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名家论坛
老师和学生——在“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上海站的感发1-5

摘要:很高兴参加“爱飞翔”活动。四十多年前,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乡村教师,没实现。那个时候我是知识青年,后来才在一家国有企业子弟中学当了老师,然后从中学老师的岗位上以同等学力直接考进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然后留下来当大学老师,我跟诸位是同行,所以,今天不是讲课,是跟同行的交流。

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两点思考6-9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各省市区都在讨论所谓“核心价值观”问题,列出了组词各异的各省市区“价值观”的核心词,例如北京总结的“北京精神”(或曰“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词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总结的“上海城市精神”核心词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浙江总结的“浙江人的价值观”的核心词是“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甚至军队也在总结“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在总结“政法干警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似乎每个地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于是各种似曾相识的价值观词语漫天飞舞,眩人耳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9

摘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德育困境破冰与德育文化指向10-12

摘要:较长时间来,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与实际践行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德育工作者素质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德育行为与期待效果相脱节的德育困境破冰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德育的内涵价值、思考德之能力建设的改革指向、寻求文化时代德育的智慧路向,是德育困境破冰问题之关键,因为德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棋子",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先行。

论技术时代的人文教育及其意义——以高等教育为例13-1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化及其相关问题日显突出,尖锐技术不仅规定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着教育观念与人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的教育与教学里,充分开展人文教育,才能有效地克服与纠正人的教育的技术化及其弊端,进而促成人向自身的本性的回归,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19-19

摘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何谓知者?何谓仁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为大智慧,非为小聪明。知者便是那些对自己、对人生、对人性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的人,并且因智慧而超脱;仁者,古人常说:仁者无敌。何谓仁?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路径依赖理论下的高校德育力量耦合20-23

摘要:面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的德育工作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积极创新机制,探索路径选择,通过内容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和多场耦合等形式充分发挥德育力量的合力作用,使高校校园价值追求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事实论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意义24-2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理论论据及理论教育的同时,也不应该偏废事实论据和事实教育的疏导功能。事实论据所提供的感性体验或间接的感性体验更容易进入对象的心理结构,并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富于感染性、形象性、生动性。此外,事实论据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性,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信度的关键因素。因此,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进行有效的事实教育对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课堂文化功能27-30

摘要: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探讨课堂文化的功能:濡化功能和涵化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希望能引起对课堂文化的重视。

社会地位与家庭教育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31-3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富分化,这种贫富分化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同时,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教育对个人各方面素质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教育投入也越来越成为家庭投入的重要支出部分。为此,社会地位和家庭教育投入成为当前社会两个热点话题,而两者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社会地位影响家庭教育投入,家庭教育投入反过来影响社会地位的形成。因此,探究社会地位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文化精神的构建支点与育人途径探析37-39

摘要: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凸显了大学文化精神的根本属性。通过探析大学文化精神这一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认为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提出了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大学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高校教学导师制之实践路径与运行机制探析40-43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大提高,为完成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与身份定位,借鉴与移植西方教学导师制,加强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清楚认识教学导师制的演绎历程与作用,积极探索教学导师制的实践路径与运行机制,对于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促进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亚太大学联盟”的发展与成就44-46

摘要:亚太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of Asia and the Pacific-AUAP)于1995年7月28日在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立。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8名大学校长、副校长参加了成立大会。在过去十六年中,亚太大学联盟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4月,其正式会员学校增加到216所。亚太大学联盟为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略论玄学意识与嵇康的诗作47-49

摘要:诗文创作大都与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思想特色,往往会在其诗文创作中表现出来。作为处于玄风盛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着强烈的玄学个性,在一定层面上显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岜沙”的文化定位50-53

摘要:贵州省从江县有一个神秘的苗族聚落,叫"岜沙"(当地音读"bia sε")。当地人说,"岜沙"是苗语音译,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但是,在黔东南苗语中并没有"bia"这个发音。从意思判断,"岜沙"应该源自苗语"bi sai"。"bi"指"山坡","sai"意"荫茂",按修饰语后置于中心词的苗语语序翻译,就是"草木茂盛的山坡"。至于"bi sai"为什么会变成"bia sai",这主要是因为苗族在传播稻作文化的过程中曾与古越族结成苗越族群的缘故。"bia"是古越语,"sai"是苗语,两者结合起来才形成"bia sai"这个苗越混合语。笔者认为,"bia sai"是苗越两族共同传播稻作文化的历史见证。

奢香驿道文化与保护54-58

摘要: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京陵告状得胜回黔,面对朱元璋承诺"开驿传以供往来",遂以贵阳为中心开辟和整修驿道:东通偏桥连湖广,北过湄潭下重庆,西经威宁上云南,西北过赤水而达四川,在水西则置"龙场九驿"。"道大通而西南日益辟",以至明朝从湖广、四川、云南和广西四行省割地新建贵州行省。奢香古驿道为开发贵州立下了千载之功。岁月悠悠,奢香古驿遗山野,其中大多路段和周边遗物已被严重破坏,亟待强力保护。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评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价值”59-64

摘要:"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人们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何在?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段[F1]分析方法,就能看穿"普世价值"不过是一种罩上神圣光环的资产阶级的谎言,在学理上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伪概念。其实质就是宣扬早就失去其原有积极意义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妄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和人权,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达到"西化""演变"中国的目的。

“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当下措施65-69

摘要:"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立论的根据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表现为类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的本质力量也应随之不断地完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一个决定性条件,意识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建设要注意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加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对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全社会动态地强化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大众心理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之美,加强人的意识修养,彰显人的内在美,强化对人的非本质力量的"审"视,积累本质力量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