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_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概貌与特征1-9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总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全球教育研究的整体视野中,中国教育研究仍然只是一个小领域;本土学者在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尚未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学术中心;不同领域的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差异,实证性的交叉学科影响力较大,基于文化背景的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比较低。在非交叉学科的中国教育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范式各占半壁江山;研究的核心议题集中在教师教育、学习心理、语言学习、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多来自西方理论,对国际知识体系的贡献比较低。国际中国教育研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历史维度,且容易陷入二元对立思维。要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需要纠正当前评价指标体系过度强调国际发表数量的导向,建立理性的评价体制,引导学术研究转向精耕细作的发展方式。本土学者亟需改变在国际合作中的'学术加工'地位,增强对西方学术话语的自觉反思能力以及对中国本土教育经验的体认,将教育实践与文化认同凝练、提升为理论知识。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文及其学术影响力——基于2000-2018年SSCI期刊论文的研究10-16

摘要:通过建立2000-2018年SSCI期刊中国教育研究论文的全球库、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库、中国大陆库和国外库,基于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作者及引用频次的分析,揭示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发文状况及其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知识生产发展快、主体多元、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知识生产由中心-边缘格局转向多元主体并存和网络化合作格局,2/3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为合著成果。港台地区高校成为发文主力和全球高被引论文的生产中心,国外学者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高,港台地区和国外学者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中国大陆学者。中国大陆学者作用逐渐提升,但主要扮演'知识加工者'角色,对于港台和国外学术网络存在依附关系。国际中国教育研究应从侧重发文的数量转变为同时重视论文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知识谱系:主题与前沿分析17-24

摘要:本研究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0-2018年间SSCI期刊上中国教育相关论文进行主题和前沿分布。研究发现:研究前沿突现出双语教学、资优生、文化情境、教育改革等核心词;研究主题形成的13个聚类中量化研究方法导向突出,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相关的主题热度较高,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包括资优生与团队教学)受到重视;与国际和国内教育领域的主题对比发现,中国对国际教育的独特贡献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和德育课程等主题,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未能引起国际关注。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研究:基于国际学者视角25-32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教育学科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有赖于日益多元化的研究主体和相关激励政策,英文量逐年攀升;本土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窗口。然而,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实质性国际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通过对8位域外非华裔知名教育学者的访谈,探讨中国教育研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探究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及其在世界知识生产体系中地位的潜在路径。

中国课程改革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以SSCI和A&HCI收录期刊为例33-40

摘要:近年来在SSCI和A&HCI收录的期刊上,研究中国课程改革的成果数量可观,对国际课改研究的繁荣多有贡献,然而其中境外学者比中国大陆学者发声更多。中国学者的工作总体上还处于研究'课程改革'的国际知识生产活动的边缘,学术成果尚未对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更新作出贡献。虽有部分课改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较为可观,但引用动机多为背景引用而非理论引用。真正提升课程改革研究的国际性学术影响力,还需要基于中国经验在理论创制上寻求突破。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摄影报道
公共艺术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评《公共艺术理论教程》2-2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方面,扮演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要对教学观念、形式、方法和内容等进行有效创新和改革。由马钦忠撰写的《公共艺术理论教程》一书,对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音乐美学与世界的融合——评《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85-85

摘要:20世纪以来,我国美学史学界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影响力的音乐美学家,将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施咏教授主要致力于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及音乐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其专著《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是一部在当今音乐美学界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书籍。

高校现代钢琴教学方法发展探析——评《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教学研究》86-86

摘要: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新媒体技术给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创新发展机遇,在新课改精神知道下努力改革当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教学思想观念滞后、教学模式传统过时、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现阶段高校钢琴音乐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与时俱进地改革与创新。高校要抓住历史发展与变革机遇,立足创新发展.

高等医药院校临床教学探究——评《内科学临床实习指南》87-87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医学教育,正朝向新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整合模块式教学方向发展。我国许多医学院不断创新医学技术和进行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医学科学开始走向了综合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其中内科学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开始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内科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为实现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目标而不断负重前行。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新探索——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88-88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是以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制造创新创业号召为背景,论述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项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以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来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培养我国专业性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动力引擎。'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抢占教育智能化评估的制高点3-3

摘要:教育智能化评估的大时代正在来临,也必将来临。这是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希冀在广泛的合作与激烈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找到自己的未来,关注本国和本地区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位置,辨别其优劣,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这亟需教育评估提供专业的论证和服务。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默认
本期导读4-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如何同时提升我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这一问题也愈加引人关注。本期'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专题中,有学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空间图谱考察了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概貌和特征.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77-77

摘要: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师法修订调研座谈会在京召开84-84

摘要:近日,教师法修订调研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教育部相关司局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教师法颁布25年来对于推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25年间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教师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_创业教育研究
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41-47

摘要:任何场域中的秩序都存在多种核心制度,每种制度都存在一些核心逻辑,高校创业教育深受三种制度逻辑影响,即行政制度逻辑、市场制度逻辑、学术制度逻辑。过去20多年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行政制度逻辑影响有力,市场制度逻辑和学术制度逻辑影响相对偏弱。受行政制度逻辑主导,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成功走过了'观念普及型创业教育阶段',而且过程高频、成果高效。过去10年,市场制度逻辑的影响在高校逐渐发力,受此影响,中国高校结合时代需求,突出高校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进入了'网络助推型创业教育阶段',而且成效正在进一步显现。今后随着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入,学术制度逻辑将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学术引领型创业教育阶段'将会到来。

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来自国际组织的经验48-54

摘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国际创业教育提出了'可持续'的新要求。目前,世界各国的创业教育都面临着功利主义观念束缚、阶段发展不平衡、内涵式发展不健全和内外部协同欠佳等问题。以联合国系统内的组织机构为代表,国际组织在近30年来对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变革价值观念,从发展、扶贫、赋能维度认识创业教育;着力系统建设,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完善过程要素,确立清晰的创业教育实施方法;加强内外协同,引导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教育。基于国际组织的经验,我国应重视创创业教育的非经济价值,构建终身创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创业教育改革,改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论学术锦标赛及其育人转型——一个组织分析的链条55-61

摘要:学术锦标赛内生于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及其绩效考核实践。政绩导向的绩效评价以及与之衔接的资源配置机制,迫使学术锦标赛异化成容易衡量政绩和进行指标排名的'科研竞赛',引导高校核心行动者走向追逐科研增长而漠视人才培养责任和使命的行动选择。大学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育人竞赛'才是学术锦标赛的核心内涵和大学发展的基本逻辑。为此,必须改进高校领导考评制度与体系,转变大学校长的任务环境和激励偏好,使大学及其办学活动回归人才培养的本质,从而真正实现育人中心地位。

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62-70

摘要:2015年底,我国教育博士第一轮试点培养期结束,国家对15家试点培养单位进行了审核评估并启动了新一轮培养工作。作为新生事物,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有与美国经验类似的'培养目标争议'、'学习进度滞后'问题,也有在中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办学自主权与制度建设问题'等。研究发现,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目标和培养机构定位的差异、学习者的有效时间投入不足和复杂的学习环境、政府政策部门的'怕乱'心理以及制度初创期的局限性等。研究基于大量文献与实证调研数据,讨论了教育博士'双重属性'作为一种解决培养目标争议的思路的可能性,提出了构建学习网络促进教育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尝试进行制度规约之下的特色化培养实践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