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从“追求均衡”到“鼓励差异”对后均衡化时代义务教育发展的思考1-5

摘要:新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确定义务教育法律地位”、“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两个基本阶段,今后一些发达地区将率先进入后均衡化时代。顺利地跨越第二个阶段,在认识上主要要实现从“认同差距”到“缩小差距”的飞跃,而进入后均衡化时代必须在认识上实现从“追求均衡”到“鼓励差异”的飞跃。它包括:第一,人们在看到均衡发展的优势和价值时,也应预知它可能产生的问题。人们在弘扬“均衡”的价值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小由“均衡”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二,要辨证并有所区别的看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方面寻求均衡,在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方面鼓励差异。这也是“均衡”与“差异”的主要区别。第三,要有序地推进差异性发展,必须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义务教育“择校”困境博弈均衡分析6-12

摘要: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教育学立场的多维度分析13-16

摘要: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教育科学杂志课程与教学研究
我国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基于小学德育课程的分析17-21

摘要:德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德育纲要、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而体现,我国当下的德育改革扭转了传统德育的成人化倾向。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以及德育课程实践形式的分析,反思了我国当下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

课堂评定: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22-26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化,学业考核已经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扩展。课堂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评定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分析与推理、综合与批判、问题解决、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反馈、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和学生同伴检查来开展课堂评定。要提高课堂评定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清楚确定评价内容,运用多样化评价手段,精心组织评价活动,及时反馈和使用评定结果。

课程质量评价的选择策略之一:课程效能评价27-31

摘要:运用“效能”思想对课程效度进行评估,同时也为课程评估提供了有关的新理念。为得到课程效能的真实情况,需要收集和分析不同类型“效能”评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发展现状、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线、课程实施背景和情境信息、学校教育环境信息等。在研究课程效能的领域里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有关人员需了解“效能”评量方法的局限性,以做到有效使用。

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基于已有课程文本的分析32-35

摘要:当下我国已开发或使用的真正“课程”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材极其有限。以三本(套)代表性的生命教育教材为例的文本分析发现,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在课程基础、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探索改进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试析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割裂与融合36-40

摘要: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互影响。现实中存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割裂的现象: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不能有效指导教学行为;了解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教学理念,但不足以或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行为;理解并掌握了先进教学理念,但不愿意应用于指导教学行为。要通过转变教师态度、提高教师能力、改进教师评价、改革培训方式等途径,努力促成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融合。

教育科学杂志中小学教育研究
我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与主要策略41-44

摘要: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形式,其外延由校长职级分类与标准、职级评价、职级晋升和职级薪酬制度构成。实行校长职级制是弥补我国校长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缺失,进而建立健全校长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我国校长职级制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应从制定科学的制度方案入手深化此项改革。

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的“柯氏模型”45-48

摘要:质量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柯克帕特里克层次模型的分析及借鉴,结合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和特点,把“柯氏模型”引入校长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中进行研究。结合区域中小学校长培训特点探索培训评估标准,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体系,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识别与培养——以东北育才学校为例49-5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识别与培养问题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关注。在此方面,东北育才学校积累了一定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包括:在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识别上,建立了以测验和测量为基础的对资优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识别和以课程开发和活动展示为基础的针对常态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识别。在学生隐性发展优势的培养方面,学校重点抓好培养伯乐型教师和开发创新体系课程两方面工作。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实证研究52-56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对22所高校164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已基本显现,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大学生的整个学业领域,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是较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为此,在净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并加强教育宣传,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并提高自律水平。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趋势、效应及其环境建设57-61

摘要:大学生网络参政既是公民参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网络参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网络参政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兼有网民参政的共同性与有网民参政的特殊性。文章认为大学生网络参政是其主观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大学生网络参政也是一把双刃剑,积极面与有消极面并存,但网络政治本身的特点决定其总体上利大于弊。文章强调要不断建设和改进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网络参政理性化、健康化、有序化和规范化,并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高等教育地方化及其财政新趋势62-65

摘要:[摘要]世纪之交的最近十余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基本确立,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其中地方高等教育承担了规模扩展的主要部分,但也带来了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持续恶化,省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差异不断加大,这些表现与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出现的财政危机具有相同的趋势。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财政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高等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探析66-70

摘要: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71-74

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X^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X^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教育科学杂志比较教育研究
日本终身学习政策的特征和动态平衡过程的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变革与居民学习——75-82

摘要:当前的日本社会处于结构大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使日本出现社会的流动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个别化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孤立化等,致使日本难以维持一直以国家为中心的单一社会,而向多元化、分散化的社会转变。伴随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并不要求国家从政策上提供生活保障,而是要立足人们生活的“当地”,力求探索出通过居民自治来实现多元生活保障的有效方法。“当地”的人们需立足生活的“社区”,在与他人的联系中,使自己不断成为行使权利的主体。在“社区”中促进这样的权利主体形成的是学习活动,而这正是当前日本政策所追求的。即探讨以“社区”为基础构成的新社会的存在方式,即“学习”的新的形态。

教育增值评价先行者——美国田纳西州教育增值评价模式解析83-87

摘要:美国田纳西州增值评价模式(TVAAS)通过对学生多年的学业成就数据进行纵向分析,测定学校系统、学校和教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有效性。其研究发现,种族、社会经济因素、班级规模以及班级成员的异质性均不是学生学业增长较好的预测指标,教师效能才是学生学业进步的主要因素;教师的影响是附加的和累积的,且没有补偿效应。TVAAS是对教育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