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三个基本理念解读1-3

摘要:邓小平理论蕴涵和体现着深厚的哲学思维和高超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内在地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理念:实践理念、科学理念和民本理念。实践理念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核心;科学理念集中地体现在邓小平求真务实的科学工作态度和方法之中;民本理念构成了邓小平思想的根本价值诉求。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上述三个基本理念,对于我们领会和体悟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邓小平、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之比较4-5

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时遵循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从各自所处的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教育思想。研究他们的这一思想,不仅可以了解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明确其思想的异曲同工,而且对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教育探索杂志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6-7

摘要: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探索杂志、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邓小平的人本教育经济观解读8-10

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确保国民教育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是邓小平人本教育经济观的统领与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经济观的创新意义在于揭示当代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层辩证关系:一是处理好物质层面上经济发展的教育内涵;二是文化层面上教育发展的经济内涵;三是制度层面上教育改革的价值内涵。

教育探索杂志创新教育研究
在专业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11-12

摘要: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数字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虚拟性、针对性和互补性的特点。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允许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活动,本科生只限于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简单的实验;专业教学仅以课堂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不大;虽然加大了数字环境下的硬件建设,但仍滞后于教学发展;等等。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是: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提供网上科技创新信息,开展创新训练活动;建立网上科技创新导师制。

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13-14

摘要:注重高专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化学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的联系与交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技能;更新化学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四者凸显了高职高专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功效。

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15-16

摘要: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应注重强化创新意识,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创新目标,规范创造性的评价标准(以创新教育模式取代应试教育模式,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通过“隐性课”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加大教师资源开发力度,等等。

教育探索杂志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17-18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坚持课程设置的基础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合理构建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类课程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观19-20

摘要:以人为本既是一种观念和价值取向,又是一项工作原则。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关于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研究21-22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过程和他人的协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认为学习的途径是同化和顺应;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认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原则,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指导。

新课程改革研究中的问题与反思——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23-24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研究本应是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然而,当今大量的教育研究却并不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存在着片面化、极端化的不良倾向。针对当前新课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非本土化的研究、二元对立思维的研究、“假”问题的研究加以分析,进而确定“真”问题的判断标准,以使教育研究有一个好的开端。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提出意识的培养策略25-26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是探究教学的开端: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中学教师为基本目标。为此,在教学中要分析问题提出意识的成因,创设问题提出的情境,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消除提问的心理障碍;构筑坚实的双基结构,搭建提问的认知平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诱发提问的思维火花;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善待提问的层次差异;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问题的生成空间;构建发展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质疑欲望。利用各种教学时机传授质疑技法,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如通过示范模仿,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提出方式;通过观察训练,引导学生打好问题提出基础;通过联想思考,引导学生深化问题提出层次;通过评价比较,引导学生规范问题表述。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与社会集权意识27-28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四年来基础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艰难地前行,实际操作中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有许多困惑,有些人对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以致产生行为上的抵制。究竟新课程改革的阻力在哪儿,新课程改革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本质是什么,新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如何?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越是深入开展,它所遇到的阻力就越超教育领域之外,并显示出文化意识方面的深层原因,而最关键的则是新课改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集权意识的冲突。

教育探索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国家资格证书体系与终身教育28-30

摘要:建立资格证书体系是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建立切实有效的国家资格证书体系必须具备十项要素及其隐含的各种机制。

关于我国教育方针中增设美育之立法建议31-32

摘要:当前,美育虽已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而其在我国的宪法和教育法中却是隐性存在,从立法的角度讲,至今仍是空白点。重视和加快美育立法,将使美育获得更明确的法律地位、更强的效力与更大的权威性。这既是解决当前美育实施的现实需求与法律滞后矛盾的需要,也是法律创制本身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

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校合并历史经验的理性探析33-35

摘要:建国以后,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合并调整。两次调整不仅涉及到院校合并、学科调整,而且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高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其影响非常深远。两次高校合并各有其利弊得失。总结两次高校合并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高教体制改革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管理变革——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然诉求36-38

摘要:面对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学校,置身于变幻多端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学校的管理变革呈现出新的文化发展态势。一是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常常取决于领导的管理哲学;二是学校管理变革的精髓,在于打造鲜明的学校文化精神;三是若想与未来通赢,必须懂得同时经营眼前与未来。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39-40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应时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和特点以及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形成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