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质性研究深入探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方法利用EdmundHusserl理论方法对112例直肠癌造I:1术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利用Colaizzi7步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主要心理体验以情绪反应、对预后的不确定感、亲情渴求和社会支持、经济压力为主。112例患者中出现抑郁96例(85.71%),出现自卑情绪86例(76.79%);对预后不确定78例(69.64%);表现为渴求家人的支持101例(90.18%);感受到较大经济压力108例(96.430A);75例(66.96%)患者对术后生活表现出极不满意,仅有2例(1.79%)表示非常满意。结论应对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尽早进行干预,以帮助其重塑自我,重返社会。
3089-309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排尿顺畅的措施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排尿症状,如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进行评定。结果术前IPSS为(23±8)分、QOL评分为(5.2±1.2)分、平均梗阻症状评分为(3.9±1.2)分及平均刺激症状评分为(3.8±0.9)分;术后IPSS为(9±2)分、QOL评分为(1.5±0.9)分、平均梗阻症状评分(2.1±1.1)分及平均刺激症状评分为(1.4±0.8)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091-3092

3项联合检测对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WBC)3项指标在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3例AECOPD患者,测定他们治疗前后PCT、hs—CRP、WBC,并且进行肺功能测定、肺功能多项参数系统指数计算,分析hs—cRP和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和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hs—CRP、PCT、WBC在感染性AECOPD中的表达比其他指标更为灵敏,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BODE指数皆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捡测PCT、hs—CRP及WBC可作为监测AECOPD炎性反应状况及其控制情况的敏感性指标,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3093-309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率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率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率水平分为研究组(患者心率大于或等于80次/分钟)和对照组(患者心率小于80次/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并比较住院期间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并发症发生恃况。结果研究纽CK—MB(164.5±67.7)U/L和TnI峰值(47.1士30.5)%均明显高于对照纽CK—MB(131.8±71.8)U/L和TnI峰值(33.9±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VEF(49.2±9.8)ng/m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54.5±1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IABP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需重视心率变化,出现心率加快的患者应及早通知医生给予适当药物控制,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3095-3096

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APTT、FIB、ATUI、PL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3097-3098

高原藏羚羊胱硫醚-γ-裂解酶基因克隆与全序列测定

摘要:目的探讨克隆高原藏羚羊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编码区并检测其在成年高原藏羚羊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高原藏羚羊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从高原藏羚羊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高原藏羚羊cDNA,并进行鉴定和测序。结果将含有目的片段克隆后经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编码序列与GenBank中牛CSE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96.47%,表明本实验所克隆的序列为CSE蛋白基因。根据已知人、褐家鼠、小鼠、野猪、食蟹猴、家牛CSEcDNA序列和Pnaman软件设计高原藏羚羊cse基因的引物。结论CSEmRNA可能在高原藏羚羊机体较为广泛的区域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为高原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3099-3101

市售单组分TMB显色液质量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市售单组分TMB显色液的质量。方法选购4种国内外代表性产品,从外观、灵敏度、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进口试剂的灵敏度高于两种国产试剂,但本底高于国产试剂。37℃5d加速稳定试验发现,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均保持稳定,但进口试剂本底显著升高。结论市售单组分TMB显色液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差甚远。
3102-3103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分别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04-3105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50例,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非AS组。分别测定患者年龄、性别、红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R发生率为3.3%;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32.7%。非AS组吸烟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红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AR发生的危险因素。
3106-3107

人乳头状瘤病毒58型L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莆田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58型L1基因结构特点和变异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进行HPV基因分型,随机选4例HPV58型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克隆测序;进一步用DNAstar,clustalx2.0和Mega5.0软件对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其他国家及国内的32株HPV58型病毒株L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建立同源性矩阵并分析,同时进行进化树构建。结果4株HPV58型病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98%,氨基酸同源性为92%~98%;1986年法国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86%,氨基酸同源性为84%~89%;1987年英国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3%~54%,氨基酸同源性为39%~42%;国内2010年香港分离株、2004年江苏分离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2%~99%。从构建系统进化树图可以看出,4株本地区HPV58型病毒株分别与上海和香港EV999963、DQ057326、HM639611病毒株基因背景最紧密。结论本地区HPV58型L1基因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3108-3109

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在修复兔尺骨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已建立尺骨缺损模型家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单纯硫酸钙组及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比较3组家兔术后12周骨痂形成率、骨性修复率及双轨征出现率、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尺骨扭转强度等。结果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骨痂形成率为93.33%、骨性修复率为86.67%、双轨征出现率为93.33%、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11.85±2.14)分、尺桡骨扭转强度(0.87±0.13)N×M,5项均明显高于单纯硫酸钙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痂形成及骨结构修复。
3110-3111

两种内固定置入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科接受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彻底清创后内固定治疗,波及关节面骨折的35例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胫腓骨骨干部位骨折的30例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为(152.36±35.28)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0.78±15.22)d;Johner-Wruhs评分为(80.68±5.12)分,有2例发生感染;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为(126.72±28.95)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2.92±12.73)d。Johner-Wruhs评分为(81.05±4.96)分,有5例发生感染。两组手术时间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3112-3113

3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弃1盒测定3组血清中H—FABP、cT—nT和CK—MB水平。结果AMI组与UA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T和CKMB联合检测诊断ACS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114-311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1~2013年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警示。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8株,ESBLs158株,阳性率为48.17%,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17.72%;标本最多的为尿液71株,占44.94%。ESBLs阳性菌株中,tem基因检出85例,检出率53.80%,其中TEM-1检出63例,占74.1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tern基因型以TEM-1为主。
3116-3117

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最近2年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0例患者,选择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随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或等于220ms,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可见长R—R间期大于1500ms,部分大于2000ms,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检出长RR间期大于l500ms,应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二者结合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3118-3119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814例ICU住院患者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进行回顾调查。按照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检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采用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4例1CU患者中,38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9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手术因素、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放疗和化疗治疗、血液透析等是造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专项监测,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3120-3121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部分外显子突变序列在不同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特征与关系。方法对71例血液科住院患儿(含46例急,tg白血病和25例非白血病患几)的外周血标本,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I。)高发突变的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特征、突变与疾病的关系。结果71例血液系统疾病患儿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序列分析中,4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未发现该区域的突变。25例非白血病患儿中,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现5号染色体1254714位置碱基C杂合突变为A,该位点距离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1bp。结论成人AML患者htert基因高突变区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突变率低; htert基因杂合突变可能与端粒相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3125-3126

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00例急诊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标本的23项急诊常规生化指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差异分析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比较,23项指标中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清蛋白、肌酐、钙、磷、镁、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肪酶12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临床可接受性分析发现,仅ALT、AST2项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差异为临床不可接受,其余10个项目差异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其差异为临床可接受。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可代替血清用于急诊干化学法检测多项指标,且具有快速分离血浆,无凝块等优点,更符合急诊临床需求,而ALT、AST2项应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干化学检测时需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3127-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