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6-10

摘要: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教学文化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文化本质的探索、教学文化重建的探究和文化影响下的教学变革的探究以及深层次教学文化的探究。针对教学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明确教学文化研究的内涵,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转变研究视角,提高研究者素养。

挫折教育研究的脉络及趋势--基于CNKI 2000-2019年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11-16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9年有关挫折教育研究的189篇核心期刊,进行文献计量与多视角分析,可以绘制出挫折教育研究的文献互引图谱、作者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据以揭示21世纪以来挫折教育研究的基本主题包括挫折教育的类型、挫折教育的阶段划分、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挫折教育的意义等;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有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意志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等;未来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挫折教育的阶段性实施、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挫折教育研究和挫折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等。

从“数学信念”到“数学世界”:数学教育的新视角17-20

摘要:数学信念已成为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以往的研究通常较为重视个体的数学信念类型,而忽视这些信念产生的原因。由“经验空间”概念引出“数学世界”的概念。“数学世界”的概念对教育的启示在于:对一些教育现象的诠释,对数学教学的启示,对数学信念研究的启示。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1-28

摘要: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是儿童科学学习过程的两大基本内部组成要素,而学习情境和教师指导是影响儿童科学学习过程的重要外部因素,四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共同对儿童的学习过程发挥作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等在不同的科学学习情境(科学自由探究活动情境、低结构区域活动情境、高结构集体教学活动情境)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儿童的学习方式具有情景性和组合性。儿童在低结构区域活动情境中更多采用深层取向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指导行为密切相关,但并非教师所有的指导行为均有利于儿童的科学学习。据此我们建议设计情境与控制材料,在思维参与中获取科学经验;基于经验并挑战经验,在深度学习中亲历完整的科学过程。

从儿童权利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29-35

摘要:“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入便宜园”,充分保障每一位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不充分、盲目发展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法律保障与惩戒机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基于STEM教育的工程思维培养36-39

摘要:STEM教育是基于解决问题、基于工程设计、基于建造产品的学习,是跨学科的、开放式的学习。学生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学科知识,以真实问题和建造产品为驱动,在工程实践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开展工程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活动中,培植了实践性思维,激发了设计性思维,促成了构建性思维,能够达成培养工程思维的目标。

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40-44

摘要:真实性学习围绕真实的任务和真实世界的问题而展开,其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学生需求与兴趣的保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校本”为前提,以“生本”为核心,以“生活”为导向,坚持课程审议原则,要有系统性。在路径选择上要围绕“抛锚式”课程、“实验”课程和“游学”课程展开。

课程内容的重构:方式、特征与模式——基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质性分析45-5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重构决定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知知识或经验的范围与深度。目前对于教师如何将法定文本的官方课程内容重构为学生自身能理解和可感知的经验性内容尚缺少系统和完整的揭示。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30位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访谈以及对访谈材料的编码和处理发现,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重构遵循特定的方式,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但也存在着方向不明确、随意性较强等问题,因此应从教师角度加以关注。这是因为教师作为能动的主体,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和影响要比任何方法、比任何课程内容的呈现更具有渗透性,也更为立体。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概念体系建构与教学价值51-55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整体把握科学核心概念,突显“层级结构”,建构小学科学课程概念体系,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分解概念入手,以科学事实作为载体,自下而上逐级建构核心概念,使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内容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强化各领域间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科学认知结构,促进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性质、框架与组织策略56-59

摘要: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具有经验性、实践性、个体差异性、弹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在框架设计上,可以围绕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可采取整体连续组织、先后顺序组织、横向扩散组织等三种策略。

中小学生户外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香港长洲岛探究为例60-64

摘要:将户外移动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应用于“视像中国”项目香港夏令营的长洲岛探究活动中,开发名为“长洲岛研学”的APP作为户外移动学习的主要环境,设计“m-inqUiry”户外移动探究活动流程作为长洲岛探究的活动指引,学习者是来自上海、佛山、唐山、井冈山四个地区的中小学生。户外移动探究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者与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场景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探究学习活动过程、户外学习支持服务等五个部分。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举措探析65-68

摘要:我国新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新工科建设应时而生。面对新工科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应深刻认识自身发展态势,明确新工科人才特征,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以协同发展为共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体系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主要举措。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三创”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69-7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新工科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及培养“三创”意识为前提,是学生科研能力、适应社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基本保障。因此,合理构建“三创”教育体系,应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完善“三创”教育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建设,以促进我国新工科教育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74-78

摘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应采取重视招生工作、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实践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策略,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教育探索杂志德育研究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79-84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从早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从全面全程抓起,而且要在全员共抓的前提下,注重夯实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运用“八个讲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武装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让“七个统一”“三重角色”全面发挥引路导航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需求;推行“八从八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化行;等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文化实践路径85-9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注重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在人与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实现文化互动。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时代境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出发审视人的文化困惑,主要表现为人在认识活动中文化诉求的含混化、在情感活动中文化语境的复杂化、在实践活动中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诉求,培养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语境,培养人的文化自觉能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培养人的文化自觉习惯。

教育探索杂志教师发展
TPACK视野下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发展路径研究92-94

摘要:围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改革目标,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使命,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教育情怀、扎实专业技能、创新信息化教学以及终身学习素养的卓越教师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三条路径:利用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方式积累TPACK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反思中推进终身学习和文化涵养发展;以课题反思、演练等形式促进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融合与转化,实现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式发展。

论师德主体性培育的三个维度95-98

摘要:教师道德主体性建设旨在提升教师德性水平,在践行教育伦理规范中充分彰显其对道德规范的科学把握和实践精神。从主体性视角看,师德建设包含对教师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道德能力的培育。其中,师德理性是教师主体性的价值前提,师德情感是教师主体性的内驱动力,师德能力是教师主体性的实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