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名家论坛
中国历史人物和地方教育文化研究中一个尚待辨析的问题——张謇“教育家”“‘父’教育家”探讨1-6

摘要: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跟着吾师去思——教育可归结为思维教育7-12

摘要:从1985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到2010年的《追寻发展链:教育的辩证拷问》,刁培萼先生又经过了25年的再次积淀,为中国的教育学,提出了“教育可归结为思雏教育”的论断,这既是能够代表中国教育学发展水平的言说,又是为当代教育学者指路。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论文化贸易的必然性13-17

摘要:文化贸易有着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特征与客观规律,需要认识并遵从这些规律。其产生与运营的必然性在于经济发展、全球化、技术革新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四个维度。

以社区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18-21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特定的生境是其特定文化产生的基础,文化的传承要靠教育。但在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学校教育大都以主流文化为主,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通过社区教育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其不至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湮没于主流文化。

农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22-27

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成本收益预期、风险认知、子女现实条件及家庭资源禀赋等方面分析中职教育决策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从社会关系人和组织的影响角度分析主观规范的影响因素;从对子女顺利完成中职学业的期望、家庭社会经济条件支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家庭社会资本以及政策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认知分析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引导形成积极的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提出积极引导农户做出理性中等职业教育决策的建议。

“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8-32

摘要:本文在阐述“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内涵的的基础上,探讨和介绍国内“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成功做法及经验,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了“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33-35

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深入分析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详尽剖析当前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着力提出了加快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贵州省黔东南的调查研究36-41

摘要: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42-48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从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学院自身生存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综合分析,在独立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既必要,又具紧迫性。文中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剖析和研究。

隐语行话的“破解”——略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49-52

摘要:隐语行话是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主体是某些民间社会集团或群体,外部人员一律被排斥在外;它被创制和使用的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满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隐语行话具有表达、掩饰功能和隐蔽性、秘密性的特征。于某种程度上说,隐语行话不是独立的语言,是对民族共同语的一种“反动”,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隐语行话经历从创制到“破解”的过程,共同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的思维方式使社团外的人有破译隐语行话个别词汇的可能,频繁的社会接触,使隐语行话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从而使其被破解的机率增大。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模式多元化探索53-58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样性文化资源富集的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贵州逐渐形成了适合本省实际的多元文化保护模式。这些保护模式各具特色,比较和总结其实践经验,对于创新民族文化保护理论,探寻科学的民族文化保护方略都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59-61

摘要: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城市精神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摇篮,以时代精神为号角,以民族精神为基石,以地域特色为个性、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精神有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途径在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提升市民素质,奠定民众基础;推动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等。

论早期贵阳城市的兴起与文化基础62-67

摘要:文化和它衍生出来的环境,始终在贵阳不同时期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郡国并存、土流并治的格局,助推了黔中地区人类早期城邑聚落的萌芽。魏晋之际大姓势力的崛起,频繁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为贵阳地区早期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经济与文化基础。唐代推行羁縻州制,从制度文化上给予了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贵阳地置矩州,一直延续到宋代,直至明初建省,这种局面才发生改变。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泰州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兼论泰州教育文化史上的四种精神68-71

摘要:泰州教育文化是古今泰州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教育文化。泰州教育文化历史久远,素有尊师重教、勤学苦读、虚心好学、注重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形成泰州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这主要表现在:重教兴学的尚文精神;勤学苦读的学子精神;学高身正的大师精神;注重平民教育的民本精神。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72-75

摘要: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呈现的不合理性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因素,即政策因素、管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疏导途径,包括加大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以及增加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教学教改天地
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问题研究76-79

摘要:对大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感进行调查并就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课堂焦虑感可以分为性格型焦虑和环境性焦虑。他们之间呈正相关,并且都与学生口语水平呈负相关。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教师加深课堂环境因素的认识,创造更为宽松有利的外语教学环境。

建设项目管理课程“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创新80-83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必须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及其强化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和学生的需求特点,通过长期教学总结、探索和改革,得到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创新模式,以此达到强化教学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方法、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生态建构研究84-87

摘要: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象过程中提出的课堂生态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生态的理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生态和谐的基础。以此为路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生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建构思路,既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生态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