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4

摘要:近年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状况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和心理健康等都有重要影响。学业情绪受到个人、家庭和班级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有利于改善学生不良学业情绪,激发良好的学业情绪,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

试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危机5-7

摘要: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在给教育带来诸多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学习的碎片化和创造力缺失的危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和师生关系淡化的危机。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也可能带来新的不公平,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对技术的依赖,甚至有可能出现被技术控制和异化的危机。因此,直面并明晰这些问题,坚守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遵循学习的本质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正视人与教育及技术的关系,才能促进教育与技术的共同发展。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实践与反思8-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积淀期、发展期与深化期。当前,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主要存在教学模式品质不高、教学模式价值错位、教学模式推广僵化、教学模式评价异化等问题。“内在与外在并重,提升教学模式品质;理性与德性并举,回归教学模式本真;主观与客观并进,活化教学模式变革;改造与创造并立,推动教学模式发展”是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走出现实困境的可能路径。

阅读教育:生命意义的阐释13-17

摘要:阅读是人的重要的生活方式,阅读教育对学生的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阅读本身,还有对生命意义的阐释。首先,阅读教育通过意义期待、理解生成和视域融合等环节,促进学生对文本生命意义的构建。其次,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自我、社会和自然等维度探寻个体生命的意义。最后,阅读教育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师生与校外人群之间的交往互动,促进群体生命意义的整合。

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体系化建构路径18-24

摘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应注重从全局高度完善学前教育立法领域的顶层设计,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立法宗旨,平衡两个基本的立法思路,着力从理念、技术、程序等三个方面突破关键性的立法难题,追求基本的立法价值,保障教育自由,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稳定教育秩序,实现各种基本价值的平衡与协调,构建统一和谐的学前教育法律价值体系。

教育探索杂志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制度的困境及建设路径28-30

摘要:产教对接制度是职业教育产教对接的依据和保障,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存在制度设计、制度保障和制度执行等方面的困境。因此,应通过建立产教对接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产教对接财税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建立评价考核体系,设立产教对接专门组织机构来摆脱产教对接制度困境,探索保障产教对接有效实施的科学路径。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把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于烙印理论视角31-35

摘要:研究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烙印理论的主客体系统,为工匠精神烙印产生奠定了前提基础;工匠精神印记的形成需要借助社会影响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的建立,并且存在非正式的自由演进路径和正式的烙印建构设计路径两条并行的烙印路径。为了培养工匠型研究生或科研团队,应采取营造工匠培养的微观环境、科学引导印记演化方向、强化工匠精神的师徒传承、健全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探索工匠精神传承的路径等对策。

近十年我国大学课程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36-41

摘要:以24种CSSCI期刊上刊登的与大学课程研究相关的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我国近十年大学课程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课程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形成课程改革这一研究热点以及专业学位课程与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前沿领域。未来,我国大学课题研究需要引入多元研究方法,提升国外课程研究的深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对课程政策的批判思考。

高校社会贡献能力视角下的高校职能建设研究42-46

摘要:高校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高校贡献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方针落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循环和坚持“教育科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等方面。本文以“高校”为切入点,从多方面研讨影响高校贡献率的因素,并从社会贡献力角度出发建立相关影响因素模型,即从贡献意识、贡献能力、贡献成效、贡献评价等四个维度阐述其对社会贡献力水平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SPSS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上述因素对高校社会贡献力水平的作用力,得出贡献能力作用力较大,进而阐述贡献能力对高校职能建设的影响,并进行具体影响机制分析。

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校院教育经费奖补助办法研究47-51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实施诸多措施鼓励兴办私立大学并制定配套的奖补助办法,根据奖补助办法的制定过程可分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随着奖补助办法演进与调整,经费分配理念、拨付模式、角色定位均发生较大的变化。现行的奖补助办法包括整体校务发展计划奖补助和引导性专案奖补助。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校院教育经费奖补助在经费分配过程中财政资讯透明度不足、经费分配指标与其他奖励计划指标有重叠、评价指标过于量化,建议我国台湾地区公开经营分配机制的相美财政资讯、整合各项奖补助的捕助方案、平衡号化与盾化核配指标的比例。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52-55

摘要: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组织机制和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育人目标指向功利化和育人模式趋于同质化等问题。因此,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向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医教协同下本科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探讨56-58

摘要:医教协同下本科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并轨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政策,有很多优势,但仍存在住培基地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不匹配、临床实践时间少、招生专业及培养时间不一致、科研训练不够等问题。可以采取落实医疗机构住培基地与硕士学位点合二为一、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加强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协调培训时间、重视创新和科研能力培养、完善住培专业医学院校临床硕士学位招生等对策来解决问题。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下“针灸推拿学”一流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59-62

摘要: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实施载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自创办以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体系建设,立足于培养高水平的针灸推拿学人才,致力于推进针灸推拿学一流专业建设。为促进中医药教育内涵式发展,现总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针灸推拿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探索与经验,为进一步拓展针灸推拿学一流专业建设以及国内外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思路。

从金砖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看我国外语教育改革63-67

摘要:对金砖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四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和外语教育状况进行评介,从中可以得出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国外语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加强外语教育资源建设,要致力效率提升。

教育探索杂志德育研究
《中庸》德育思想的逻辑体系与当代价值68-72

摘要:《中庸》作为一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儒家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嬗变,逐渐被尊奉为“四书”之一。《中庸》将道德与教育融会贯通,彰显出丰富的德育思想,其德育思想的逻辑体系主要体现在生成理路、价值追求、主要内容、践行方式与外王旨归等五个方面。《中庸》丰富的德育思想展现了历久弥新的智慧,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不但有利于转变学校的德育模式,而且有益于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更有助于社会公德的涵养培育。

具身认知:学校德育审视的新视角73-77

摘要:具身认知有着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强调身体的重要作用。具身认知与学校德育密切相关。“人”的缺失,导致德育管理过于追求功利化,导致德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导致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欠佳。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德育具身观,强调以人为本;应贯彻落实德育情境观,增强体验性;应始终坚持德育生成观,突显动态性。

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发展路径研究84-88

摘要:“立德”才能“立业”,“立业”促进“立人”。环境育人是基础,理论育人为手段,实践育人立标识。应借助“三横三纵”系统分析模型,从学校主导的全方位育人、院系主导的全过程育人和教师主导的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阐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教育的内在作用逻辑关系。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发展路径,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9-93

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因事而化”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通过“事件”“事理”“事实”来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化解其思想的扭结;“因时而进”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不同“时代”,抓住不同“时机”,“时常”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因势而新”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世界发展新形势”“国家发展新趋势”“学生学习新态势”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