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9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近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复兴与课程改革1-9

摘要:近代中国课程改革曾出现三大与国家文化复兴相关的显眼尝试:一是康有为从激进原教旨主义出发,为抵御西方基督教蔓延,发明新经学,籍此建立孔教。另一是梁启超、章太炎转从文化民族主义入手,在康氏新经学之外发展国学新课程,使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再有便是清廷为捍卫经学采取的课程改革措施。考察近代中国诸路国家文化复兴与课程改革尝试,分析其得失成败,不仅可以从视角、议题等层面深化课程史研究,还能为当下课程改革回应国家文化复兴提供近代参照与经验教训。

教育习俗传承的空间变革——基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个案分析10-16

摘要:文化空间营造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教育传统和文化定势,教育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在古村落,正通过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这一综合性文化空间营造过程,实现教育习俗的集成化展示、体验式感知和多元化传播,从而发挥教育习俗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并逐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观照。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摄影报道
高校综合英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探究——评《综合英语教学原理》2-2

摘要:综合英语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语言基础课程,它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产物,取代了传统的精读课,起到系统传授知识与综合训练技能的作用。探究综合英语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大学英语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自主意识及创新能力,组织启发他们进行语言实践。由王进军编著的《综合英语教学原理》一书,对我国高校综合英语教学理论和原则探讨,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日语翻译教学理论与翻译技巧研究——评《日语翻译教程》85-85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对日语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和高端化,大学日语教学不仅要注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学与学习目标,还要探究日语专业翻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和翻译技巧。由高宁等人合著的普通高等教育新世纪日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汉日翻译教程》一书,对日语翻译教学理论与翻译技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及发展对策研究——评《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86-86

摘要:我国高校都拥有体育场馆、场地和各种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体育教育与锻炼的硬件设施,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由王芹撰写的《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一书,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与发展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校音乐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理论研究——评《新课程音乐教学论》87-87

摘要: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需要培养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的师资,按照高校音乐教学内在固有的规律安排教学活动,主动突破和创新高校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整合理念这种音乐教育发展的理想范式,把音乐课程整合理念融会贯通于高校音乐新课程改革实践之中。由胡郁青等人撰写的《新课程音乐教学论》一书,对高校音乐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改革与研究——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88-88

摘要:大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后,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课程资源、实施互动、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优势,备受国内外教育者和学者的关注。由钟玉琴撰写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改革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夯实“幼有所育”的根基3-3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的40年,亦是中国幼儿教育大发展的40年,尽管发展曲折,但总的趋向呈螺旋式上升,尤其是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明确了坚持公益普惠,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后,中国的幼儿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默认
本期导读4-5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而文化的复兴既离不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也离不开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本期'视点'栏目中,有学者从近代中国与国家文化复兴相关的三次课程改革入手,以为回应当下国家文化复兴提供近代参照和经验教训;有学者基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个案分析,就如何通过空间变革来实现教育习俗传承进行了研究。

欢迎订阅《教育发展研究》6-6

摘要:4-591大16开(半月刊)每期88页全年总定价288元集普教、高教、职教、成教探究于一体发行对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学校、培训机构、资料室、图书馆、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人力资源部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学前教育发展
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 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7-25

摘要:学前教育既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新诉求和新渴望。2018年11月15日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特别指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为有效落实这一精神,必须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应坚持三个基本立场: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平正义三原则:权利原则、贡献原则、需要原则,需要原则优先于贡献原则,贡献原则又优先于权利原则;二是坚持国家的科学主导与有效调控,重视国家干预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指引作用;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据此,文章提出了调结构、巧布局、强实效的八项政策建议。

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背景下入学准备何去何从26-32

摘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提出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由于主语置换、背离初衷、以偏概全、知行不一等原因,入学准备和'零起点'容易产生矛盾,同时陷进入学准备意味着整齐划一的'起跑线'、等同于学业准备、从大班开始准备等误区。纠正'小学化'应注意剖析入学准备的复杂内涵和内容结构,它至少包括简化还原、多维汇聚、历时协同三种类型,反映了从单维到多维、学业认知到身心全面发展、个体准备到多方准备的趋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精准破解'小学化'倾向需要凸显方法和价值双重向度,从自在目标到期望性目标,强调为终身学习而做准备;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构筑多方准备的生态系统;从旁观评定到行动探究,加强学前教育质量国家监测。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变迁:历史制度主义视角33-40

摘要:制度、观念与利益及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学前教育政策变迁的关键因素。促进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必须重视观念层面的研究,重视新观念的推广与传播。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局势下,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学前教育政策宜采取渐进性的变迁模式,应注意学前教育政策内外矛盾的'阈值效应',避免制度产生破坏性断裂;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学前教育政策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可能引起的种种变化。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范式有助于理解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调整和制订学前教育政策,把握学前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

嵌入与调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社会学分析41-48

摘要:普惠嵌入后,民办幼儿教师似乎面临更为复杂特殊的生存境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薪酬福利待遇、专业支持、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究,发现教师工作环境略有改善,专业支持有所增强,人际关系微有拓展,但其仍无法脱离民办幼儿园教师边缘化的处境,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薪酬福利待遇偏低,社会尊重认可度不高。基于此,应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增强专业发展扶持力度,积极维护教师社会形象。

贫困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研究——基于湖北省2县64所农村幼儿园的调查49-57

摘要:贫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事关当地学前教育的核心质量和儿童发展,在城乡学前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基于湖北省东部和西部两个典型部级贫困县县域内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和访谈,全面考察了贫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意向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内流动意向和职业外流动意向明显,群体差异显著。在全部教师中,有29.7%具有流动意向,在具有流动意向的教师中,有56.7%希望换园,另外43.3%准备更换职业。在流动方向上具有'向城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职业是职业外流动的首要选择,公办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外流动意向明显。流动原因主要包括工资待遇低、家庭需要、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需求未被满足和从教动机存在偏差。对此,应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和减轻工作压力,关注教师子女上学问题,增加教师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教师内在工作动机和职业认同感。

教育实习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的研究58-66

摘要:利用教育实习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是国家'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学前教师教育的紧迫任务,是现今克服师范毕业生'流失'幼教师资队伍的现实措施。本研究对所在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14级全体师范生教育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的现状差异进行分析,探讨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实习提高了师范生的总体职业认同及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倾向3个一级维度;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认同、职业热情等9个二级维度,但未能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认知、职业特征认知等4个二级维度,对师范生的职业社会认知二级维度甚至有负面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优化学前教师教育实习促进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以稳定幼教师资队伍、实现'幼有所育'的政策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U-S合作研究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67-72

摘要:由于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对学术界的研究心存疑惑,对自己是否需要做研究也不甚明了。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这一议题。第一,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最需要形成超越理论与实践二分、具有高度反思性的'实践性知识'。第二,如果教师以一种'研究'的心态从事工作,将有利于生成和发展其'实践性知识'。第三,最适合教师的研究取向是行动研究,教师可以采用质性方法,与外来研究者跨界合作,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进而提高反思意识和能力、丰富实践性知识、获得专业成长。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的角色困境及其转变——基于北京市“U-S”合作项目的调查分析73-78

摘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改进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促进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其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实效性。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U-S'合作项目中陷入'局外人'的角色困境,表现出高负荷下的'消极参与'、行政主导下的'被参与'、专业话语霸权下的'沉默参与'、脱离实际需求的'低效参与'等现象,教师对'U-S'合作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偏低。要实现教师从'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转变,需要以'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代替合作中的'技术取向'、在'U-S'之间构建'发展性伙伴关系'、关照和回应不同教师的困境与需求、采取以欣赏为主的工作方式和构建'学术、行政、实践'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