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前沿论坛、热点对话、课题研究、教育评论、管理智慧、教师发展、学科教育、教材教法等。
  •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674-4632
  • 国内刊号:32-1791/G4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401
  • 创刊时间:200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大家

怎样读陶行知——《志愿者文化丛书·陶行知卷》导读

摘要: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平民教育,大概都知道陶行知。郭沫若有言:“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这或许有些夸张,但强调陶行知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还是符合实际的。陶行知于1891年10月18日诞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农家里。16岁在稣教内地会所办的学堂读书时,
4-16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关注

写作文与说人话

摘要:自退休以来,所订的报刊逐年减少,至今只剩下两种,其中一种是《文摘周报》。最近在2014年2月28日《文摘周报》头版发现如下一则消息,顿时觉得这份报纸没有白订:
17-19

追梦路上新的里程碑——在海门市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摘要:召开海门市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一方面是要寻找到新教育新的“生长点”,破解新教育继续前进的“密码”;另一方面,要把新教育与海门教育深度融合,以新教育来统领未来海门教育的持续发展,把新教育作为进一步提升海门教育品质的有力支撑。
20-29

生命叙事——新教育人的行走方式

摘要:新教育实验作为一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已经走过13个年头。已逾十万之众的新教育人,具有独特的行走方式——生命叙事。迄今为止,新教育共召开了13届年会。在每届年会上由朱永新老师所作的主报告中,“生命叙事”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足见其在新教育话语中的分量。
30-32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论衡

语文预习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摘要:预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意识,可谓源远流长。《学记》中就有“预”原则,其本质是主张一切教学的启发诱导、长善救失都必须有“预”的意识。在近代,预习更是人们普遍看重的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预习行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33-37

“学会关心”视野下的乡村德育转型

摘要:一、“学会关心”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并在很广泛的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他强调,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
38-43

微课程开发的“关键词”

摘要: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横空出世了。什么是“微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杨文华先生给出的定义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面向学生成长需要,而自主开发的一种个性化的微型课程。”由此展开,其关键词应当是:自主、个性、细微。
44-46

课程多样化及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长期以来,“一考定终身”束缚了我国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而考试决定了课程的同质化,因此,破解课程同质化也就成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造学校特色的一项具有核心价值的工作。
47-51

中国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一、学生不懂中国画是对文化传承的警示几年前,一位很有名望、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书画收藏家回家乡举办个人收藏画展,展品中不乏诸如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陆俨少、徐悲鸿等大师级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因地处县城,这样档次的画展十分罕见,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其中,有不少是中小学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参观。
52-55

助词“得”字浅析——兼谈其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得”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频繁,在不同的语境下,其读音以及语法特点不同。作为助词的“得”,一般而言,出现在中补短语中。而中心语的谓词性,决定了“得”字之前要么是动词,要么是形容词。
56-60

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创新

摘要:情境,是一种优化的、广阔的、亲和的、富有情趣的教育环境,是有情之境、活动之境,它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现了人(儿童)与教育环境的全面和谐的统一。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境,更关注活动情境中幼儿的创新实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创新实践,正是基于情境中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的活动。
65-67
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情境

童诗,儿童语言的弥漫

摘要:童诗是诗歌大家族的一员,也是儿童文学大家族的一员。童诗有别于诗歌一般性特征之外的适合于少年儿童审美欣赏的特点,尤其是语言表达上有它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即儿童化的表达方式。不难发现,童诗的语言总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儿童语言的特点,即表现出语言的儿童化。所谓语言的儿童化,是指符合儿童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语言,是浅显易懂,使儿童阅读起来感觉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语言。童诗语言的儿童化,
68-77

我和我的语文

摘要:我是一个敬畏汉字的人,因为渺小,所以敬畏。那么多古老的方块字,竟然能静守数千年的岁月而不变其形,不失其义,不乱其心。那么多静默无言的汉字,都镌刻着一段历史,缭绕着几许烟云。有的人一生如一字,但更多的人一生不如一字。每念及此,敬畏之心日隆。
78-85

两片叶子——《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法尝试

摘要:《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的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作者用苦涩的幽默,讲述了一个含泪微笑的故事:三个怀揣着艺术理想的青老年画家,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了挫折与不幸,但在如此逆境中,人性之美、
86-90

在阅读、发表、研究中“教”写作

摘要:在一次作文教学的研讨会上,有教师指出,“作文中的‘教’是次要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我则坚持认为:写作还是可以教的。提出这样一个命题,说“可以教”似乎有点保守,说“还是可以教的”则多少带些无奈,当然,也难免招人误会: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是有点居功自傲,或者自以为是?
91-95

生日赠诗:“诵”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摘要: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积极倡导的儿童生活方式。其中,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是一种仪式,把最合适的诗歌在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送给适合的孩子,润泽、丰盈孩子当下的生命。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和情境诵诗。这其中,
100-103

那一棵生命树——《银杏,我心中的那棵树》课程研发

摘要: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银杏树的枝杈上冒出了嫩绿的小芽,仿佛给银杏树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绿纱。过了几天,小芽长成了小扇叶,翠绿嫩黄,生机勃勃。如丝的细雨落在叶子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回荡在校园上空。
104-107

“玫瑰丛中的尖刺”——结合男孩特点谈班级管理

摘要:中国大陆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撰文提出一个论点——男孩危机。所谓“男孩危机”,是指男生在学业、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女生的现象。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