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第A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ILK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干预效果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ILK 及其相关蛋白 PKB 、α‐SMA 、E‐cadherin 的表达及意义,以及给予 PI3K 抑制剂(沃特曼宁)干预治疗的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一线索。方法本组以96只2~3周龄幼年 SD 雌性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 组)、UUO未治疗组(B 组)、UUO 治疗组(C 组)。每组于造模成功后第1w 、2w 、3w 、4w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左肾组织 ILK 、PKB 、α‐SMA 及 E‐cadherin 的表达。采用 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 组 ILK 、PKB 及α‐SMA的表达随着实验时间的延续表达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与 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 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与 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 ILK 、PKB 及α‐SMA 的表达随着实验时间的延续表达上调明显减缓,各时间点与 B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w 、4w ILK 与 PKB 的表达与 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第2w 、3w 、4w α‐SMA 的表达与 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 的表达下调与 B 组相比明显减缓,在第2w 、3w 、4w 与 A 组和 B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 B 组 ILK 与 PKB 、‐SMA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 E‐Cadherin 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K 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给予 PI3K 抑制剂沃特曼宁(wortmannin)干预治疗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4

128层螺旋CT在胸痛三联排查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 CT 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胸痛三联排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73例以急性胸痛起病,临床高度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肺动脉栓塞或者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急诊行128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曲面重建技术,以不同角度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其中26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与胸痛三联 CT 血管成像结果对照。结果73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胸主动脉、肺动静脉和肺部情况。其中4例心律不齐,部分冠脉节段显示不良,心电编辑软件矫正后,可满足诊断需要。其中3例屏气配合欠佳,部分节段冠状动脉显示欠佳,另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冠脉病变。其余各例均能清楚显示冠脉主干及各级分支。发现冠状动脉肌桥、斑块、狭窄和闭塞41例、203支,肺动脉栓塞10例,主动脉夹层9例,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4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非血管病变23例,正常9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符合率100%。结论128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能一次性显示胸主动脉、冠状动脉与肺动脉,在胸痛三联排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7-9

伊立替康毒副作用预测基因UGT1A1多态性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利用荧光定量 PCR 、PCR‐LDR 和直接测序三种方法对45例肿瘤患者外周血 UGT1A1*28、UGT1A1*6、UGT1A1*93、UGT1A1*60四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方法利用荧光定量 PCR 、PCR‐LDR及直接测序三种方法同时检测 UGT1A1基因四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对45例肿瘤患者的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其中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用时短,操作简单,避免污染,较适用于临床检测。
9-13

TLR3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炎症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 TLR3缺陷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野生型和 TLR3缺陷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5只。 HE 染色观察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凋亡指数,测定心肌组织TNF‐α水平和 ICAM‐1蛋白表达。结果 HE 染色光镜下野生型组小鼠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比 TLR3缺陷组严重,野生型组小鼠的心肌组织 TNF‐α水平、ICAM‐1蛋白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 TLR3缺陷组(P<0.05)。结论 TLR3缺陷可抑制小鼠心肌 TNF‐α水平从而减轻心肌损伤,其还可抑制心肌 ICAM‐1的表达,减少 PMNs 对心肌细胞的浸润,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
13-15

盐酸法舒地尔作用于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将12只健康标准化日本大耳兔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FH 组)、醋酸曲安奈德组(TAA 组)和生理盐水组(NS 组)共3组,每组4只,共24耳。将大耳兔麻醉后在兔耳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实验过程中对各组模型内分别注射等量实验药物。观察并记录给药过程中瘢痕的形状、大小、质地,取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标本进行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形态、分布以及数目,镜下通过测微尺计算各组标本中瘢痕增生指数(HI)。结果 FH 组及 TAA 组的兔耳增生性瘢痕较 NS 组明显变平、变软,颜色变淡,体积缩小。镜下可见 FH 组及 TAA 组瘢痕组织的真皮层有所增厚,但均较 NS 组薄,表皮细胞层数明显减少。 FH 组与 TAA 组的 HI 低于 NS 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H 组和 TAA 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钙离子拮抗剂)及醋酸曲安奈德溶液(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本实验认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FHI)作为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一类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15-17

经ELISA法检测呈单独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的可靠性

摘要: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学标志物(HBV‐M )呈单独抗‐HBc 阳性的可靠性。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近期 HBV‐M 检测呈单独抗‐HBc 样本178例,其中抗‐HBe阳性样本29例;以 CMIA 法为参考方法,复检抗 HBs ,抗 HBe ,抗 HBc 。结果29例抗‐HBe 阳性的单独抗‐HBc 样本中,抗‐HBc 真阳性率100%,抗‐HBe 真阳性率90%(26/29);149例抗‐HBe 阴性的单独抗‐HBc 样本中,依次检出抗‐HBs 阳性率15.44%(23/149),抗‐HBe 阳性率为28.19%(42/149),抗‐HBc 阳性率为55.03%(82/149),抗‐HBc 的假阳性率为1.34%(2/149)。结论 ELISA 检测 HBV‐M 结果呈单独抗‐HBc 时存在假阳性,同时由于抗‐HBs 和抗‐HBe 存在假阴性,造成部分产生免疫保护能力的 HBV 既往感染者和 HBV 疫苗接种者被误诊,ELISA法同步检测抗‐HBe 阳性结果对单独抗‐HBc 样本具有良好的确证价值。
17-19

阴道分泌物五联检与显微镜镜检的方法学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与常规镜检结果进行比对来探讨五联检试剂盒检测白带常规的临床应用和技术优势。方法收集524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阴道五联检检测和常规镜检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524份标本,两种方法对乳酸杆菌检测、白细胞检测、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细菌性阴道炎(B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个方法学的比较,阴道五联检检测能够减少真菌、滴虫的漏检率,而针对 BV 检测,五联检比常规镜检具有更高检出率,该检测技术为临床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依据,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妇科诊断技术。
19-21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顿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一次,一次10 mg ;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并顿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一次,每次10 mg ;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和失眠缓解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5%(P <0.05)。认知功能与失眠缓解率在两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够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
21-23

2003~2012年马山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掌握马山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方法分析马山县2003~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2003~2012年马山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报告85起,其中83起为传染病引发,2起为食物中毒;传染病前4位病种分别为甲型 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94.12%(80/85);在月份分布上呈现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3~6月,10~12月,事件发生呈波动性上升,年平均增幅为8.84%;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山区学校高于丘陵地区学校,村级学校的发病起数高于乡级的发病,乡级的起数高于县级。结论马山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控重点是对山区、低级别、小规模学校在开学前采取健康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实施疫苗突击接种等措施加以预防与控制。
23-26

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和D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实际工作中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及 D‐D 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30例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凝块的凝血标本,并要求临床立即重抽复检,比较重抽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血凝的状态下,APTT 显著降低,DD 明显升高,而 PT 和纤维蛋白原(FIB)也相应降低,但不明显,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块形成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一些小凝块很容易漏检,检验人员可根据结果的异常来怀疑标本状态,进而仔细检查,以保证结果准确发出。
26-28

开展血细胞形态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0例存在发热临床表现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开展健康体检的150例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分别开展血细胞常规检测以及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测,观察两组样本的检测结果,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样本的总阳性率为4.0%,观察组患者的总阳性率为57.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在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中均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血细胞形态检测可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变化,对临床诊断增加了指导性建议,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28-30

无锡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病原体在无锡地区的感染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就诊的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11941例,使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检测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 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3型的 IgM 抗体。结果11941例患者中病原体检测阳性4034例,阳性率33.78%。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为28.80%,且秋季高发;嗜肺军团菌1型阳性率为1.92%,冬夏季节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52%、1.90%,多发于春秋;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0.58%、0.24%,全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Q 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检出例数分别为3例和12例,较少见。小于14岁的儿童2626例,检测出阳性标本1223例,阳性率为46.57%,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1191例,阳性率45.35%。结论无锡地区成人、儿童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
30-33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与血流感染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与血流感染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血流感染组患者的 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P<0.05),住 ICU 时间显著长于非血流感染组(P<0.05),4周病死率15.0%(6/40)显著低于非血流感染组5.0%(2/40)(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入院后第1、3、7d 的 L/M 、ET 、累及器官数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患者入院后第1、3、7d 的 L /M 、ET 均逐渐升高,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入院后第1、3、7d 的 L/M 、ET 均逐渐降低,L /M 、ET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与血流感染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33-35

血浆CYFRA21-1和SCCA的水平变化和肺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鳞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CY‐FRA21‐1和 SCCA 含量。参照2009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在化疗2周期后,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临床获益(CB)= CR + PR ,治疗无效(NR)= PD + SD 。统计采用 t 检验和四表格卡方检验。结果肺癌组的 CYFRA21‐1和 SCCA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的 CYFRA21‐1和SCCA 均降低(P<0.0.1),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肺癌患者治疗前的 CYFRA21‐1阳性率为622.5%,治疗后的阳性率为42.50%;治疗后在 CYFRA21‐1水平升高组17例中,临床获益(CB)为18.75%,治疗无效(NR)为81.25%,在 CYFRA21‐1水平下降组23例中,CB 为56.52%,NR 为4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5)。肺癌患者治疗前的 SCCA 阳性率为52.5%,治疗后的阳性率为32.5%;治疗后在 SC‐CA 水平升高组13例中,临床获益(CB)为23.08%,治疗无效(NR)为76.92%,在 SCCA 水平下降组27例中,CB 为57.69%,NR 为4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5)。结论化疗前后血浆 CYFRA21‐1和 SCCA 的水平变化对肺癌化疗效果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5-37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至2014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所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年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仪器选用梅里埃公司的 Vitek2‐compact 细菌鉴定药敏仪,使用配套的鉴定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操作和结果判读依照当年的 CLSI 标准进行,数据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后使用WHONET 5.4统计软件并结合 Excel 进行分析。结果2012至2014年共分离得到123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痰液中分离到751株,占60.17%;其次为尿液中分离出215株,占17.38%;其他为血液、咽拭子和分泌物等。这1237株菌中,1158(93.61%)株菌来自住院患者的标本,这些住院患者标本中,主要来自重症监护,为455(39.29%)个标本,其次为普外科和呼吸内科,分别为94(8.12%)和87(7.51%)。这1237株标本中耐药性最高的抗生素是氨苄西林,高达85.29%;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是43.32%、49.56%和46.3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比较低,都低于25%,分别是22.88%、23.36%、19.81%和22.96%;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里,对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分别是46.73%和45.76%;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分别是14.07%、32.98%;对头孢替坦耐药性最低,低至7.92%。结论从住院患者中获得的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数量较多,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高低不等的耐药性。2012年至2014年耐药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对某些药物耐药率仍然比较高,医院应该加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管理和控制工作,尤其是重症监护 ICU 病区,并且加强抗菌
37-41

2007-2014年参加全国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7~2014年参加全国凝血试验室间质评(EQA )回报结果,总结分析室间质评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的经验,以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采用能力对比试验(PT )方案和偏倚对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凝血项目 PT 失控率为1.25%,INR 失控率为2.50%,APTT 和 Fbg 失控率均为0%;所有项目 PT 评分均≥8O%,成绩汇总均为满意;除失控数据外,各项目每次质评结果的最大偏倚均小于评价标准的1/2。结论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及时了解仪器的运行状态和试剂质量,及时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保证检验质量。
41-43

浙江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分型情况,为该病毒的检测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 RT‐PCR 法扩增 HCV 感染者血清样本丙型肝炎病毒 NS5B 区段,PCR 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得到病毒的基因型。结果检测 HCV 感染者血清样本365例,共检出6种基因型,分别为1b ,2a ,2i ,3a ,3b 和6a ,其中1b 占67.7%,2a 占20.5%,2i 占3%,3a 占2.7%,3b占4.4%,6a 占1.6%。结论浙江地区 HCV 基因型主要为1b 型,其次为2a 型,与中国其他地区 HCV 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43-45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56例急诊外伤且需大量输血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急诊外伤需少量输血的患者为对照组。于2组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 d 、3 d 、7 d 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凝固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结果对照组患者输血后第1 d 、3 d 、7 d 时 TT 、PT 、APTT 、FIB 、PLT 指标值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第1 d 、3 d ,T T 、PT 、APTT指标值较输血前均延长(P均<0.05),FIB 、PLT 指标值较输血前均降低(P 均<0.05)。但输血后第3 d 较第1 d , TT 、PT 、APTT 、FIB 、PLT 指标值均有所恢复,至第7 d 时,各指标值均恢复至输血前水平,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临床应予以即时监测,适时补充血浆和(或)冷沉淀,加强患者保温,避免低体温对凝血因子作用的影响,以综合防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