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盐酸氨溴索对AECOPD患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90例AECOPD患者在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祛痰药物不同,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溴己新组、氨溴索组,每组30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测定3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用药治疗7d后血清中p38MAPK、白细胞介素(IL)-8、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血常规、CRP、ES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氨溴索组改善情况优于溴己新组;氨溴索组治疗后第7天,与生理盐水组、溴已新组治疗后第7天比较,以氨溴索组的p38MAPK、IL-8、IL-10下降最明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溴索通过下调p38MAPK通路活化,调节AECOPD患者血清IL-8、IL-10,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2209-2210

37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引起临床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特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从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培养分离菌株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73株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感染率最高的前6位标本依次是痰液、大便、尿液、分泌物、血液、脓液。对19种临床常见药物敏感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其次是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32.0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发生率较高,常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出现多重耐药性,值得海南地区临床医生的重视,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耐药率的产生。临床微生物室应加强监测肺炎克雷伯菌产ESBI。S菌株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对其耐药基因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监测。
2211-2212

预防性鼓室置管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鼓室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行鼓室置管术,对照组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两周后比较疗效。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结果术后两周比较,试验组有30例治愈,其他均好转,有效率100%,但术后第3天出现2例患者通气管脱落,行保守治疗,未进行再次置管手术;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4.21%。随访期间,试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7.89%,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26.32%。结论预防性鼓室置管能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率,但对短期疗效优势不明显。
2213-2214

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45例分析

摘要:目的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来该院就诊的45例患者进行血糖随访,入院后采集患者血糖进行分析,探讨高血糖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将45例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法分为轻、中、重3组,采集患者入院前3d血糖,每2小时测1次,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重度脑损伤组比轻度和中度组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中共死亡8例,死亡组的血糖也明显高于剩余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TBI患者的血糖动态随访,证实了TBI患者血糖增高的程度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并且血糖增高与患者的预后也存在相关性。
2215-2216

两种细胞因子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胰腺癌组织和2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EGFR和Me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RCR)法检测EGFR和Met—DNA的相对拷贝数。结果78例胰腺癌组织中,EGFR和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大于4cm患者、胰腺癌组织高中分化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患者、淋巴转移患者、肠系膜上血管侵犯患者、TNM分期为Ⅲ和Ⅳ期患者中EGFR和Me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4cm患者,胰腺癌组织低分化患者,未出现远处转移患者、未有淋巴转移患者、未出现肠系膜上血管侵犯患者、TNM分期为Ⅰ和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中,EGFR和Met-DNA相对拷贝数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中EGFR和Met—DNA相对拷贝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EGFR和Met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Met及EGFR低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和EGFR均高表达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Met或EGFR单一高表达者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和Met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对二者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作出预测,并对化疗药物新靶点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2217-2219

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施护理干预以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促进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220-2221

两种血清联合预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预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方法将早孕先兆流产50例病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两组,即继续妊娠组和妊娠失败组。再选取3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各组无年龄、孕产次及体质量差异,分别检测3组血清中EMAb,CA125的量,以评价EMAb及cA125在预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结果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EMAb阳性率,继续妊娠组(11.43%),对照组(10.00%),妊娠失败组(40.00%)。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失败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3组血清CA125的值,继续妊娠组(28.6±12.1)U/mL与对照组(25.2±13.4)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失败组(45.1±20.5)U/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2±13.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血清CA125检测及EMAb检测均可预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结局,而两者联合监测可提高其预测敏感度。
2222-2223

两种胸片摄影方法对肺结节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常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增感屏摄影系统(CR)胸片对肺结节诊断效果,为合理应用DR摄影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肺结节病例300例,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DR与CR胸片检查,同时进行 ROC曲线分析。结果高年资放射医师与低年资放射医师对于DR图像的Az值判定明显高于CR图像(P<0.05),DR胸片 ROC曲线较CR胸片明显上移。在肺结节3~6 mm和7~10 mm组,DR的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CR(P<0.05);而在11~14 mm ,15~20 mm ,DR的结节检出率高于CR ,但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胸片较CR胸片能明显提高医师对肺结节的鉴别能力,尤其在检出肺微小结节方面,从而显著提高肺结节的检出效能。
2224-2225

性激素水平对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睾酮水平及睾酮/雌二醇比值对老年(≥60岁)男性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2年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432例老年(≥60岁)男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的8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进行年度体检的38例老年健康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询问调查研究对象有无婚外性行为及次数、婚外性伴数、有无配偶,以及有配偶者同配偶的性生活情况,将上述各项检测及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两组血清睾酮水平、睾酮/雌二醇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的血清睾酮水平及睾酮/雌二醇比值是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及其传播STD的内分泌学基础,其婚外性行为次数及婚外性伴数对睾酮水平及睾酮/雌二醇比值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
2226-2228

麻醉实施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摘要:目的以患者满意度为指标,探讨影响麻醉科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为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莱芜市10所医院就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以统计学方法分析麻醉护理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流程、注重患者需求、有效的沟通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麻醉护士责任感和使命感,沟通应变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及科学有效的护理制度是营造优质麻醉护理服务的关键要素。
2229-2230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健康女性、96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和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检测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53和CA199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CA125、CA199、CA153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CA125、CA199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CA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AFP在3组中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在良、恶性妇科肿瘤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CA125、CA199、CA153浓度有助于良、恶性妇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231-2232

3种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式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3种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诱导开始前,打开七氟烷挥发罐,根据分组情况不同,分别选定9%(A组、B组)和4%(C组),同时氧流量3 L/min预充连接管道。完成后,A组(肺活量呼吸法)嘱咐患者尽力呼气后,面罩紧密置于口鼻部,再尽力吸气,并且连续用肺活量呼吸方式呼吸数次;B组(潮气量呼吸法)将面罩紧密置于患者口鼻部,嘱咐患者正常呼吸;C组(逐渐增加浓度法)用4%七氟烷预充连接管道后,将面罩紧密置于患者口鼻部,嘱咐患者正常呼吸,每25秒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1.5%。设定潮气量为7~9 mL/kg ,呼吸频率为13次/min ,异丙酚60~90μg/kg · min静脉泵注射进行麻醉维持,同时可加用瑞芬太尼0.2~0.3μg/kg · min。结果 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力都得到了抑制(P<0.05),并且在时间点T3抑制效果显著(P<0.01)。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与心率变化和肌肉松弛效果无密切关联(P>0.05)。结论通过实验得出3种不同浓度和吸入方式的七氟烷吸入诱导方式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都体现出了七氟烷诱导快、刺激性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平稳的优点。
2233-2235

术中血气分析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血气分析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82例患者采用外周动脉穿刺,留置动脉留置针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观察期间对血气分析各项目进行了及时监控,动脉穿刺成功率在90%以上。结论血气分析监测对指导术中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238-2239

心肺复苏中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急诊心博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急诊心博骤停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心博骤停自动循环恢复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的时间分为早期上机组24例,以及晚期上机组2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博骤停心率类型以及心博骤停的原因,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效率、心博骤停24 h、有无角膜性反射、有无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运动反应、出院时神经功能分类以及治愈出院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应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博骤停心率类型以及心博骤停原因,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24 h角膜反射(+)、24 h瞳孔反射(+)、24 h疼痛躲避反应(+)、24 h运动反应(+)以及其出院时神经功能分类等,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上机组明显优于晚期上机组( P<0.05);两组患者成活出院率(45.5%∶4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总成活出院率为33.41%。结论对心博骤停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从而促进患者心脏的恢复,以提高心博骤停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且对其神经功能的预后进行改善。
2240-2241

《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患者入手术室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切皮前、患者离室前3个时刻共同对手术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核查。结果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后,及时发现隐患104例,并给予及时处理,顺利完成了手术。结论《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密切团队协作、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2242-2243

2010~2012年陕西某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为防范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受血前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抗体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26例医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3.84%(571/4126),明显高于2400例健康查体者四项传染指标总阳性率(5.91%)。结论加强医院受血者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有助于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利于医护人员做好自我保护,降低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2244-2245

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联合空心加压螺钉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均以随机方式选取,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21例,则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联合空心加压螺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并对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骨折治愈率为9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良率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联合空心加压螺钉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246-2247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制定的自编问卷收集该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3.81%。病理切缘残留阳性、术前焦虑情绪、术前抑郁情绪、血管侵犯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复发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248-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