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创新思想之要髓1-3

摘要: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必须解决观念上的三个根本转变,这就是:必须从“官本位”转变到“师本位”上来、从“公本位”转变到“民本位”上来、从“校本位”转变到“学本位”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

论邓小平教育改革理论的深刻内涵4-5

摘要:教育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改革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理论基础.

教育探索杂志创新教育研究
创新教育中德育教师角色转换探析6-7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师成为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具体为导演、舵手、记者、主持人、裁判员,并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实现朋友似的交往.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

论教师创造教育能力的培养8-9

摘要:创造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创造教育能力对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认识创造教育的含义和特征,辨析创造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探寻培养教师创造教育能力的对策、提高教师创造教育能力十分必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0-11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轨道上来.具体做法是:设疑导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培养提问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探索杂志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初中研究
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关注学校文化转型12-13

摘要:课程改革的推进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的转型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的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这四个基本维度.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关注学校文化转型,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提问的策略性14-15

摘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策略性,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提出能指导学生探究、解释和精细加工的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提问性支持,提问后做适宜停顿,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时注意慎用奖励,尽可能地调动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平等与差距16-17

摘要:课堂教学追求师生之间共同合作、交流与对话,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师生平等所能达成的,必须有教师的权威.但是,权威又并不必然地导致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课堂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要求在平等与差距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平等与差距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感受,师生之间存在实际上的不平等,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一种感受上的平等,是教师的一种主观心向.

社会学视野下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18-19

摘要:以社会学的眼光分析,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教师、学生的参与而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社会存在,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是新课程实践的重要方面.影响学生对新课程适应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文化背景、个体社会化和反学校文化,以及作用于课程重构的"师定"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研究20-21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着困惑与误区.实施全方位的有效整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原则外,还应遵循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具体的整合开发设计工作,以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时代所需人才.

关于“服务学习”课程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22-23

摘要:“服务学习”课程模式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配合学科及课程设计,规划具体学习目标,探讨社区需求,把课堂教学与无偿的社会服务相结合,在服务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该模式对学校、社区具有双重作用;实施“服务学习”课程,重点是抓好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重建初探24-25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重建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决定性的意义.学校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即教师文化、校长文化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重建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重建更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新的学校文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26-27

摘要: 一、学习方式变革的紧迫性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得到的知识在质和量上都有其局限性.因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接受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评.究其原因,在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接受性学习方式有三大弊端:

教育探索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27-28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目标,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抉择的重要取向29-31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近年来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和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产生不公平的原因复杂,但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导向不可忽视.教育公平需要教育政策的正确导向,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抉择的重要取向.

文化自觉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32-34

摘要:社会是文化的存在,大学校园文化属于社会的亚文化,是社会的先进文化.当前,校园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偏离文化自觉是影响校园文化发展的观念智障.因此,应当创新教育理念,发挥师生的作用,开放校园,加强交流,促进并依靠文化自觉的回归和提升,实现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审视新建区域高校的教育质量35-37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作为新建区域高校,影响其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师资水平、资源配置、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新建区域高校应当明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师资队伍,强化资源配置,审定评价标准等,提高新建区域高校的教育质量.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思考38-39

摘要:经费难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力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主体重心仍需上移,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作适当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