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柳州地区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实验cut-off值初探

摘要:目的确立柳州地区17-羟孕酮(17-OHP)对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cut-off值。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规定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结果收集1721例早产儿,正常体质量(≥2500g)早产儿749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26.4nmol/L、38.1nmol/L;低体质量(〈2500g)早产儿为972例,17-0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37.7nmol/L、67.0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17-0HP浓度与正常体质量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cut-off值为30.0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的17-OHP浓度cut-off值为40.0nmol/L。结论早产儿17-OHPcut-off值确定,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1969-1970

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1mRNA及Tim-3mRNA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Tim-1mRNA及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临床变应性哮喘患者25例,以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TbrrlmRNA和Tim-3的mRNA表达,并分析他们与哮喘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越高,Tim-1iTIRNA和Tim-3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Tim-1mRNA和Tim-3mRNA可能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1971-1973

罗氏ModularE170与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同一临床实验室内罗氏ModularE170与Cobase601两台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确保两套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文件EP9-A2文件要求,以罗氏Modular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对比仪器,罗氏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采用用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甲胎蛋白(AFP)含量,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对两套分析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在AFP测定的线性范围内,两系统相关性好,在AFP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可接受。结论两套系统检测AFP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同时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系统检测时应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1974-1976

重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感染情况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的分布情况,为重庆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同时检测21种HPV亚型,其中高危型HPV13种,低危型HPV5种和中国人群常见型HPV3种。结果3884例临床标本共检出阳性1144例(29.45%,1144/3884),单一HPV亚型感染750例(19.31%,750/3884),复合感染394例(10.14%,394/3884),其中高危型HPV515例(13.26%,515/3884,不合复合感染);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其中HPV52、16、58、33、6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58例男性标本中检出31例(53.45%)阳性,主要为复合型和HPV6型。结论HPV各亚型检测对于HP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宫颈癌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979-198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均匀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伤髋功能。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伤髋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复位方面,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骨折复位更理想,但需要特别强调大小转子重建及固定的重要性;在早期下床方面,PFN内固定治疗组下床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982-1983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标本检验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管理,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688例献血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在采血过程中采集2份样本,溶血样本和不溶血样本共3376份,通过检查3376份样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7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并对不同放置时间的不溶血样本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筛查,分析采血方式以及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检测的影响。结果溶血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非溶血组,γ-GT水平明显低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的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以及史滋病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时间点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采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对于血液标本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1984-1985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以及主要突变基因类型。方法从本地居民和外来人群中随机抽取各300名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5-50岁,评估两组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以及主要突变基因类型。结果(1)本地区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而外来人群两种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同时,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外来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主要为-SEA/αα和-α^4.2/αα,而外来人群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基因类型则均匀分布;(3)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主要为CD4i-42和CDl7,而外来人群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基因类型也均匀分布。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原居民与外来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以及所携带主要突变基因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986-1987

血浆D-二聚体在临产孕妇分娩前后及分娩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1988-1989

成年女性阴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1年门诊妇科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半定量鉴定Uu和Mh,同时进行9种抗茵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0-2011年共检测门诊妇科60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送检标本患者年龄小于20岁6例,占1.0%,20-40岁有514例,占85.4%,大于40岁82例,占13.6%。检出阳性样本359例(59.6%),其中单纯Uu阳性255例(42.4%),单纯Mh阳性15例(2.5%),Uu合并Mh阳性89例(14.8%);Uu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茵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Mh药物敏感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Uu合并Mh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其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单纯Uu感染率较高,Mh合并Uu感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茵药物。
1990-1992

佛波酯对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佛波酯(PMA)对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于实验前0、3、6、9、12、18h,用1μg/mL的LPS和100U/mL IFN-γ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经LPs/IFN-γ诱导12h的RAW264.7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00ng/mL的PMA,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RAW264.7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结果LPS/IFN-γ可使RAW264.7细胞的诱导型iNOS表达增加,同时PMA可刺激经LPS/IFN-γ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细胞的荧光强度较未刺激组增强(P〈0.01)。结论PMA可促使经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
1993-1994

重症监护室物体表面菌群分布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培养,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取ICU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如医务人员手表面、床头柜物体表面、门把手等共80个标本,作培养、革兰染色、生化编码鉴定,以了解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结果80个物体表面标本,共分离出带菌件数27件,污染率33.75%,分离出细菌27株共9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7.0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70%,微球菌占11.11%,枯草杆菌占18.5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7.41%,鲍曼不动杆菌占3.70%,铜绿假单胞菌占3.70%,肺炎克雷伯菌占7.41%,大肠埃希菌占7.41%。结论物体表面污染是医院感染潜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医护人员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认识度,制定好预防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1995-1996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和免疫功能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微量元素Cu、Fe、Zn、Ca、Mg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测定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RRI组全血中Zn、Fe、C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清IgA、Ig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Zn、Fe、Ca含量的缺乏,同时低锌也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需临床医师特别注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常规检测微量元素,尤其Zn,并及时补充。
1997-1998

某院2011-2012年细菌耐药性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2011-2012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细菌分析仪行药敏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细菌967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仍较高,敏感率在9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阳性率分别为64.6%和28.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较其他医院的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敏感率为90%以上;其耐甲氧西林株占22%,较其他医院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及早检测耐药菌,加强感染控制是当务之急。
1999-2001

常见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该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临床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共分离细菌491株,以革兰阴性茵为主(65.2%),分离率以大肠埃希菌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临床科室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所提供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茵药物。
2002-2003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临床研究

大连市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病毒抗体及心肌酶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抗体(EV71IgM)检测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诊断价值以及血清心肌酶谱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6-9月HFMD住院患儿的血清。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标本中的EV71-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oxIgM)、埃可病毒抗体(ECHOIgM);同时常规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HFMD患儿血清EV71IgM阳性率为78.340A(123/157);CoxIgM阳性率为5.39%(28/519);ECHOIgM阳性率为5.20%(27/519);AST、LDH、CK及CK-MB异常比率分别为33.3%、71.54、8.99%、35.6%。结论2010年本地区HFMD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监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具有重要意义。
2004-2005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指标,以探讨这些高凝指标在N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健康者(对照组)和肾病科明确诊断的NS患者组(NS组)血液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液细胞学的检测,并将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NS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分布宽度(PWD)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与分析,对NS患者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05-2006

3种方法对阴道分泌物中念珠菌检出率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3种检验方法对阴道分泌物中念珠菌的检出率。方法l51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和快速培养法同时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的阳性率为23.2%,其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9.2%;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12.6%,细菌培养法阳性率为23.6%。直接涂片法阳性率较低,快速培养法的阳性率高。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快速培养法是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检测方法。
2006-2007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ICU感染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8025例,发生院内感染93例(1.16%),ICU患者116例,发生院感30例(25.86%),医院感染与ICU感染均以呼吸道居首位,分别为67.74%,76.67%。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4.73%)、大肠埃希菌(17.20)为主;ICU感染以真菌(36.67%)、肺炎克雷伯茵(20.0%)为主。结论该院患者ICU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对高危部位感染的监测,提高治疗性用药的病原学送检率,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00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