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理论研究、学术争鸣、区域教育文化纵横、经验推荐、动态信息等。
  • 主管单位:贵州大学
  • 主办单位:贵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4-7615
  • 国内刊号:52-5031/G4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80
  • 创刊时间:200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46
  • 综合影响因子:0.16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本刊特稿

刁培萼教授的遗产是什么——用思维完成一个人

摘要:我刊顾问刁培萼教授于2014年1月8日去世,这位勤于治学可敬的老先生,在新年伊始,终于永远停下了他写不完的书稿,放下了他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牵挂和思考,远行天国。刁先生从我刊创办担任顾问至今,从未懈怠过对我们的关注和指导,尤其是刁先生严谨治学,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以及多年来给予我们的无私关怀和帮助,令我们感动和难忘!我们为失去一位好师长而痛心;我们为失去一位好朋友而哀泣。对刁先生的离去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在此特请我刊另外一位顾问,刁培萼教授的学生毕世响教授,撰文纪念。
1-3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名家论坛

“中国梦”的思想解读与儒家的历史使命

摘要:本文从倡导的“中国梦”的主题入手,着重解读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当代儒学在中华复兴事业中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梦”的思想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①和的记者见面会上已经提出,但由同志加以明确化和系统化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十八大报告中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出来的,其中有十六个字即“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自于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其“一以贯之”之道是儒学的“仁爱”精神.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与仁爱精神,正是“中国梦”论述的思想来源.因此,可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的形上道体概括为“仁爱为本”.这正是“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根本所在.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这8个字基本属于形而下的器用层面,而“法治”是贯穿其中的中心观念.重视“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同志一贯的执政理念,也是他阐述“中国梦”时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的形而下之器即制度之用概括为“法治为用”.综合而言,可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爱为本,法治为用”,简称为“仁本法用”.“仁”是道、是体;“法”是器、是用.“仁爱为本”所继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精神,体现了从传统民本仁爱走向现代民主仁政的治国之道;“法治为用”所体现的,则是现代社会的有效治理方式.最后,本文从推动民主仁政、提升全民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的道德正义方面论述了当代儒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肩负的历史使�
4-10

杭州天真书院的历史沿革及功能转化

摘要:本文以日本所藏孤本《勋贤祠志》及2012年海内绕该孤本而发表的三篇很有分量的论文为基础,对天真书院作了细致的史料梳理和初步的史实考证.认为从“仰止祠”到“勋贤祠”,并非简单的名称之变,而实为内质之变.“仰止”推崇的是包括“立言”在内的立体的学者型的阳明形象,而“勋贤”关注的则是以“立功”“立德”为重点的事功型的阳明形象.
11-20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北宋四明地区教育述论

摘要:宋代四明地区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北宋前期基本沿袭唐代的教育规模,庆历兴学才是明州教育走向繁荣的转折点.在朝廷政策的鼓舞下,特别是在王安石的直接推动下,“庆历五先生”相继执教乡里,四明地区的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四明地区通过教育及士人的交游,逐渐激荡成为一个文风鼎盛的地区.
21-25

论中国传统家教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26-30

老区高校对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革命传统文化是我党创造的先进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老区高校在传承创新革命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并独具优势.通过挖掘、整理、提炼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其职能使命.在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可避免大学的同质化发展.在促进老区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时可推动大学自身形成区域文化的中心.
31-33

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

摘要:以惠州学院为例,对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生物师范生认知不足,专业认同度低,生涯意识不强,就业观念不当,学校尚未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等.通过分析认为: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加强个性化指导、务实专业基础、加强生物师范生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复合型培养模式等对策,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做好准备.
34-37

创业教育的贵州困惑与路径

摘要:创业教育对推动创业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密切联系;其次依赖网络调研结果,分析了贵州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现困境;再次对贵州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最后阐述了创业教育的贵州样本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意义.
38-42

基于积极心理学化解校企文化对接对高职教师的压力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入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了校企文化对接中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及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这种压力的对策措施.
43-45

人类学视阈下高等院校的彝学学科建设——基于毕节学院的思考

摘要:人类学视阈下的彝学是后现代学术发展开辟的一个新领域,自招收博士研究生开始,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彝学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且持久的过程,当前应该就彝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基础、彝文古籍藏量丰富的优势和彝学研究逐渐趋热的形势,重点从古彝文计算机输入法软件的开发运用、彝文古籍的收集与翻译、彝族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打好彝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46-50

论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

摘要:阿德勒是奥地利的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论述的人格教育目的观颇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使之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无论是对人格教育的理论,还是对人格教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51-56

美国实用主义法学教育对我国法学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美国实用主义法学教育从社会需求出发,大力促进了法学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了美国法治社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法学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致使法学专业就业率普遍走低,也给我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从美国的法学教育中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学职业教育之路.
57-60

以新文读为借鉴看对外汉语中语音习得的认知规律

摘要:在二语习得中,习得者通常会出现中介语、混合语揉融现象.通过对文白异读现象发生的解释,可分析出习得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语音错误以及原因,并揭示出人们在学习或者模仿语言时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由此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二语习得者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迁移方式,这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非常有利,同时也能帮助汉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
61-63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古今中国国家教育理念研究——基于“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的视角

摘要:教育理念是人对教育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因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虽然,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发展变化的,但一个国家的国家教育理念是统治者的教育理念,并随着统治者的更替而变化.国家教育理念无论伴随着统治者的更替知何变化,它的核心始终是关于“培养人”的思想,主要回答“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古今中国政权的改朝换代,国家教育理念始终围绕“培养人”不断地变化着.
64-68

概念、派别、批判: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七个派别,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建树,但也值得进一步推敲、完善.历史派的贡献在明确教师的职责方面;应然派在高尚的道德诉求为价值依归等领域有着闪光之处;实然派的优点在于现实可行性上;适然派主张适然样态既有现实性又涵盖了较高的价值诉求,但如何做到?教师执业的规范、度量如何划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比较派在借鉴西方的信息、先进思想方面有可取之处;综合派集其他四派之精华,但未能找到师德的理想样态和合理考核体系,以及大体阈值;国外的研究重“才”而轻“德”,不适合我国国情.故该课题有待深入研究.
69-73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教学教改天地

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高校都将其看作是一门学业课程,多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其情感体验和实践行为.在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把理论概念的记忆转为注重学生情感和行为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改变,积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校园,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践行.
74-76

论区域社会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理念

摘要:高校呼吁实践教学的声音不断,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也设置了实践学分,但如何真正地践行实践教学,却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至为薄弱的环节,其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改变.凯里学院历史学专业域社会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由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践环节组成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了从单一课堂走向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田野调查使学生在团队协作的实践中掌握文献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逐步培养其利用搜集到的民间文献提出各类、各层次学术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的能力.田野调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训练,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77-83

高校心理健康与教育公共课教学效果评估研究

摘要:大学生评教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授课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剐差异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研究意在探索当下的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以期有所改进。通过采用SEEQ问卷(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问卷)对贵州大学的文、理、工、农、艺五个学科的一、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展开调查,以其探索贵州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教学平均数、方差、交互作用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不同学科、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对评价大学心理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差别,表现在不同项目上;(二)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学科、年级、性别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但不显著。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