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建论研究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干预1-5

摘要:学生贷款人力资本投资市场的特性容易引发贷款的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适度干预;而现行我国政府干预失当,则成为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国外政府干预学生贷款的共性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使得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干预方式:完善贷款立法,严格政府执法;提供充足财力支持,保障贷方和学生利益;行政力量适度介入,提供基础性服务。

文化资本理论视野下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研究6-14

摘要:以社会流动与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快速增长,经济资本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资本匮乏的贫困生获取文化资本时,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处于劣势;但绝大多数贫困生获得助学贷款后,打破经济资本拥有不足对其文化资本追逐活动的制约,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文化资本,从而在社会地位市场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助学贷款通过文化资本这条路径,间接发挥着促进贫困生向上社会流动的功用。为了更好发挥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快助学贷自身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学校文化评估:主体、模型与工具15-20

摘要:学校文化评估是借助质性与量化两种方法及问卷、访谈等具体技术,对学校文化发展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对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改进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评估主体包括制度主体和执行主体,学校文化评估模型包括类型评估和轮廓评估两种模型。学校文化驱动模型开发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教育科学杂志课程与教学研究
事物本身: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21-25

摘要:“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之间的“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决定了书本知识的根本使命在于尽可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决定了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物本身”。对于师生来说,“事物本身”首先意味着要学习的“事本身”,其次才意味着“物本身”: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为了做事,通过做事,学会做事的过程,而识“物”则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理解的任务,师生应将自己的主观努力引向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物本身”,而不是自己本身。

教科书“学习过程引导设计”及其分析工具研究26-31

摘要:以学习过程理论及模型为基础是新型教科书内容微观建构的基本思路,“学习过程引导设计”是立足于学习过程模式的教科书微观建构的新要素。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诠释了教科书“为了学生学习”的功能,依据教科书内容微观建构模型提出了教科书“学习过程引导设计”概念,并结合香港科学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确定“学习过程引导设计”的质量标准及操作程序。

论多元文化共生时代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32-36

摘要:在多元文化共生时代,对话与理解已成为缓和各种关系的主要诉求。英语专业教育的本真追求在于传授目的语文化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促使不同语言文化世界的相互对话与理解以及对同一事物的共同理解,即世界的相通性和同一性。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在于引领多元文化对话与理解以及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二重多维结构的现象学诠释37-40

摘要: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具有显隐二重多维结构。现象学视野下的二重多维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表现出一系列现象特征: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作为“意向性”的“被给予物”;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在“侧显”状态下的“变样”;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在“悬置”路径下的“还原”;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二重多维的连续复合体。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41-46

摘要: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中小学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均衡性研究47-52

摘要:本文采用锡尔指数模型,探讨2003—2010年间我国中小学高学历教师和高级教师等优质教师资源的整体区域均衡性,且从区域和学段两方面进一步探讨均衡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区域非均衡状况较为明显,但近年来已有所改善。职称水平的区域均衡性略优于学历水平。

高校教师职业权利的特殊性及其保护53-56

摘要:现有论述的普遍性倾向是混淆了公民一般权利与教师职业权利的关系,因而使得关于教师权利保护的讨论无的放矢。本文讨论了教师职业权利的内涵及其与公民基本权利、一般民事权利的联系与区别,认为教师权利属于职业权利,具有以私权的权利为主同时兼具公权属性。针对现行教师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高校教师的教育雇员地位,建立院校与民营院校统一的教师职业权利保护,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以及高校内部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教育科学杂志教师教育研究
论高师音乐教育的困境和出路57-61

摘要: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偏执、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失衡、教育方式单一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流弊,致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滑坡,难以适应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的诉求。要扭转与摆脱这种困境,需精准定位教育目标,倡导并培育全面性、综合性与发展性的音乐师资;摒弃陈旧教育理念,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本价值取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整合的音乐教材体系;探索多元、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愿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高校管理中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62-65

摘要:大学生隐私权是大学生就读期间依法享有的,对属于自己私人生活范畴的事项依法自由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一项人格权利。高校管理中,大学生隐私权的侵权方式主要有非法干涉大学生“隐的权利”和非法侵犯大学生“私的权利两种类型”。当下我国高校管理中,保护大学生隐私权亟须从理顺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和引入正当法律程序两方面入手。

教育科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
杜威与孔子的教育哲学:历史视野与当代意义66-71

摘要: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欧盟"影子教六"目初探72-75

摘要:基于《影子教育的挑战:欧盟家教及其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报告,发现:主导文化的变迁、全民教育运动的推动、教师工资足额支付结构的崩溃、政府教育公共投入的紧缩、对家庭和个人需求的满足促使影子教育在欧盟兴起,且规模化、产业化特征明显。同时它在需求方呈现出阶层差异性,地域分布呈现出城乡和国别差异性、供方师资来源和补习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补习科目呈现出考试取向性。它的发展不可阻挡,但对公平、教育和经济亦有影响。

基于同群效应的美国班级规模研究述评76-80

摘要: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早期主要集中于班级规模的缩减、班级规模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小班对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行为、入学率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在班级规模的研究中引入同群效应理论,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班级越小越好的观点,给我国的班级规模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81-86

摘要: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普遍性课程。美国的文理学院,尤其是一批顶尖文理学院,以实施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享有盛誉,其中部分学院设有正式的新生研讨课项目。通过对这些新生研讨课项目实践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新生研讨课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87-9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1世纪的教育必将迎来全面的变革。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探讨韩国智能教育战略的内涵、举措、推进体系及愿景等问题,有利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改革。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心理学研究
智慧的要旨与含义:迈向心理学的阐释92-96

摘要:智慧概念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用语,经常在析取的意义上被广泛使用,歧见纷呈,语意含混,因而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本文认为,智慧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心理素质,以必要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与直觉思维和自我反省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对复杂事物有所洞察和领悟,进而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并采取适宜的策略加以应对和处置,具有较大的后天习得性和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