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缘起、理念及路径——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1-7

摘要: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旨在解决传统校区制模式下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通过构建强弱学校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促进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区共同体作为学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载体,其核心理念是推进共同体内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共享和生源配置的一体化。学区制改革的路径架构,需紧扣共同体有效运行的三对关系展开,即契约关系、纽带关系和互动关系,从而推进学区有效治理、动力机制构建和优质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与工资收入差距的分解8-16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组提供的CHIP数据流动人口卷,基于明瑟方程,采用多种微观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与工资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教育年限、工作经验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工资收入则越高;教育回报的异质型收益特征在不同收入条件下呈"W"形分布,低、高收入群组的教育扩展具有最强的增收效应,但遗漏先天禀赋则会造成教育回报的内生性低估;人力资本存量的个体差异是造成流动人口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基于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与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进一步缩小流动人口组内工资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评估的困境与优化路径17-23

摘要:学校文化评估倍受关注,当前在评估逻辑层面存在概念界定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困境、评估模型科学化困境、评估工具本土适应性困境等;同时,在实践中存在政府强势主导、学校文化评估高利害化,且评估与改进的衔接不足,忽视文化的复杂性特征,不利于学校文化自信的培育等问题。学校文化评估的逻辑局限与实践偏差使得学校文化评估困境重重,要找到上述困境的优化路径,研究者应致力于完善理论构想,开发本土化的学校文化评估的工具套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评估的特殊性、复杂性,避免一刀切式的激励机制,重在优化评估机制;学校应谋求成立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行业协会,探索符合自身学校文化情境的实践取径,以累积从容应对学校文化评估的资本,生成具有属我特色的学校文化。

道德行为选择差序化:相关争论、文化审视及教育应对24-29

摘要:面对百余年来的争论,对道德行为差序化进行重新审视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道德行为选择差序化进行文化审视可以发现,以"仁"为主导的道德行为选择的差序化体现在或遵循父子亲情之私德或遵循公职法则之公德的差等之序,而文化发展路向迷失中的道德行为选择因传统的道德秩序遭到破坏而新的道德秩序无法及时建立,其行为选择陷入"失序"的差序化,甚至呈现出"去道德化"的不良倾向。作为在教育上的应对,道德教育需在文化的关联上由融合到断裂再走向弥合,在价值观上由清晰到混沌再走向澄明,在主体性上由重视到遮蔽再走向彰显。

教育科学杂志课程与教学研究
重构深度学习的课堂——哈佛大学马祖尔团队STEM课程教学改革综述30-37

摘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讲座(lecture)是大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其起源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自20世纪90年代起即在对讲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持久努力。马祖尔坚持以科学发现为基础的教学观,他的改革实践以同伴教学法的应用为核心,将概念理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锚点展开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以自主开发的恰当的技术工具支持及时反馈和教学调整,从而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同侪互助和充分结构化的课堂。从改革成效上看马祖尔是一个成功的讲座翻转者和新教学模式的引领者。其教改实践因应了大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以STEM为代表的理科教学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与丰富的变革启示。

教育科学杂志教师教育研究
轮岗交流政策中的教师参与——基于上海市一所小学的个案研究38-42

摘要: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形态深刻影响到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是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从知识领域、互动关系以及参与形式三个维度诠释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现状。研究发现,同一片区内轮岗教师与流入校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轮岗交流过程中呈现出偏重和谐的同事关系与等级式互动关系;轮岗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主要存在边缘性参与、边界参与以及充分参与三种参与形式,其中以边缘性参与为主。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审视和反思——基于各省市近三个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分析43-49

摘要: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迅速,都能够提前完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设定的目标,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加速了向普及化方向迈进的步伐,成为国民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对各地区近三个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发现,各省、市、自治区在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进程中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主要是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比重和普通高校数量三个因素影响;认为在现阶段对毛入学率这一指标要求应认真审视和反思,全国、各地区都要避免陷入"增长陷阱",而应通过内涵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协同性和均衡性发展。

教育科学杂志学前教育研究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市场及其治理——基于阿克洛夫模型的推演50-57

摘要: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它极大削弱了价格的配置效应。而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学前教育市场,也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得学前教育市场衍生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质量低劣的幼儿园泛滥、高端幼儿园价格奇高、市场处于低位均衡、幼儿园宣传重表面轻实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源在于治理学前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设法提升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质量以及对其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上。一些可行的制度安排来自于政府管理和学前教育机构自主治理两个方面,政府不仅需要直接的管理与规范,也需要间接引导与刺激;同时学前教育市场内部需搭建治理的制度架构,专业第三方组织也需建立全面系统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58-63

摘要: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是影响其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受到政策本身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角度来看,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模糊和不合理、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不力、目标群体对普惠性幼儿园政策缺乏认同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影响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促进普惠性幼儿园政策的有效执行,应增强普惠性幼儿园政策的明确性和合理性,提高执行人员对普惠性幼儿园政策的执行力,加强目标群体对普惠性幼儿园政策的认同和支持,优化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

教育科学杂志特殊教育研究
“孤独症”/“自闭症”:关于规范术语“Autism”中文译名的商榷64-70

摘要:文章就新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中对孤独症术语引用的失实误导进行了历史回顾与分析,旨在引起学界关注,为术语"孤独症"正本清源。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西方"Autism"术语名称的起源以及"孤独症"和"自闭症"两个中文译名的由来;剖析了"孤独症"的词源和内涵理解,并就术语本土化的规范使用展开文化思考。

教育科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
“向右转”与“向左看”:当代西方教育改革的道路迷失71-77

摘要:道路相悖及偏离是当代西方教育改革的普遍现象,也是当代西方教育改革乱象丛生、屡改屡败的根源性与根本性问题。一方面是强劲的"向右转"改革风向标,另一方面是强烈的"向左看"批判之音与回归呼唤。在左右两条道路之间"选边站",不仅使教育改革因价值失衡、方法失当而普遍陷入"面对最佳选择"的困惑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且使教育改革因支撑性信条与支持性环境缺乏充分性品质而形式上变化较多、实质性改变较小。阐明改革道路选择的逻辑、立场与方法缺陷,是教育改革摆脱"怎么说都有理、怎么改都不对"困局并走上正确之路的关键。

走向融通:苏格兰学分和资格框架的构建特征及启示78-84

摘要:构建国家资格框架是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证书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权威平台。苏格兰地区历经30年致力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构建了涵盖苏格兰地区所有学历和资格证书的学分和资格框架,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最具完整的资格框架之一。该资格框架包含12个等级,采用学分制,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进行资格的评定。框架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构建主体的协同性、资格等级标准的包容性以及变革的循序渐进。

美国流动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85-91

摘要:随着美国流动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其学校教育问题成为美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语言障碍难以跨越、文化冲突遭受歧视、家校矛盾导致辍学、心理压力难以缓解成为当前美国流动儿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困境。为了帮助流动儿童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和发展,美国构建了全面系统的学校教育支持系统,为具体实施项目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充足的财政支持、有效的课堂教学支持、提供"过渡"支持、重视家校合作、强化社区参与合作、构建预警系统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也为我国建立流动儿童学校教育支持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