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1-6

摘要: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增值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权重合理分配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方向、师资队伍、课程实施、学生发展、学校文化、办学特色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的实施由操作系统、工作程序和等级划分构成。

教育与生活命题的意蕴解读及致思路径7-12

摘要:重提教育与生活命题基于以下原因:教育研究的长期关注,教育实践改革发展的现实诉求,教育本真回归的热切呼唤,生活之于人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蕴含着教育与生活的异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的剥离、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育对生活的超越与引领等重要内容。探讨这一命题,有助于深化对教育与生活本质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推动理论实践结合,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廓清教育与生活命题应明确教育应超越并引领谁的生活;教育应超越并引领什么样的生活;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超越并引领生活。

理解学生的另一半13-17

摘要:对学生的完整理解,既需要关注学生的表,更要关注学生的里;既要看到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更要理解其内在的精神诉求;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重视其人格的完善;既要强调成人的价值引导,更要体现学生的立场;既要看到学生当下的问题,更要看到其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

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定量研究18-22

摘要:本文采用锡尔指数模型,探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校舍状况和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省际均衡性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已发挥一定效果,专任教师数和教学用房面积等基础性教育资源已基本实现省际均衡,但高学历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计算机数、教育经费等省际非均衡状况仍较为突出。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格局,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四地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为充裕的地区,而河南和责州等地教育资源最为匮乏。城镇地区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性优于农村,初中优于小学。

个性化审美教育基本特性探析23-27

摘要:本文以康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为基础,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角度,对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力求为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实践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升基础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的视野与品位,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探析28-32

摘要: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非经济回报比较研究33-39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可以为受教育者带来回报的投资,不但能带来经济回报,还能带来非经济回报。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回报做出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在13个学科门类中,文学的非经济回报最高,军事学次之,接下来依次为管理学、艺术学(含体育)与工学等。就工作总体满意度、家庭非经济资本、生活态度与社会地位自我认同度4个方面分别来看,拥有最高回报水平的学科门类依次为文学、医学、文学与军事学。

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发展的路径选择40-44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因大众化而兴,受大众化所困;办学层次超前,办学内涵滞后;办学定位渐趋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通过错位发展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其实现内涵发展并提高办学质量的合理路径。这就需要新建本科院校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性,找准错位发展的生态位;提高创新的自觉性,培育错位发展的着力点;正视发展的竞争性,寻求错位发展的战略联盟;确保发展的规范性,提供错位发展的制度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治理权力中行政权力泛化及调适45-48

摘要: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泛化现象,这一现象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如定位不准、学术塌陷、行政大型化、校长困境等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精简行政机构,柔化行政权力;行政学术合理分权;充分发挥校长作用的基本对策。

高师学科教学论中的实训教学:特质、作用与模式49-52

摘要:高师学科教学论中的实训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在校内创设的仿真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枸和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从教能力的教学活动。实训教学具有学科性、完整性和常态性等特点,按照“三阶段、五步骤”模式进行,在彰显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价值、增强学生学科教学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科学杂志教师教育研究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53-57

摘要: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不容乐观,突出存在如下问题:不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内容脱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培训方法主要以传统的集中讲授和听课评课为主,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培训师资资源缺乏优化,教师培训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监督和评价主要停留在反应评估和学习结果评估层面,较少关注教师培训给学员行为改进带来的长远影响。

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58-61

摘要: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灵活运用是高校稳定队伍、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当以教师的需要为导向,深入分析教师需要的结构层次、特征,依据薪酬收入、环境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激励机理,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塑造文化、建好生态,促使教师充分施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的特质62-65

摘要: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的培养与成长对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职业学校”教学名师”具有敬业——崇高的职业教育信仰、兢业——全身心投入教学事业的奉献精神、精业——精湛细腻的教学艺能等特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心理学研究
我国中产阶级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其对策——以教师为例66-70

摘要:我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已经出现并扩大,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作为其中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素质对个体身心健康、学校教学、学生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我国教师友善、利他,自我概念清晰,幸福感与价值感指数要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尤其是高校女性教师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都较高。但部分教师依然存在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组织环境、教师个体三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教育科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
标准·绩效·协同——21世纪初澳大利亚教师政策的核心71-75

摘要:进入21世纪,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师质量与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其核心为标准、绩效与协同。“标准建设”是教师专业化与质量保证的基点与标杆;“绩效激励”是提升教师士气与积极性的触点与催化剂;“协同合作”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内部质量均衡的孵化器。

校长与董事会:美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关系研究76-81

摘要:强调“管理”而忽视“治理”,是当前我国大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立足于美国的实践,分别从历史进程、治理与管理的关系、董事会和校长职责、董事会成员遴选方式、董事会构成、互动机制等六个维度探讨了校长与董事会的关系这一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以期为当前我国大学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论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的理论缺陷82-87

摘要:在实践中倍受争议的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在理论上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教育券面值的确定、教育投资剩余的处理以及学校竞争的起点公平问题等都存在悖论;由于教育的外部性与质量考核问题、学校资产与学生的关系专用性程度和教育交易频率等原因,学生并不能有效地“用脚投票”、学校也不能完全竞争。诸多因素决定了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不具可行性。为此,必须理性对待教育券实践,而治理公立学校教育问题也必须另寻良策。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国际比较与合理性判定88-93

摘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后学校规模的失衡与政策标准的滞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理规模的关注。国外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教育效益等方面小规模学校比大规模学校更具优势。判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合理性首先需要明确学校规模与班级规模的关系。其次,要通过破解影响学校规模的基本要素找出合理规模的分析思路。初步研究表明,沿着对教育系统内部限定条件和教育系统外部条件的分析思路,可逐渐得出较为明确的学校合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