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 52-5031/G4 国内刊号
  • 1674-7615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文化论坛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学术、高等教育、教育史论、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编辑与出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_“学科与专业”专题、教育史论_“欧美教育”专题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名家论坛
文化兴校 文化育人 文化天下1-4

摘要:教育文化的勃发,根源于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理念的使命,源自于教育文化的结晶。文章站在理性与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文化天下”这一主题进行了精辟独到、鞭辟入里的论述,认为文化兴校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战略,文化育人是文化天下的至要,文化育人拉开了文化兴校的序幕,文化兴校战略架构起了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天下是赢得教育文化不朽的境界。

农村教育的理念和理想5-12

摘要:农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起着支撑作用。重新确立农村教育的定位,价值与目标问题,应该是当下中国农村教育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农村本土文化的重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相互补充与推动。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13-19

摘要: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理论探索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20-27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但作为教育体系的确立,需要完备的支撑条件,其职业教育的运行才能够显示其生命力。学校义务教育与劳务市场的形成是建构我国职业教育的必要前提,而其技术设备的更新、行业结构的改组和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等因素就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充要条件。这些要素乃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应当具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大学社会责任的祛魅28-32

摘要: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大学责任既不同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又超越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的社会责任有边界,又是有序的、发展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才能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服务和引导社会的发展”的使命。

精神:教育的存在之基33-37

摘要:人不仅是生物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是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存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人提供获取物质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于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在于引导人认识自己的价值,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完善。

我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作用和途径探讨38-42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公民意识(公民状态)是指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政治或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即一个人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文明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多管齐下,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都应肩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学术争鸣
应试教育制度的文化反思43-46

摘要:应试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现象或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非正式的、隐性的制度,由一些包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隐性规则系统组成,深刻调节着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特质——天人协调、取象比类、崇德利用、贵和持中,以及其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了应试教育制度的生成,制约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发展路径。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论阈分析51-56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均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历史层面来讲,要总结、归纳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体系性特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反从民俗审美的层面来研究、探讨、总结、归纳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既具有科学意义,又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对建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极为重要。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57-61

摘要: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施并收到实效。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类型与样式差异很大,各民族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但教育为现实服务却是一致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活动不能有效的兼容,而使得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需要大胆改革,走出自己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苗族“滚山珠”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探讨62-66

摘要: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部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论现代语境下民间博物馆之现状及发展路径——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67-71

摘要: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个案,针对当前我国民间博物馆存在的种类繁多但东西分布发展不平衡、运作灵活但办馆理念不明晰、潜力较大但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民间博物馆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以服务民间社会为目标,并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合理平衡、持续有效和有序的健康发展。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鸣性问题探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72-75

摘要:加强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应从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着手。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为例,说明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增加人文社科课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关注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历史逻辑演进着手,加大课堂的共鸣性。

基于智力资本的学科建设效率的DEA分析模型76-80

摘要:将智力资本概念引入学科建设过程,构建基于智力资本的学科建设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再利用PCA(主成分分析)和DEA(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借助线性规划求解功能对贵州省部分省级重点学科智力资本运作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便可知哪些学科合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使投入产出绩效达到相对最优。

文艺学教学的创新性实践——以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调查评估为中心81-83

摘要: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科研的实情,文艺学教学的创新性实践从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建立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调查评估机制,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实践来揭示创作与市场的内在关联,使文艺学原理与文学实践有机结合、互相推动,从而制造一个观察文艺发展的睛雨表,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个操作平台。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实务鉴览
喀斯特山区的绿色希望之歌——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纪实84-89

摘要:贵州是全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深的省份,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正逐渐缩小,并且危及长江和珠江下游生态安全。解决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石漠化治理的科研开发工作。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王阳明论立志与主一90-98

摘要: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深远历史影响——以黔中王门为中心视域的考察99-106

摘要:“龙场悟道”乃是中国思想史叙事结构最值得纪念的象征性事件。它不但标志着王阳明已突破了生命磨式的大关大隘,实现了个人心性体验上的大跨度飞跃,而且也预示了全国最早的地域性心学学派——黔中王门的形成,影响后世可谓既深且远。贵州思想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实大有赖于王阳明在当地的讲学弘道活动。历代地方学者大量与心学思想有关的话语言说,已构成明显的价值与知识互动的连续性学术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