.3%,P〉0.05);胎牛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囊胚发育率高于成年牛成纤维细胞(24.2%vs14.0%,P〈0.05);血清饥饿处理的胎牛成纤维细胞(休眠细胞)与高血清培养(非休眠细胞)的胎牛成纤维细胞核移植效果差异不显著(18.8%vs18.6%,P〉0.05),表明胎牛成纤维细胞血清饥饿处理没有必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试验研究
绵羊和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吸虫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分析205-209

摘要:对绵羊和水牛在感染大片吸虫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大片吸虫很不易感,水牛对大片吸虫很易感。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白细胞总数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5956(±825)个细胞/mm^3血液和12657(±1053)个细胞/mm^3血液。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嗜酸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小于5%。淋巴细胞占的比例最大,绵羊为59.5%,水牛达70.8%。感染绵羊和未感染绵羊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在感染过程中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绵羊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迅速升高,在感染后4周(4WPI)达到高峰。而感染水牛和未感染水牛白细胞总数差异不显著,但嗜酸性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水牛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升高缓慢,到8WPI达到高峰。结果提示嗜酸性细胞在感染绵羊中更加有效地参与了杀灭大片吸虫。

南宁市商业肉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研究210-213

摘要:2004年12月~2005年12月间,对南宁市及其周边地区26个商业肉鸭群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167羽具有浆膜炎病变的病死鸭中,应用巧克力培养基的分离培养,以及对分离株进行的生化试验,细菌外膜蛋白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鉴定,结果分离到7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所有分离株均属于血清2型;在鸭疫里默氏杆菌阳性病料中同时分离到23株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高达31%;脑组织的分离率明显高于肝脏组织的;在2~6周龄的发病时间段里,肉鸭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表现出明显的年龄抵抗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大多数分离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啦啶、头孢哌酮表现高度敏感。

倒刺鱼巴鱼苗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214-217

摘要:通过对两种规格的倒刺钯(Spinibarbus denticulatus)鱼苗在两种水温条件下进行耗氧率与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平均体重(3.53±0.10)g的倒刺钯鱼苗在水温27.3~28.3℃和30.O~31.0℃时耗氧率分别为0.3577mg/(g·h)和0.3199mg/(g·h),窒息点分别为0.3270mg/L和0.3131mg/L;平均体重(7.62±0.11)g的倒刺喜巴鱼种在水温27.3~28.3℃和30.0~31.0℃耗氧率分别为0.2819mg/(g·h)和0.3009mg/(g·h),窒息点分别为0.3659mg/L和0.4784mg/L。倒刺钯鱼苗的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则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高密度效应218-221

摘要:将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分别饲养在40、80、120、160、200和240只/L6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体重和死亡率的变化,分析密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生长发育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影响都极显著(P〈0.01);(2)在40只/L的密度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体重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40只/L的密度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体重的增长速率最慢;(3)在相同时间内,40只/L的密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的存活率最高,在240只/L的密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的存活率最低;(4)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速度随饲养密度的升高而减慢。

稻瘤矮病介体叶蝉带毒率与田间发病关系研究222-225

摘要:水稻瘤矮病自在国内被发现和报道以来已发生多次较大的流行,近年来都是中等偏重发病,并有不断蔓延趋势。利用制备的鼠腹水抗体和已建立的聚乙烯吡喏烷酮酶联免疫吸附法(PVP—ELISA法),通过6次检测早、晚季稻秧苗田和早季稻收割前后的大田介体电光叶蝉带毒率,初步探讨了介体带毒率与本田实际发病间的关系,建立了病害预报模型,以检测介体叶蝉带毒率来预报晚季本田发病情况。该模型的建立,为有效喷药防病、减少喷药次数和避免盲目喷药奠定基础。经数年的跟踪实施,证明是可行的。

我国南方甘蔗病毒种类初步鉴定226-228

摘要:依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甘蔗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以采自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甘蔗叶组织总RNA或总DNA抽提物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PCR及PCR扩增,对预期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根据序列同一性判断测定样品是否含有预期病毒,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甘蔗已受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及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侵染,未发现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及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irus,SSV)。

柑橘溃疡病菌的拮抗细菌Bv10的研究229-234

摘要:从广西合浦县柑橘叶片表面分离到拮抗细菌菌株Bv10。该拮抗细菌对柑橘溃疡病菌的生长表现出很强的拮抗活性。根据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变种。在温室接种测试中,42.9%的柑橘溃疡病斑形成受到By10菌株的抑制。Bv10菌株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移植8次,对柑橘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力没有显著变化,该菌株表现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宽的抑菌谱。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分析235-238

摘要:从2002~2004年连续3年对松材线虫病治理区进行全面、及时、彻底清除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及健康松树上的枯死侧枝;清除治理区范围内松墨天牛的一切孳生材料;在架放松墨天牛诱捕器的同时,结合设置诱木诱杀天牛成虫和诱集成虫产卵,并在天牛成虫羽化出木前清除诱木。通过2002年的除治,治理区内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三以下;通过2003年的除治,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通过2004年的除治,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首次对治理措施中清除衰弱木和健康松树上的枯死侧枝以及在林间设置天牛产卵诱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验收松材线虫病治理项目的新指标。

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种类及植物提取物对寄生蜂的影响239-242

摘要:研究了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发生动态,以及华南毛蕨、苦瓜、飞机草等植物提取物对寄生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寄生蜂有姬小蜂科、茧蜂科11种。主要寄生蜂为姬小蜂科种类,其中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walker)为寄生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寄生蜂,其次是丽灿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和冈崎灿姬小蜂Ch.okazakii(Kamijo)。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对底比斯釉姬小蜂的羽化率和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对寄生蜂是相对安全的,已商品化的印楝素乳油制剂对其也同样是安全的。

苜蓿初生根的铝胁迫与钙对铝胁迫的缓解作用243-247

摘要:研究了铝对苜蓿初生根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初生根对铝高度敏感,在铝胁迫下表现为根尖弯曲、肿胀、褐化及根尖黏液分泌减少,在pH4.5条件下,3μmol/LAICI。处理8h对苜蓿初生根伸长的抑制率超过50%;铝可以抑制苜蓿初生根根尖胞壁的自分解反应;提高钙浓度不仅能有效缓解铝对苜蓿初生根伸长的胁迫,还可完全消除铝对根尖胞壁自分解反应的抑制作用。

在铝胁迫下离子通道抑制剂和钙螯合剂对黑麦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248-251

摘要:以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铝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诱导作用及钙离子的调控作用。50μmol/L Al处理24h后的黑麦根系分泌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表明,铝诱导黑麦根系分泌柠檬酸(Cit)与苹果酸(Mal)。在铝溶液中加入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尼氟灭酸(NA,1~2μmol/L)、苯甲酰甲醛(PG,10μmol/L),有机酸的分泌受到极显著的抑制。Ca^2+通道抑制剂La(NO3)。(25μmol/L)、异搏定(VP,25、50、100μmol/L)显著或者极显著抑制铝诱导的有机酸分泌,而且在50μmol/LAI溶液中加入的Ca^2+专一性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四乙酸(EGTA,250、500μmol/L)能显著抑制柠檬酸的分泌。这些结果表明,阴离子通道是铝胁迫下黑麦根系分泌有机酸的重要通道,Ca^2+可能介导此分泌过程。

接种根瘤菌对鸡骨草幼苗生长、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252-255

摘要:用来自不同产地的鸡骨草根瘤菌接种盆栽幼苗,室内培养70d后,测定植株生长和结瘤情况及植株含氮量。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鸡骨草的株高、植株生物量、氮素相对积累量和固氮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来源的根瘤菌对鸡骨草生长和固氮的影响不同,来自玉林的根瘤菌菌株有较高的固氮效率。接种根瘤菌能促进鸡骨草生长,增加氮素累积,从而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来提高原料药材的质量。

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产抗肿瘤多糖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256-260

摘要: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筛选到的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具有产生抗肿瘤多糖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到了该海洋细菌产生抗肿瘤多糖的最佳发酵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最佳发酵pH和海盐用量分别为pH7.0和6%~10%。通过正交试验XCB.pumilus PLM4产生抗肿瘤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0%,牛肉膏1.5%,海盐6.0%,pH7.0,30℃下发酵5d。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261-264

摘要:从富油土壤中分离筛选到58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GXL02菌株产脂肪酶的能力较强,根据其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GXL02发酵产酶需油脂的诱导,同时也依赖Mg^2+,培养基中不添加Mg^2+时几乎不产酶,微量的Mg^2+就能激活菌体产酶。葡萄糖、蔗糖等糖类物质不利于GXL02产脂肪酶。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9.0,60℃保温90min酶活基本不损失,在pH3.0~10.0范围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