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 50-1167/R 国内刊号
  • 1672-9455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是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检验医学与临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PCR—SSP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比较161-162

摘要:目的评价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法和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找出一种准确有效更加适合临床的检测方法。方法将按照纽约诊断标准划分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LA—B27,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PCR—SSP法对阳性病例的HLA—B27等位基因分型。结果PCR—SSP法的敏感度(94.8%)高于流式细胞仪法(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24例HLA-B27阳性患者等位基因分型HLA-B*270401和HLA—B*2705共占87.4%。结论PCR—SSP法检测HLA—B27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存在于AS患者的HLA—B27等位基因主要是HLA-B*270401和HLA—B*2705.

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性能评价163-164

摘要:目的评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法检测试剂性能指标。方法利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对LDL-C试剂进行一系列方法学评价比较实验。结果四川迈克公司生产的LDL—C直接法测定试剂线性范围可达0.02~12.00mmol/L;当样品中血红蛋白达5000mg/L,胆红素达1000μmol/L,三酰甘油达5mmol/L以及正常用量的抗凝剂均不干扰测定结果;与其他进口试剂比较二者相关性良好。结论该试剂使用方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与HBV—DNA检测相关性探讨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392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HBV)两对半,用FO-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乙肝两对半模式不同血清型的HBV-DNA阳性率不同,HBsAg(+)、HBeAg(+)、抗-HBc(+)最高,其HBV-DNA检出率为96.1%,对数均值为7.8±2.25;HBsAg(+)、抗-HBe(+)、抗-HBc(+)的HBV-DNA检出率为37.8%,对数均值为4.5±1.07;而HBsAg(+)、抗-HBc(+)的HBV-DNA的检出率为76.5%,对数均值为3.4±0.86。结论3种血清型的HB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拷贝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166-168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0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进行分析,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435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08株细菌,阳性率为24.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G^+)菌为6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26株,占24.1%);革兰阴性(G^-)菌为30.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5株,占13.9%)。G^+菌前3种细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30.7%,对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G菌前3种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40%,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大于80%。57.4%为早期发作的败血症病例,42.6%为晚期发作的病例。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肾病HA、LN、PCⅢ、Ⅳ-C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68-169

摘要:目的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应用价值。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37例,健康体检者25例血清HA、LN、PCⅢ及Ⅳ-C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血清中HA、LN、PCⅢ及Ⅳ-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0.05)。结论血清中HA、LN、PCⅢ及Ⅳ-C检测可较好地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纤维化程度,在肾纤维化的诊治及预后方面有较高价值。

羊水量异常的超声诊断与胎儿畸形的关系170-171

摘要:目的探讨羊水量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本院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34900例20周以上的胎儿,其检出羊水量异常160例,并研究分析羊水量多少与胎儿畸形的关系。结果160例羊水量异常中,羊水过多100例,羊水过少60例,二者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37%、31.6%。结论超声是诊断羊水量异常的首选方法,而且还能发现胎儿畸形,进一步证明羊水量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171-17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本院3年来临床确诊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其肺功能表现主要为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X线胸片、CT及高分辨CT(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HRCT能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636例血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性研究173-175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对636份标本进行血培养,阳性血培养转种后用MicroScan A/s-4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636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5株(10.22%),革兰阳性球菌占40%,革兰阴性杆菌占55.4%,真菌占4.6%,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科的细菌是本院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有高度敏感性,但对常用抗生素有较普遍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检出菌种复杂,耐药率高,应加强血培养中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

两种方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效果比较175-176

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和手工法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CEC)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血常规标本20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并与手工法比较。结果手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93)。流式细胞术的回收率为93.3%,明显优于手工法的66.7%;精密度试验显示,流式细胞术优于手工法。结论流式细胞术在循环内皮细胞检测中优于手工法。

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177-17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44例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于人院时和手术后3~4个月进行CA125、CA199联合检测,并以62例卵巢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结果2项指标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对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提高到91.0%,虽特异性有所下降,但总的准确性提高到81.8%,与卵巢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和判断预后及复发有重大意义。

多指标检测对PNH及AA-PNH早期诊断的价值178-179

摘要:目的探讨CD55、CD59、CD34、网织细胞计数(RET%)、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LP)对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的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敏感指标,进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NH综合征及AA-PNH患者的CD55、CD59、CD34抗原变化关系,RET%、NALP用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记数。结果PNH及AA-PNHCD55、CD59抗原较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NH及AA-PNHCD34抗原较AA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AA转变为AA-PNH过程中RET%进行性增高,相反,中性粒细胞NALP积分在此过程中呈进行性降低。结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以及RET%、NALP可作为PNH及AA-PNH早期诊断最敏感指标,同时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临床研究
Cystatin C和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180-18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尿清蛋白(mAlb)的排出量将12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在HITACHI 7060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上,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终点比色法测定尿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mAlb,酶法测定血、尿肌酐。结果血清Cystatin C与血清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r=0.9326,P〈0.01),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负相关(r=-0.8011,P〈0.01),Scr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6992,P〈O.01);尿清蛋白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清蛋白组在Ccr、Scr没有明显改变时,与对照组比较尿NAG和血清Cystatin C已明显升高(P〈0.01和P〈0.05);120例糖尿病患者尿InAlb、NAG、血清Cystatin、Ccr和Scr单项阳性率分别为53.3%、40.8%、29.2%、10.8%和3.3%,其中仅NAG和Cystatin C2项指标为阳性的例数为零。对20例仅尿mAlb 1项为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显示单用尿mAlb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存在相当比例的假阳性。结论血清CystatinC和尿NAG可作为2个独立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损害,2项指标结合尿mAlb测定对确定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182-183

摘要: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以确定产ESBLs菌株,并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ESBLs总阳性率为17.6%(26/14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22.0%(11/50);大肠埃希菌为15.3%(15/98);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53.8%(14/26)。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对伊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均在80%以上,较不产ESBLs菌株高(耐药率仅为7.2%~28.9%);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也交叉耐药,且耐药率高达80%~93.3%;对氨曲南耐药率为72.7%~86.7%;对头孢西汀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45.5%~63.6%;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及其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常规凝血检查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与评价184-185

摘要:目的自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室内质控血浆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去除溶血、黄疸、脂血和浑浊者)健康体检人血浆50例,经过混合、离心、防腐等处理后定殖、分装和保存,从稳定性和质控效果两方面对其评价。结果自制室内质控血浆方法简单,稳定性好(长达4个月),在室内质控方面与定殖质控血浆效果相似,当PT、APTT、Fib、TT结果失控时能及时反映出来。结论从稳定性和质控效果两方面对自制血浆进行评价,表明完全可用于室内质控,并可降低科室成本。

竞争PCR-微流芯片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185-186

摘要:目的评价微流芯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竞争PCR扩增产物含量的准确性。方法通过竞争PCR-微流芯片法的重复性试验、稀释试验及与竞争PCR-微孔板杂交法、荧光PCR法的比较,判断HBV-DNA检测的准确性。结果竞争PCR-微流芯片法重复性、稀释试验的线性相关性较好;检测线性范围高于竞争PCR-微孔板杂交法,竞争PCR内对照的含量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与荧光PCR法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竞争PCR-微流芯片法是临床检测HBV-DNA含量可行的一种方法。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脉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187-187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搏压(P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独立相关性和新的危险因素。方法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06例,男107例,女99例,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根据结果分为PP≥50mmHg(A组)及PP(50mEHg(B组)。结果A组102例患者中有79例患冠心病,B组104例中患冠心病3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中老年高血压患者PP增大,高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湖北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188-189

摘要:目的调查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通过对3548例HBV携带者进行检测发现,松滋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形式以“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二阳”;HBsAg(+)、抗-HBc(+)3种为主,分别占54、60%、35.34%、9、36%,其病毒载量x±s分别为5.57±1.30(65例)、7、08±1.04(314例)、5、44±1、38(25例)。结论松滋地区HBV感染总体以“小三阳”为主,但小于10岁组以“大三阳”为主。

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190-190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5项免疫标志物(HBV-M)定量测定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评价二者定量检测意义。方法HBV-M与HBV-DNA测定使用同一标本,HBV—DNA采用美国MJ公司生产的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HBV-M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HBV—DNA〈1.0×10^3 copy/ml组血清中HBsAg、抗-HBc含量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含量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降低,抗-HBe含量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HBv-DNA与抗-HBs呈负相关(r=-0.851);HBV—DNA与HBeAg、抗-HBe呈正相关(r=0.916、0.781)。结论HBV-DNA的定量检测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等提供了非常准确可靠的信息。HBV-M的定量检测为乙肝数据化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