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我国教育实证研究的范式特点、问题与应为之策1-5

摘要:对于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取性理解的差异,造成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根据国内外教育研究范式的特点可以将教育研究范式划分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建构研究。目前,国内思辨研究欣欣向荣,实证研究突飞猛进,建构研究日新月异。我国教育实证研究面临本土化的问题与挑战,要注意探究教育实证研究的有效性问题,在话语权力、方法使用、理论创新、规范应用等四个方面需要倍加关注。要坚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和理论创新水平;要兼收并蓄三种研究范式,提高教育研究的有效性;要讲好中国话语,做中国特色的教育实证研究。

深度教学及其路径研究6-10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的浅层化问题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化要求呼唤课堂教学向深度教学转化。深度教学要求:课前阶段要注重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课中阶段要在思考探究中激活思维,构建知识意义;课后阶段应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品质的迁移。为了开展深度教学,教师要做到课前阶段做足深度教学的“功课”,课中阶段具备实施深度教学的“四力”,课后阶段实现对深度教学的延伸。

论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警惕的若干极端倾向11-14

摘要: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漫长性与阶段性,使得一种教育行为或教育措施的效果通常需要若干年方能充分显现。这种“时间差”带来的风险在于,教育上的任何错误都是无法事后补救的。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与现实,审慎地思考与规划未来,警惕在教育管理、教育目标、教育伦理、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极端化倾向,使教育改革稳健地走向成功。

“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变”与“守”15-19

摘要:“互联网+”给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冲击,但无论“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互联网本身并不能颠覆教育。面对这种新态势,“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在教育理念与思维、教学方式、教师角色、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又要坚持教育的本质,坚守教育核心价值,坚守教师本色,坚守师生之道,坚守教育情怀,等等,做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变革中有坚守,从而有效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学区化办学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20-27

摘要:学区化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可行性在于:可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均衡、联盟和治理理论的支撑,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性,小范围管理的便利性,纵向衔接和横向互补的教育内在要求,等等。学区化办学的障碍在于优质资源调动困难,学区内部结构松散,校际文化冲突,等等。改进学区运行的建议包括完善学区规章制度,尊重各校意愿合理组建学区,强化学区内部平等和民主,突出学区品牌形成的集聚效应。

浙江、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启示录-关于浙江、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28-31

摘要:浙江和上海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实验省份,在具体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时,在学校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分类走班、学生选课、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职业挑战等方面发现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两省(市)一些学校通过科学设置学校课程、整合师资、制定走班管理办法、指导学生科学选课、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引领教师面对职业挑战等方面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对其他即将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试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度融合的内涵与策略32-37

摘要:深度融合概念的提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走过课程整合阶段,进入教育革命的跨越阶段。促进教育结构性变革,进而推进教育整体变革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阶段的主要内涵。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度融合应以先进教育思想为引领,坚持人本思想、立足学科、教师主导,推进课程数字化,优化教与学结构,构建立体评价系统,建设有效数字资源体系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等保障体系。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几种途径38-41

摘要:数学抽象是数学学科素养中最重要的素养。数学抽象的心理学过程分为认识一内化一应用等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之对应地从概念、总结、类比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等途径实现培养目标。而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学习和开展数学实验等形式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形成对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

适合小学语文“活动导学”的本真追求42-45

摘要:“适合”即“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活动导学”的本真追求应该是“适合”。如果“适合”被淡化、虚化甚至缺位,“活动导学”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收获与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等就不容易得到保障。为此,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并且自觉地做到这样三点:在解读文本时,要“脚踏实地”;在实施活动时,要“射中靶心”;在指点迷津时,要“靠船下篙”。

中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现状及文化归因分析46-48

摘要:传统文化“重义轻利…‘德本财末”等思想观念,在客观上促成我国中学生经济素养的欠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中学生接触的经济活动、参与的理财活动越来越多。加强中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培养中学生经济观念,通过学校教育使中学生养成经济能力,通过社会教育为中学生经济素养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我国大学治理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内容49-53

摘要:我国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共同治理。依据现代治理理论,结合大学学术性和社会性特质及发展趋势,大学在理念、机制体制、标准制度和监控评价等方面的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厘清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强化分类治理,明确各利益相关者在大学治理中的权责,彰显大学学术共同体特质,形成第三方治理监控评估机制,构建多元监控指标体系,是大学治理框架的主要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当代诉求、哲学维度及路径探索54-58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宏观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呼吁“工匠精神”的价值回归;从中观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呼唤“工匠精神”;从微观来看,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支撑。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匠精神”是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实现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种途径开展,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发挥“工匠精神”的文化熏染作用;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工匠精神”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平台,促进“工匠精神”的融入;以专业实训为手段,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知行合一;以“双师型”师资建设为保障,强化“工匠精神”培育的支撑作用。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变革及其问题与对策59-64

摘要:我国当前在校大学生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使他们的学习发生相应的变化。发现学习、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以及分布式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交互学习与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和生成学习等。然而,大学生学习仍存在未能合理与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以及相关制度的保障。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应坚持以下原则: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学习自由与计划管理相结合;学习自主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研究65-67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增加。针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现状,我国高校及专业培养机构应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会计人才培养新目标,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大数据视域下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优化研究68-70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提高本科专业评价工作的质量,为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科学布局和创新建设提供客观依据。要构建包含专业评价信息服务的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丰富大数据评价体系的多元信息提供主体,优化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结构模型、指标体系、方式以及功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刍议71-73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办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民办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人才培养方向把握不准、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民办高校应找准外语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灵活教学。

教育探索杂志德育研究
在高校“思政课”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8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承担着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在理论讲授中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在课堂讨论中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课后作业中反馈与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实践放学中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路径构建84-87

摘要: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大学的教书育人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实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国家、社会层面的大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路径,要以融入大学精神为逻辑起点,以融入大学教师为关键环节,以融入教师教学为基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