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 32-1791/G4 国内刊号
  • 1674-4632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是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科教育、教材教法、独家策划、专题研究、教师发展、热点透视、课程改革、本刊特稿、齐华视点、前沿论坛、卫东漫话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大家
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在“‘南菁杯’全国鲁迅作品教学专题研讨会”的发言4-10

摘要:很高兴来和老师们交流、讨论。老师们在一线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是“伟大”的事业。这“伟大”二字,是鲁迅在《颂萧》中称颂萧伯纳的用语,是鲁迅的思想,不是我当面吹捧老师们的。因为老师们从事教育教学,和鲁迅所称颂的萧伯纳关心青少年二十年后的前途一样;自然,还需要老师们有这样的事业心,有这样的觉悟。教语文,迄今为止,还是要教鲁迅作品。

阅读学情:学生的写作问题状况——“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之二11-15

摘要:阅读,要离学生的写作实践近点,再近点。要问阅读教学的学情指的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的直觉反应是学生的阅读障碍与问题。这是“阅读本位”思维。在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一存在论”语文学观念下,我们的目光要掠过文本,直抵学生的写作实践中的问题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学生具备读、写欲望的情况下,读、写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才可能是高效的。阅读教学的最好方式,便是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状况进行教学。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关注
习惯养成第二天性——新教育实验“推进每月一事”的理论与实践16-30

摘要:今年主报告的文字稿,我是在6月18日父亲节这一天定稿的。今年主报告的主题,恰好真的与我的父亲有关。我的父亲是念师范的,是一所乡村学校的老师。他非常勤奋敬业,一位普通教师,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我曾看过他拉手风琴的照片,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人。遗憾的是,他没有把音乐的才能遗传给我。但是,他送给我了一个独特的礼物:大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亲每天早晨5:30就会准时把我从床上拖起来,做一件我很讨厌的事:练毛笔字。无论是酷热难熬的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冬天,都要千篇一律地临柳公权帖。

推进“每月一事”,重建道德生活——海门实验区“每月一事”行动叙事31-33

摘要:推进“每月一事”,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是新教育人的独特创造。还是在2007年春天,新教育研究院委托海门新教育团队,结合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开始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那年3月,我们在海门三厂小学举行区域“习惯养成教育”推进会。会议出台了《区域好习惯养成教育行动指导纲要》,提出以“每月一事”项目为主要抓手,推进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策略。

学会节水,养成节俭品质——节俭主题“每月一事”行动叙事34-36

摘要:据诸城市城防办信息,因持续3年干旱,截至2015年10月,全市70条河流断流47条,132座水库干涸62座。学生子歌老家附近的吴家楼水库(总库容0.2亿立方米)9月份就干涸了,10月25日,因为没有水,爷爷家的冬小麦无法播种,她提议“开展节水行动”。学生自治委员会接受建议,决定从节水人手,开展节俭主题每月一事行动。一、“挖一眼泉”——目标和阶段10月28日,“每月一事”项目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形成了“节水一节俭”主题“每月一事”行动方案。

浸润阅读,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好学主题“每月一事”行动叙事37-40

摘要:2014年,我们校开始每月一事行动探索,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造就幸福完整的人生。我们架构了一年12个月每月一事的主题,如表1所示。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形成了推进“每月一事”的基本流程:主题开启一主题班会一主题阅读一主题实践一主题展示与评价,并按照这样的序列,开发完整的课程体系。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健身主题“每月一事”行动叙事41-43

摘要:六月份,学校迎来了毕业季。那天,我正思考给这一届的毕业生写点儿什么,敲门声响起。“请进。”我说。“校长好!”声音洪亮,精神抖擞,体魄强健。是谁呢?他连忙自报家门:“校长,我是一年前您教的学生,同学都叫我阿宝。”一听“阿宝”,我就想起来了,这事儿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当时,一位生物教师有事请假两周,学校没有其他教师代课,于是我重操旧业、匆忙上阵。上了两次课,和学生熟悉了,就问问他们的兴趣爱好。问到一个小胖墩儿最喜欢做什么时,他立刻说“吃零食”,周围的同学笑了。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论衡
“轻语文”教学的初步构建44-50

摘要: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低耗高效地学习语文,一直是语文人的追求。近二十年中,语文教学实验与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全新的教学概念与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令语文人尴尬的是语文似乎从未走出“药”到反而病“重”的怪圈,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非议之声也从无间断。即便如此,语文人不忘初心,坚持创新,不断寻找破解语文百年“魔咒”的妙方。而我们最终找到的是一个“轻”字,并由此衍生出“轻语文”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基于“轻语文”的教学模式。

“老大难”:写作教育的百年困境51-66

摘要:1915年,李元蘅先生曾称:“小学教授之难,莫难于国文,而尤莫难于国文科之作文。”1981年,张志公先生再次感慨:“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它为什么会变成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呢?张志公先生接着分析道:“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太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太对头的看法必然导致教学中不太合适的做法。

叙事性作品的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四67-79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三学段分别对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提出了要求。那么,什么是叙事性作品?高林生先生说:“叙事性作品涵盖很广。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应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四类文章。也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仅仅是指写人、记事这两类文章。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看一篇文章是不是叙事性作品,关键要看它的叙事性强不强。叙事者,讲故事也。这就是说,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不管它的内容是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叙事就是“讲故事”,是用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通过叙事方式来传达人生的经验和意义。

“爸爸回来了”——家校共育中父性教育的回归80-82

摘要:父性教育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质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促进孩子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发展。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性教育受到严重忽视,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校共育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家长对父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有针对性的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健全发展。2012年9月,我校构建了家校共育的教育体系,将父性教育的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

班级文化建设新论——在“基因一文化协同进化”理论视域下83-85

摘要: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形成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以来,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已经存在了300多年。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班级文化也应运而生。当前,班级文化建设虽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仍局限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以及途径等方面,而对人的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的理解不甚明晰。本文试从“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的视角出发,理清二者关系,阐释班级文化的建设。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情境
在纵横捭阖之间尽显巧妙——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的教学艺术86-93

摘要:名著导读课,由于其课程深度、广度的特殊要求,往往让人望而生畏。而在刚刚举办的“南菁杯”全国鲁迅作品教学专题研讨会上,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刘铁梅老师执教的一节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却举重若轻,让人听后有一种清风拂面、书香沁脾之感。仔细品鉴,这节课充分展示了刘铁梅老师在名著导读课方面独特的教学艺术。

牵手地方资源,创意游学阅读94-96

摘要:“学校南边的红学公园去过吗?听说最近去玩的人蛮多的。”放学了,几个校长在办公室闲聊起来。“红学公园?跟《红楼梦》有关吗?知名的红学学者蒋和森就是我们镇的。”“要是让孩子们在红学公园读读《红楼梦》,还蛮有意思的呢。”“这个点子不错!咱们可以把周围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对啊,就跟孔子游春一样,我们这次来个游学阅读,可行?”

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的有效理答97-99

摘要:就数学知识本身而言,小学数学课本上呈现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小学数学教学的复杂性,一方面来自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还在于课堂中的意外生成性。《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修订后的改编内容。在小学,通常用“可能性”替代数学术语“概率”。概率论是研究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分支,它探讨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模式和方法。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视野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在南师附中IB国际部办学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100-105

摘要:能在此致辞是我极大的荣幸。开始之前,我想向参加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IB国际部办学十周年纪念的葛军校长、龚燕主任以及全体师生表示衷心地祝贺。为大家能够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不断的思考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再次表示祝贺。我将先就美国中小学教育作一个简要介绍,然后希望大家都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这样我才能更好地聚焦你们感兴趣的话题。

多情师生无情世——老金与学生的二三事106-108

摘要:高中课本有《金岳霖先生》一文,教读之余,意犹未尽,试杂取种种掌故之书,专采老金与学生互动的故事,连缀成下文,补充给学生,并指示要点在于为何——应了一句网络语——“情感的小船说翻就翻”。金岳霖先生一生不少美谈,其表面上的痴、愚、直、憨的质地,正在于性情之率真、透明,是个心无渣滓而又多情的人,与林、梁筑邻而居,终身不离,三角也成美事美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掌故,同样见此。金先生有三大得意弟子:沈有鼎、王浩、殷海光,三人都成为逻辑或哲学领域大有成者。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外国中短篇小说阅读与欣赏”系列讲座之二109-120

摘要:在“外国中短篇小说阅读与欣赏”系列讲座之一中,我讲了契诃夫的三篇小说,第一篇(《男孩们》)讲的是成人世界是如何摧毁儿童世界的,第二篇(《沃洛嘉》)是讲女人是如何摧毁男人的,第三篇(《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是讲男人是如何摧毁女人的。那么,上帝造人,难道就是让我们互相折磨、互相糟蹋、互相毁灭的吗?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