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 50-1167/R 国内刊号
  • 1672-9455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是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检验医学与临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某院2012~2015年流感嗜血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1745-1746

摘要: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流感嗜血杆菌369株,93.2%分离自痰标本,60.2%分离自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66.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1.1%,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超过93.0%,未检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检出多重耐药菌株99株,占26.8%,主要耐药模式为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氯霉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37.1%,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127株,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27株。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均高于分离自成人患者的离株( P<0.05)。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应加强耐药监测,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血清CEA 及CA199水平升高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分布特征1747-174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升高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清CEA与CA199水平均升高的509例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9例患者中,良性疾病患者占22.79%,恶性患者占77.21%,且两组间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良性疾病患者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胰腺癌患者(P<0.05),肺癌和肝癌患者CA199水平低于胰腺癌患者(P<0.05)。以10 ng/mL、90 U/mL分别作为CEA、CA199的分界值,良恶性疾病患者间二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疾病可导致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而CEA≥10 ng/mL或CA199≥90 U/mL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急诊检测 HBsAg漏检风险评价1750-1751

摘要: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简称胶体金法)急诊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漏检风险。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4年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胶体金法检测 HBsAg 患者3887例,检测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4个浓度水平 HBsAg质控品,评价检测方法灵敏度。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评价胶体金法的漏检风险。结果胶体金法检测 HBsAg的灵敏度为2~4 IU/mL ,ELISA检测灵敏度小于或等于0.5 IU/mL。患者标本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阳性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相对风险为0.00391(95% CI:0.002318~0.006597)。ELISA检测的标本光密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5.314~21.210时,可初步估计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结论在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采用胶体金法检测 HBsAg存在漏检风险,应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关注。

基于 Arlequin软件的 HLA 单倍型分析研究1752-1754

摘要:目的:应用A rlequin软件进行 HLA单倍型的分析。方法将 HLA‐A和B两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分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编辑成.arp格式输入文件,导入Arlequin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用Arlequin软件进行 HLA单倍型分析,直接得出各单倍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统计表,分析得出19种 HLA‐A 等位基因、39种 HLA‐B等位基因和128种 A‐B单倍型。结论 A rlequin软件可用于 HLA单倍型的计算,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广谱、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呼吸功能锻炼作业指导书在 COP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1755-1757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作业指导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参照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及要求进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再次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锻炼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3个月及12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则降低(P<0.05)。结论作业指导书的应用可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降低再次住院率。

负载抗原DC与CIK 共培养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研究1758-1759

摘要:目的:研究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肝癌细胞株 HepG2/ADM 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HepG2/ADM 细胞冻融抗原冲击DC ,联合CIK细胞与 HepG2/ADM 细胞共培养,以未负载抗原的DC‐CIK作为阴性对照,以未经共培养处理的 HepG2/ADM 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HepG2/ADM 细胞内罗丹明‐123(R‐123)浓度和阿霉素(ADM )浓度,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 P‐糖蛋白(P‐gp)水平。结果与DC‐CIK共培养相比,负载抗原的DC‐CIK共培养能够明显抑制 HepG2/ADM 细胞内 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浓度,同时降低细胞内P‐gp水平(P<0.05)。结论经抗原冲击的DC和CIK共培养可明显抑制HepG2/ADM 细胞内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 浓度,抑制P‐gp表达,从而有效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培养人颊黏膜上皮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1760-1764

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体外培养的人颊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蛋白合成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颊黏膜上皮细胞根据加入Ala‐Gln或谷氨酰胺(Gln)情况分为N组(对照组)、A组(加入Ala‐Gln组)和G组(加入Gln组),再对A组和G组根据其推荐的基础浓度进行梯度浓度设立8、4、2、1、1/2、1/4和1/8各7个组,在培养至12、24、36、48、60和72 h之时,流式细胞仪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再检测对应时段各自A L P浓度;72 h时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水平。结果 N组细胞在72 h内细胞数并未明显变化,ALP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但差值均低于加药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72 h内,A1/2、A1/4和G1/2、G1/4细胞数目和ALP水平都能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但是无论是A或者G组别,1/4浓度组以及其他浓度组都低于1/2浓度组;A和G组别对应浓度组之间,细胞生长情况和 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浓度组细胞蛋白水平均高于N组,A和G组细胞蛋白水平最高;而各对应药物浓度的A和G组别的细胞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Gln和Gln都能促进颊黏膜上皮细胞生长,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细胞的持续生长,但1/2推荐浓度的Ala‐Gln即16.5 mg/mL的Ala‐Gln更为合理。

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1765-1766

摘要:目的:探讨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者及银屑病患者经消银汤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总有效率为80%,治疗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5)。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高于健康者,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低于健康者,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较佳,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IFN‐γ、IL‐2表达水平,升高IL‐4、IL‐10表达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不同添加剂对自制同型半胱氨酸质控品质量的影响1767-176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自制同型半胱氨酸(H cy )室内质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混合人血清为基质,分别加入叠氮钠、乙二醇、丙三醇作为添加剂制备 H cy质控品,评价不同质控品的不精密度、开瓶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3种质控品的不精密度和开瓶稳定性均符合要求,以添加乙二醇的质控品不精密度和开瓶稳定性最佳;在储存稳定性方面,添加叠氮钠的质控品稳定期只有4个月,添加乙二醇、丙三醇的质控品稳定期均大于12个月。结论以乙二醇作为添加剂制备 H cy质控品,综合性能优于丙三醇和叠氮钠。

急性肾损伤患者 NT-proBN P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相关性研究1769-1771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接受机械通气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的AKI患者分为A、B、C组,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依次升高、尿量依次降低。分别在CRRT 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72 h检测血浆NT‐proBNP、SCr水平及EVLWI的水平,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 APACHEⅡ评分、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NT‐proBNP、EVLWI水平随CRRT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各组患者CRRT治疗后72 h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相同时间点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72 h血浆NT‐proBNP水平与SCr、EVLWI呈正相关(P<0.05)。结论 AK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EV‐LW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脑脊液磷酸化 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1772-1773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u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 )曲线分析p‐tau蛋白对A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p‐tau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AD组、VD 组及对照组脑脊液 p‐tau蛋白浓度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 P25~ P75)依次为76.3(59.1~89.8)ng/L、36.4(28.3~44.2)ng/L和34.9(27.7~41.6)ng/L ,其中AD患者脑脊液p‐tau浓度高于V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 CI:0.904~0.985)。选择55.5 ng/L作为脑脊液p‐tau蛋白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此时检测AD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6.1%。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特异性增高,可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AD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top-down法用于血清阴离子间隙不确定度初步研究1774-1777

摘要:目的:用top‐down法评定血清阴离子间隙不确定度的初步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top‐down法评定不确定度,先对有证参考物质(CRM) K+、Na+、CL -、HCO3-浓度进行测定,然后将K+、Na+、CL -与HCO3-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合成得到血清阴离子间隙(AG)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后将AG的相对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2得到在95%置信水平下相应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低、中、高浓度 A G 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分别为10.62%、6.36%、3.93%,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1.24%(k=2)、12.72%(k=2)、7.86%(k=2)。结论应用top‐down法评定AG不确定度具有可行性,其可判断患者两次测量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或判断患者检测结果是否超出参考范围提供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研究1778-1780

摘要: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RC RS )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09年12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62例RC RS患者分为单独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组(单独组)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克拉霉素组(联合组),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和嗅觉减退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联合组鼻塞、流涕、头痛和嗅觉减退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独组( 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单独组的64.52%( 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水平显著升高( P<0.05),联合组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改善程度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术腔清洁时间和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单独组(P<0.05)。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予以克拉霉素可显著提高RC RS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相关性研究1781-178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COPD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40例,分析受试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Medisoft肺功能仪测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 H )D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IL‐6、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FEV1、P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 677T 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1783-1785

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以及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246例高血压患者C677T基因的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彩色超声仪进行颈动脉以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24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斑块178例,无斑块68例。有斑块组T 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47.3% v s .15.9%,P<0.01;43.5% v s .30.1%,P<0.01),有斑块组血浆中Hcy水平[(21.13±8.22)μmol/L]高于无斑块[(12.58±7.21)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纯合子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及冠状动脉厚度高于CT型和CC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血症(OR=2.48,95% CI:1.42~3.71,P=0.03)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基因中位点C突变为 T明显增加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风险。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研究1786-1787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评估,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昏迷指数评分(GCS )、术前有无脑疝,术后因素包括脑肿胀程度、脑搏动分级,术中因素包括有无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血肿量的多少、有无明确出血点。同时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GCS、脑疝、脑搏动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存活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2.942,P=0.031)、GCS评分(OR=3.522,P=0.020)、有无脑疝(OR=1.933,P=0.043)、脑搏动(OR=1.782,P=0.005)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脑疝、脑搏动恢复程度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1788-1791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与ETV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拉米夫定(LMD)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对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拉米夫定耐药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ETV联合ADV组51例,ETV联合 TDF组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清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QR)、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数、乙肝病毒(HBV)的DNA水平、HBV的ADV耐药突变数、rtA181V/T变异、rtA181V/T+ rtN236T变异、HBV的ETV耐药突变数、rtS202G变异、rtT184I/L/S变异、rtM250V/L变异及 HBV的LAM、ADV及ETV耐药突变数、3~12个月患者 HBV的DNA减少量及病毒学反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TV联合 TDF组患者9个月 HBV 的DNA减少量(3.14±1.58)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31±1.84)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3.28±1.62)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85±1.73)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反应正常数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患者HBV的ADV耐药突变及rtA181V/T变异均低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ETV联合TDF患者HBV的ETV耐药突变及rtS202G变异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男性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6个月及9个月病毒学反应高于女性(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V的 DNA 水平(OR=0.26,95% CI:0.03~

RCA 法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临床价值1792-1793

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 A )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置入静脉留置针126例患儿(对照组)实施RC A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并制订新的护理方案后,将其应用于自2014年1~12月收治并置入留置针的130例患儿中(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脱管发生率、置管费用、留置时间及儿童家长对相关信息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脱管发生率(3.85%)、置管费用[(53.06±6.57)元]、留置时间[(2.85±0.39)d ]低于对照组脱管发生率(29.37%)、置管费用[(176.25±23.78)元]和留置时间[(1.61±0.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6.92%)、使用留置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知晓率(98.46%)、发生脱管的应对措施知晓率(93.85%)、如何进行有效护理知晓率(94.62%)均高于对照组(65.08%、60.32%、42.86%、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A法应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后可以在减轻患儿痛苦的同时,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