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名家论坛
中国教育新动向 普及儒学新载体1-3

摘要:当今,中国教育的新动向,一是体制内教育,在努力摆脱“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弊端,逐步恢复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二是民办教育的新发展,在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教育行动方面,醒得早、启动快、效果明显,为体制内学校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中国的教育理应站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必须尊重群众和民间教育的实验和创造,才能椎动体制内外的各级各类学校遥相呼应,长善救失,共同为创建21世纪的中国教育携手前行。

漫说道德文化4-7

摘要: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道德起源标志着人类社会关系的真正形成。人类文明是道德不断完善的结果,没有道德就没有人类文明。道德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精髓。道德是一个社会得以存续的纽带,在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复兴既要有经济的腾飞,更要有道德文化的发展、繁荣。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教化、“归化”与文化——清代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地区与法律有关的教育文化事象8-11

摘要: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学校教育的思考12-15

摘要: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特定的文化传承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主要有火塘、村寨中的活动场所、节日庆典、传统集市等。然而,在社会的变迁中,传统的家庭文化传承场逐渐瓦解,社区的文化传承机制和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

身体改造:清末民初的军国民运动与国民觉醒16-22

摘要:近代中国是历史上“身体改造”最为激烈的时期。本文以清末民初的军国民运动①与国民觉醒为视角,考察了军国民运动给国民身体改造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军国民运动以国魂为召唤,以身体的军事化开发、改造作为诉求和主张,毫不遮掩地呼吁中国应该将身体视为国富民强的根本基础,引导着对国民身体加以国家化和社会化的意图,这标志着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作为思想核心的中国近代身体观开始正式形成。

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在贵州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活动23-26

摘要:文章在对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实验运动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并以“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为乡村教育主旨的黄质夫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在贵州榕江的教育实践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并结合实际对其现实借鉴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目的是通过论述与讨论,汲取其实践经验与思想精华,服务于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事业。

桐城派经世致用思想与近代中国外语教育启蒙研究27-32

摘要:经世致用思想既是桐城派的文风,也是一种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晚期桐城派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他们引进西学,译书办报;设立方言学校,派遣学生留美学习,创下中国留学教育史先河。也为早期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传统书院中设立了格物、算术等西学课程,又开设西文、东文学堂,延请外文名师授课,亲自出国游学考察等等,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启蒙与发展铺设了道路,也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略论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义学教育33-38

摘要: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义学教育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到逐步发展,并且呈现出以官办为主、空间分布广泛、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阶段性波折、在特定的教育目的下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等特征。清代清水江流域义学教育的发展对清水江流域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

八音坐唱——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39-43

摘要:“八音坐唱”因用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其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经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儿童的启蒙知音,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及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黔西南州“八音坐唱”的探究,旨在挖掘其对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价值,并期能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44-47

摘要:本文试图把握时代脉搏,从挖掘中国古诗词渗透的人文内涵入手,通过探究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阐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研究48-51

摘要:创业教育成果推广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内容,并对当前推广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继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成果推广方案,以望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对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方法的几点思考52-55

摘要:目前,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评标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评估法,这种评标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且不利于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合理公平竞争。本文通过阐述综合评估法在评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的优势以及可行性,提出我国高校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应当推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这样可以对高校建设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建筑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

贵州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56-59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贵州省专门为大学生建立了创业园区。了解这些创业者的情况,有利于准确把握我省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抓好大学生创业就业这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本文通过对贵阳市两个创业因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贵州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探讨60-64

摘要:“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社区文化转型应该坚持多元取向与一元导向相统一、外灌与内生相统一、层次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具体的实践途径有:完善“村改居”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为文化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制定“村改居”社区的制度规范,为文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思想文化教育,为文化转型提供精神条件;开展“村改居”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江兆旻话剧创作的理论蕴含及其审美特征65-69

摘要:对江兆旻话剧创作的理论蕴含及其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摒弃闭合的、程式化的舞台结构,是融入现代传媒话语元素与形式,奠定叙事理性与叙述情趣的完美结合。完成个性化呈现与受众的开放性参与,不仅造就了江兆曼话剧创作的理论蕴含及其审美特征,也为时下话剧的大众化传播和产业化运作提供了启示。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从《百苗图》看18—19世纪贵州各族渔猎生计方式70-74

摘要:《百苗图》的原作者是清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该书是他在整理典籍的基础上辅以实地调查资料写成的贵州民族志专著。多有对贵州各民族生计方式的记载,尤其对当时的渔猎生计方式也有较详细的反映。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百苗图》的文字记栽与附图,以期复原贵州高原18—19世纪时期各民族的渔猎生活状况。这对于探讨贵州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发展演化,推测贵州早期生态环境的原生面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清史稿》经纬度数据偏差的解读——以《清史稿·贵州地理志》为例75-79

摘要:《清史稿》是按照正史体例撰写的清朝断代史未定稿。该书第一次在部级的断代史中收载各地治所的经纬度数据,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书收载的经纬度数据出现偏差。本文仅就其“贵州地理志”的经纬度数据偏差加以解读,探明偏差及错误的原因,以利读者正确使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教学教改天地
课堂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80-83

摘要:课堂学业情绪是学习者在课堂情境下产生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课堂学业情绪研究对增强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课堂学业情绪的个体因素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和成就目标等方面;影响课堂学业情绪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内容、教育情境等方面;且环境因素通过自我认知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