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汕头市城镇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汕头市城镇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导流杂交(FH)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 399例健康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人群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 3 399例妇女HPV阳性3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27%(315/3 39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5%(277/3 39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62%(89/3 399),本地区健康妇女HPV亚型感染最常见依次分别为HPV52、HPV58、HPV16,该人群未检出HPV43。在315例HPV阳性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占86.3%(272/315),并以高危型HPV为主,排在前3位依次为HPV52(21.6%,68/315),HPV16(11.1%,35/315),HPV58(11.1%,35/315)。各年龄段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高危型HPV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为5.4%。结论健康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感染HPV,并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亚型感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结合TCT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癌变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1681-1683

全血细胞计数移动均值法质量控制规则应用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12S(警告限),13S规则和X-B质控方法联合应用于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来寻求临床实验室全血细胞计数不同参数室内质控的质控方法的适用者。方法迈瑞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5500上所做的原装高、中、低三个水平质控品的质控数据,用12S(警告限),13S规则和仪器自带的X-B功能同时对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质控分析。结果 X-B质控图上全部质控结果在控,而L-J规则进行判断的质控图上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参数MCV、血细胞比容(HCT)、MCHC开始出现假性失控。结论全血细胞计数质控品部分参数MCV、HCT、MCHC稳定性受限于开瓶时间的限制,临床实验室全血细胞计数室内质控不适宜用L-J质控规则进行判断,而更适合用X-B进行判断。
1684-1686

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组27例(A组)、护理干预组25例(B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NIHS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优于B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1687-1688

老年患者细菌定植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细菌定植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365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出119例定植菌,定植率32.6%;其中8株产β-内酰胺酶的溶血葡萄球菌,14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老年科细菌定植处在中等水平,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应加强重视,预防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暴发。同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1689-1690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临床送检尿液培养标本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遵照CLSI M100-S20,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出8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78株,占67.3%;革兰阳性球菌156株,占18.2%;真菌分离125株,占14.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2%和4.7%,鲍曼不动杆菌呈较高水平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0.0%。检出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氯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率94.1%。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691-1693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病原体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ng/mL、CRP〉8.0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 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1694-1696

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摘要:目的检测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对照(NGT)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且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每组各检测100例。测定各受试者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微量清蛋白(mALB)浓度、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镜检尿红细胞数量。结果高血压合并IGT组、高血压合并IFG/IGT组的尿NAG、GAL活性、尿β2-MG浓度、尿Cystatin C浓度均高于NGT组(P值均小于0.05)。并比较IGT组、IFG/IGT组的阳性(异常例数)检出率,发现尿NAG、GAL、β2-MG、尿Cystatin C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尿微量清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尿素氮、肌酐的阳性检出率(P值均小于0.05)。结论联合检测尿NAG、GAL、β2-MG、Cystatin C是发现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1697-1698

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mRNA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及其高毒力亚型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高毒力亚型基因vacA s1用real-time PCR检测,用PCR扩增另一高毒力基因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IL-1βmRNA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比较循环CT法分析。结果患儿中无论是低毒力还是高毒力的H.pylori感染都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pylori对儿童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环境、遗传因素如IL-1基因簇多态性与H.pylori共同作用调节胃黏膜IL-1β的表达。
1699-1700

四川地区成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四川地区成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四川地区80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游离钴比色法测定IMA的含量,利用百分位数法(非参数法)评估参考区间,以97.5%百分位数作为单侧参考区间上限。结果 (1)男、女两组IMA水平分别为小于78.1U/mL和小于77.5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3U/mL,Ⅱ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6U/mL,Ⅲ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8.4U/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成人血清IMA的参考区间是小于77.8U/mL,与性别、年龄无关。
1701-1701

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h、6~12h、12h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1702-1703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1704-1705

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的特点,从而为本地男性不同人群防止代谢综合征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受试人员选自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的体检门诊,年龄28~55岁的男性,对其职业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根据职业情况分为全体力劳动组(APLG)、主要体力劳动组(MPLG)、主要脑力劳动组(MMWG)和全脑力劳动组(TMWG),分别称体质量、量身高和腰围,测血压,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APLG与MPLG相比,MPLG的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但MPL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与APLG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G与MMWG相比,M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M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APLG与TMWG相比,T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T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结论本地男性代谢综合征主要分布在主要脑力和全脑力劳动人群中。
1706-1707

肺栓塞误诊及漏诊2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误漏诊常见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以降低误、漏诊率、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明确的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就误、漏诊原因加以分析。结果肺栓塞常见误漏诊原因为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不认识或重视不够;肺栓塞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心、肺慢性疾病掩盖了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结论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1708-1709

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在诊断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WBC)水平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AECOPD入院患者,记录入院时及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的临床症状,并测定患者血清中CRP、WBC水平等情况并于健康志愿者的相同指标相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加重期CPR及WBC水平较临床症状缓解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白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程度,并能提示其病情转归变化,具有一定敏感性,可动态检测两者水平联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1710-1711

参数与统计量

摘要: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为参数,通常是未知的,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如μ、σ、π等。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为统计量,是已知的或可计算获得的,用英文字母表述,如S、P等。从总体中随机抽样可获得样本,以样本为基础、通过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可获得对总体的认识。
1711-171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1712-17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1714-1715

创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治疗57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保脾治疗57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6例,单纯缝合修补7例,用结缔组织片缝合修补13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脏切除合并自体脾脏片大网膜移植28例。结果治愈56例,1例死于合并腹膜后血肿及慢性肝病,其中4例并发脾切除热,平均住院时间11.7d。结论根据脾损伤的程度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保留脾脏治疗方法既保留脾脏功能,又能安全有效地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71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