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方法通过单克隆金标志双抗免疫渗滤快速分析法,动态观测心肌标志物在非Q波型AMI时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非Q波型AMI的相对敏感性为38.3%~85.1%,诊断符合率为62.1%~82.8%,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相对特异性为75.0%~100%,漏诊率为14.9%~61.7%,均随时间增加降低;心肌肌钙蛋白T(cTnT)、cTnI在不同时间均优于CK-MB mass,Myo相对敏感性在6h后迅速从85.1%下降至44.7%、12.8%,漏诊率在6h只有14.9%。结论cTnT、cTnI、Myo、CK-MBmass对非Q波型AMI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将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
449-450

ABO血型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分布及早期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与精神病的发病率有无关系,比较各类精神病患者与血型有无关系,找出不同血型与精神病患者发病相关性,为精神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患者603例,采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型试剂正定型法测血型。结果(1)603例患者中A型患者198例,B型患者155例,O型患者199例,AB型患者51例,与汉族人血型比较,A型:31.31%;B型:28.06%;AB型:9.77%;O型:3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类型精神病患者中各种血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血型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分布比例与汉族健康人群血型的分布比例并无明显差异,在各种具体精神病分类中ABO血型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451-452

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健康对照组36例和各类肝胆疾病组204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核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肝胆疾病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核苷酸酶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有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
453-454

生殖器上皮组织人乳头瘤病毒6型E7蛋白在感染初期和复发组织中的转归

摘要: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感染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病毒复发转归的意义。方法152例的CA患者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及S-P免疫法对初发和复发CA患者的活检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织进行检测,HPV6型E7早期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伴少许胞质着色为阳性,阳性率大于或等于15%者为阳性组织。结果152例CA患者中有91例HPV6型感染,感染率为59.9%。其中56例为初发患者,35例为复发患者;18~38岁53例,38~48岁26例,48~60岁12例;男52例,女39例。56例初发患者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患者的活检组织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阳性率为0%,HPV6型E7蛋白在初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以及复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发与复发CA组织相比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型E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例18~3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71.7%,26例38~4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9.2%,12例48~6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6.7%,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为75.0%,39例女性患者中为64.1%,阳性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HPV6型是CA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6型早期蛋白E7在HPV6型感染的CA初发和复发组织中的表达和在正常生殖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年龄、性别无关;HPV6型早期蛋白E7的含量与其病情有着必然联系。
455-456

磁性均相酶联免疫技术对内分泌激素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均相酶联免疫技术及SEROZYME-Ⅲ型吸光值测定仪性能的可靠性。方法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用磁性均相酶联免疫夹心法;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3)用磁性均相酶联免疫竞争法。结果最小检测量:FT3〈0.26pg/mL,FT4〈0.10pg/mL,TSH〈0.03 μIu/mL;回收率:FT3为95.93%,FT4为96.53%,TSH为96.36%;批间变异系数(CV):FT3为4.2%,FT3为4.8%,TSH为4.5%;批内变异系数(XC%):FT3为3.4%,FT4为3.2%,TSH为2.9%。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放射法与本法同时测定30份标本中的TSH、FT3、FT4含量,两种方法结果符合率FT3达0.927、FT4达0.935、TSH达0.936,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磁性均相酶联免疫技术及SEROZYME一Ⅲ型吸光值测定仪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均达到标准要求,适宜中、小型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457-458

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130例特应性皮炎息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130例患儿中总IgE阳性率为65.4%,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58.5%,其中一种sIgE阳性者占16,2%,两种占20.0%,三种占14.6%,四种及以上者占23.8%。在食物组中以羊肉最高,吸入组中以屋尘为最高,3岁以下的患儿以食物过敏为主,3岁以上以吸入物过敏为主。结论通过此项检测,可明确检出特异性过敏原,为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460-461

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与血清中游离HBV-DNA含量差异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浆与血清中游离HBV-DNA含量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抽取乙肝患者静脉血2mL,其中1mL注入普通真空采血管,另1mL注入含EDTA-Na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并混匀,4h内分离血清和血浆,对二者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27例乙肝患者血浆和血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4.8%(95/127)和72.4%(9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05);两种标本检测为阳性者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5,P〉0.05)。结论血浆和血清标本均可用于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但由于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的收缩及红细胞的聚集,可能会将血液中少量乙肝病毒颗粒包裹在一起形成凝块,使血清中HBV含量略低于血液中的实际含量,加上抗凝血标本可快速分离出血浆,方便实验室工作,故建议临床工作中做HBV等病毒定量检测最好采用血浆标本。
462-463

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把1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为训练6个月后,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行为训练后,NOSIE总分和积极因子总分较训练前高,消极因子的总分下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463-464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临床研究

甲状腺功能减低性贫血者骨髓象及血象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改变。方法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分类分析。血常规分析采用日本SF-820二分类、SF-30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校准液。选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为探讨对象。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贫血多为轻、中度,Hb很少低于80g/L。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均可出现。结论甲状腺素减少引起贫血的机制复杂,常为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贫血的类型多种多样,分别有各自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465-466

液体单试剂检测血氨方法的建立

摘要:目的配制液体单试剂,建立酶两点动力法测定血浆中血氨含量。方法在荷兰威图科学公司DPU-41型半自动生化仪和美国贝克曼公司CX5-CE型全自动生化仪上研究酶两点动力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试剂含量:三乙醇胺缓冲液(pH7.4)0.25mol/L,α-酮戊二酸15mmol/L,还原型辅酶0.3mmol/L,谷氨酸脱氢酶大于160U/L。该法最低检出限为1.9μmol/L,线性范围达321μmol/L(r=0.9961),批内CV=2.2%,批间CV=4.4%,平均回收率=99.3%,胆红素〈175.8μmol/L,血红蛋白〈3.4g/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结果准确,胆红素、血红蛋白干扰小,操作简便,适用于全自动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推广运用。
466-467

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20例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水平,并与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RL、E2、SHBG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性激素异常的重要因素。
468-469

生物化学常规项目校准时限周期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物化学常规项目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检测仪校准的有效方法,了解不同项目在不同时限需要重新定标校准,作为本实验室检验合理化的工作模式,确保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本实验室所做的常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每次定标校准后,12h为1周期,检测1次质量控制血清结果,以相对偏倚小于1/3CLIA′88的允许误差为标准建立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监控,连续监测1个月。结果校准时限在12h的有钾、钠、氯;24h的有钙;3d的有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氮、肌酐、磷;1周的有总蛋白、清蛋白;2周的有镁、淀粉酶;1个月的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结论科学、定时地进行项目校准,建立起合理化的室内质量控制系统,是保证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所有项目结果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469-470

螺旋计算机断层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螺旋计算机断层(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逐一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CT平扫呈等密度8例,稍低密度12例,稍高密度2例,其中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18例,低、中度强化4例。实质期强化密度迅速衰减,肾盂期病灶密度进一步减低。结论利用螺旋CT多期扫描和“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71-47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前瞻性监测产ESBLs菌的情况,并对感染者进行临床调查。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是:头孢噻肟钠为95.3%,阿莫西林加棒酸为72.2%,产ESBLs菌感染者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72%)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感染者(35%),P〈0.0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诱导ESBLs的产生。结论严重的基础病、高龄、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住院者是ESBLs菌感染的易感宿主;皮质激素、化疗及介入性疗法是ESBLs感染的高危因素。滥用抗生素是产生ESBLs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ESBLs产生的主要措施。
472-473

鄂中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HBV标志物并与健康人群和其他病种作对照,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95例(14.1%),对照组阳性率为7.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但低于内科住院患者。
474-474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仪对阑尾区扫查,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凸阵和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各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占27.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占48.5%;阑尾周围脓肿占7.6%。结论超声影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75-475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综述与讲座

应用血清标志物预测异位妊娠的研究进展

摘要: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占妇科疾病的48.5%。近20年来,E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报道,同20世纪70年代相比,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升高近3倍,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EP向着诊断早、准确率高的方向发展,EP的误诊、漏诊的概率减少,随着对保留生殖能力的重视,保守治疗已成为EP治疗的主要手段。研究发现,早期EP(妊娠4~5周)的保守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治疗后输卵管恢复正常、再育率高。现将预测异位妊娠的血清标志物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476-477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摘要: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滥用、介入性治疗、免疫抑制剂和甾体类激素的应用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发生,细菌性感染已是临床重要的常见病,且耐药性和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给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用药造成诸多困难。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一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与扩散,简述本院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