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 Science

  • 21-1066/G4 国内刊号
  • 1002-8064 国际刊号
  • 3.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科学是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与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乡村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义务教育研究、教科书研究、劳动教育专题研究、新时代教育发展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学生发展专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科学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科学杂志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关于教育投入应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质疑——兼论教育投入的决策、监督及规范化问题1-6

摘要: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有加大的必要,也有加大的可能和条件。但在思想和政策法律层面,相关的问题和关系还没有理清,投入的依据还争论不休,相关的制度也需要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国社会和教育投入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法执法,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事业的常规发展.确立科学的投入标准和规范。

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7-10

摘要:在早期以国际贸易指数评价国家竞争力阶段,忽视了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作用,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主流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模型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衡量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指标。教育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要素,在世界强竞争力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战略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在新一轮国家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我国教育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生均经费的分析指标11-16

摘要: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基于生均经费指标的剖后发现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不高、“省级财政不中立”是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制度激励省级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努力程度,出台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充足性标准,重视公用经费的专项拨款。

基础教育减负的博弈分析17-20

摘要:如何有效落实基础教育减负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基础教育减负中相关主体的行为目标的分析发现,基础教育减负陷入博弈困境的根源在于现行考试制度、当前就业环境和教育评价机制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教育产品的属性链条与教育产品分配21-24

摘要:在有关教育产品属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两条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链条,即它的私人属性(本质属性)链条和权利属性(衍生属性)链条。从理论上厘清这两条链条,对教育产品的公正而合理的分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镇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状况分析25-31

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从社会分层、待业时间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城镇的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类型对于社会分层的作用并没有人们预计的那么严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相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经历了较短的从学校到工作的心理调整期,从而待业时间缩短;在就业质量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长期优势表现不明显。研究期望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从就业的角度回应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多种挑战。

构建激情、信任、合作专业团队:学校文化管理的精髓32-38

摘要:自主性孤立是当下学校主流的绩效管理模式下的教师生存状态。要改变现状,必须进行管理变革,由绩效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这可谓教师管理新的诉求和选择。文化管理的核心旨在提高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构建激情、信任、合作专业团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精髓。

教育中的非介入性研究:理论与方法39-44

摘要:非介入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探讨了非介入性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符号分析,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别阐明了它们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征和分析步骤。

教育科学杂志师生关系研究
师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性诉求45-48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教育交往中,常表现出一些错位的师生关系,我们力求追寻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下的师生关系:即存在意义上的“相依关系”,人格意义上的“相等关系”,过程意义上的“相动关系”,情感意义上的“相融关系”,发展意义上的“相长关系”。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49-51

摘要: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恰当而有效的交往技能,并达到一定交往成效的自我评价,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初中三个年级的4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人际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与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年级的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学生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育科学杂志道德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的调查研究52-56

摘要:目前在我国德育低效问题仍备受关注,但其研究多集中于就德育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论德育低效。本研究则以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为切入点,以国家倡导的公民道德范畴为基础,对高中师生的道德认识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必要的数据,结合对具体高中的德育周记、违纪惩罚档案进行质的分析,客观描述高中师生道德认识差异的实态,从实证角度探求德育低效的原因,从而为“有的放矢”地提高德育实效提供参照。

意义世界形成的特点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57-61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意义世界创生的现实基础,意义世界的形成一般根源于人类生活的内在矛盾,意义只有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意义世界的形成是以人类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前提的,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人的主体性及价值标准不断彰显、提升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意义世界形成的一般特点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即道德教育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道德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远离生活;道德教育要关注青少年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坚持一元价值导向的引领始终是道德教育的主旋律;道德教育的成功进行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扎实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有感于桑枣中学师生在汶川地震中无一伤亡的奇迹62-65

摘要:学校是汶川大地震生命损失的重灾户,但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学校安全教育需要强化三个方面内容:校长必须保证加强安全教育的执行力;制订学校安全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教育。

教育科学杂志高等教育研究
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紧迫问题调查研究66-6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事务管理问题日益凸现。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法,设计并修订“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紧迫问题调查问卷”,并采用该问卷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学生事务管理者、学生事务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学术指导”、“理论基础”和“专业队伍建设”这六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紧迫问题。

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研究70-73

摘要:通过实证考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师、经费和固定资产规模中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动情况,从对象、幅度以及方式三个方面总结出我国普通高校自1999年以来规模扩张存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从而对高校规模扩张发展战略作出合理抉择。

强化实践与应用的高师地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74-77

摘要:地理科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地理教学应当是理论地理与应用地理的统一,地理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这种工作能力,以往那种“忽视实践,轻视应用”的教学模式论须改变。本文阐述了强化高校地理专业实践与应用环节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对地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创新的原则,系统地构建了符合高师地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强化实践与应用价值的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大学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与管理效能78-81

摘要:教师的影响力一般分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大学专科、本科(非博士,硕士)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着强大的内驱力。目前大学教育中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有弱化倾向,学生对教师非权力因素的关注呈增强趋势。大学教学及管理现状证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其非权力影响力,对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效能具有向心力、吸引力、感召力、信服力。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越强,教学管理效能就越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82-85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经历一次深层次的转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而教师教育价值观的重建以及对教师教育实践性本质的知识论的认同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转型的需求背景、价值观重建和知识论更新等几个层面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对构建适合中国时展需要的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