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研究——基于罗尔斯正义理论视角1-6

摘要:罗尔斯立足于不平等的平等,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基于罗尔斯正义的原则,本文从教育公平可塑性、政府能力与责任政府角度,分析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之可能性;从政府性质、教育性质以及政府与教育公平之因果关系角度,分析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之必然性。基于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之可能性和必然性,提出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在价值层面把促进教育公平"表达"为国家意志,即把公平作为教育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实践层面"执行"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行动,即把公平作为政府实践的行为规范。

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与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关系的实证研究——家长支持和教师支持的中介作用7-13

摘要:文章采用PISA2015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数据,分析了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ESCS)与学生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家长支持和教师支持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家庭ESCS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家长支持和教师支持在家庭ESCS与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两变量发挥的中介效应的大小略有差别。研究建议国家要继续健全校园欺凌防治制度,减少弱势背景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欺凌侵害;弱势背景家庭要加强对子女的关怀和支持,增强子女抵御校园欺凌侵害的能力;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同伴交往活动。

农村教育理论建设中的辩证法14-19

摘要:农村教育研究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指导。这就要求在农村教育研究中,坚持辩证法的统一性与发展性原理,将农村教育视为一个对立统一和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平衡好教育的普适性问题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问题、平衡好农村教育的局部性问题与普遍性问题、平衡好农村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与发展性问题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以及发展性问题。应通过与实践的深度接触以及对农村教育研究文献的梳理,确定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并结合宏观社会背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做以分析。

受教育水平的城乡性别差异及其趋势的比较研究20-25

摘要:利用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八个时点的数据,该研究致力于呈现我国低生育率时期劳动力群体受教育水平的城乡性别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城乡两性群体中的家庭子女规模与受教育水平的相关关系及历时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随着家庭子女数的减少,受教育水平的性别平等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然而,在同一性别群体中,教育的城乡平等化趋势不仅没有提升,甚至还有所降低;独生子女家庭中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城乡差距明显大于其他多子女家庭,该特点在女性群体中的表现较男性更为突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生育水平的降低是女性受教育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校长领导方式可以影响教师教学创新吗?——兼论学校组织创新氛围的中介效应26-32

摘要: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对30所中小学校的1022名教师展开调查,探索领导支持与环境氛围对教师教学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师教龄、学历与教学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构方程检验得出校长领导方式正向影响教师教学创新及学校组织创新氛围,且学校组织创新氛围在校长领导方式与教师教学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但变革型领导对教学创新的影响效果远高于交易型领导。因此校长既需发挥创新引领、榜样示范的变革型领导,也需要运用交易型领导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相关利益;进而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良好工作条件以及团队协作的学校组织创新氛围。

教育科学杂志课程与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探析——兼析核心素养与基础素养、高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关系33-40

摘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本质是核心素养指导下深化课程变革的前提。从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出背景来看,核心素养是针对个体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理念构想,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情境)的综合能力,只能通过一定情境下观察到的表现进行推测而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其本质属性是通用性或可迁移性。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不仅涉及个人认知领域的高阶思维,还拓展了认知心理的视野,将与个体发展相关的社会与文化因素纳入学习结果,包括认知领域、内省领域、交际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实践中要注意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结合起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个人感悟和经验积累,准确把握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基础素养以及学科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于融合教育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41-48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成熟的理论其有效性已经被广泛地证明,然而融合教育环境中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依然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总结西方研究文献,发现融合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效果优于纯粹的传统教学和个人学习,但当传统教学和个人学习中加入了其他辅助教学时,合作学习并没有显著的优势。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益处较少。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为:小组成员能力差异、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小组任务与奖励结构、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监控。文章最后就如何在我国随班就读实践中推广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教育科学杂志基础教育研究
培养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有效策略49-53

摘要:积极学习品质是儿童高质量学习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幼儿教育在学习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着重内容轻品质、重形式轻实质、重死记硬背轻思考理解、被动学习等九个问题。急需采取树立"学习品质培养优先"的新理念,明确提出学习品质培养的教学目标;积极推进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培养研究,以行动研究引领儿童学习品质培养方面的改革;实施"积极情绪教学",激发儿童学习过程之中的情绪动力;实施"少讲多学"策略,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实施"智慧教学",激发思考与理解,增进儿童智慧;实施"浪漫教学",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施"丰富教学",创造一百种儿童的可能世界;敢于"信任儿童""使用儿童",让儿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构建培养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教育共同体等措施加以改进。

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特征与留岗意愿——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54-62

摘要:班主任工作特征是影响其留岗意愿的重要组织环境,关乎班主任队伍发展。以Demerouti和Bakker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指导,使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及对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工作要求略高于工作资源;工作特征不仅对留岗意愿有直接效应,其中代表工作要求变量的家长各种要求、成绩与升学压力降低留岗意愿,而所有工作资源变量提升留岗意愿;还通过工作满意度这一中间环节对留岗意愿发挥间接效应。因此,优化工作特征、提高满意度有助于强化班主任留岗。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双重主体地位与功能视界的公立高校经营性活动研究63-69

摘要:公立高等学校具有双重主体地位,其经营活动的法理正当性,表现在符合《高等教育法》对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定位和《民法总则》赋予的民事主体地位;其经济必要性,表现在经营活动作为服务社会基础条件和提升办学实力经济支撑不可或缺。应从公立高校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教师履职行为与自主行为三个角度界分公益办学行为与经营活动。同时,公立高等学校作为私法主体,其经营活动的制度规范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论学士后教师教育背景下学士后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路径70-74

摘要:在当前学士后教师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学士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是指学士后师范生依托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养成专业道德,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与学士(前)师范生相对应,在学士后师范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中,应基于多样化的情境教学路径,在多样的教育情境中有效整合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其TPACK知识的有效掌握;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应基于实践——反思的循环路径,不仅要知其然,掌握一般的师范技能,还要探究其所以然,深究技能背后的原理,从而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其专业道德的培养中,应基于主体自身的反身性思考路径,从外在的规定性要求转变为自身的自律性要求,从而促进其专业道德的养成。

教育科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
中美一流学科的校际布局特征及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启示75-80

摘要:科学、合理的一流学科布局战略能够为我国尽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良好的保障。研究表明:一流学科主要分布在一流大学,而美国一流学科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聚集度高于中国。一流大学能够为一流学科的发展提供追求一流的文化传统和容易达成共识的有利于一流学科成长的体制和机制。一流学科难以在非一流大学中分布的原因在于:多数非一流大学中弥漫着满足平庸的发展取向,其裹挟效应和照顾多数低水平学科的拉低效应使一流学科难以持续发展。我国在布局一流学科时应做到:充分厘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主要将一流学科布局到世界一流大学;对非一流大学中的一流学科要以学院为单位建设相对独立的飞地,进行适度的文化隔离和文化重建,即在飞地中建设有利于一流学科发展的一流文化,从而产生溢出和拉升效应。

美国中小学教学标准运动发展研究81-88

摘要:美国中小学教学标准运动根植于从教育公平转向教育卓越的改革背景,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教师为学生理解而教,注重情境中的能力发展,坚持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与合作性教学,强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等。美国中小学教学标准运动以学业标准为基础,以教学标准为保障,坚持"教""学"标准相融通以实现教学改造,具有明显的整合性、多元性、精准性等特征。美国中小学教学标准运动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教学最优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史研究
集体传记法与教育史研究:可能性与可行性的探讨89-96

摘要:集体传记法是学术界日趋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最早被运用于西方古代政治史的研究中,以探究社会政治行动的根源和社会结构变迁的问题。20世纪历史学家开始尝试将其延伸应用到社会史、科学史、宗教史、经济史等各个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梳理集体传记法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了解不同研究领域对集体传记法的使用情况,尝试对这一方法在教育史领域运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