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道路论纲1-8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教育的变革经历了四条发展道路,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确立了全球一本土、集权一分权和理论一实践三维分析框架来考察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道路。文章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变革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引,以体制变革为先导,以国家政策为主导,以政府职能转型为前提,以学校变革为主体,以渐进的方式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发展道路。面向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之路应当确立“三主”(主线、主导、主体)的发展战略,即以“中国特色”为主线,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学校变革”为主体。

我国城市新区义务教育服务设施配置研究9-14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乡基础教育结构发生显著转折性变化。在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变革,解决非城市户籍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为家长和学龄儿童提供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服务,是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新区的人口和经济社会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市新区义务教育需求和服务设施配置的一般特点,并且针对当前城市新区义务教育服务设施配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教育专项治理的行政化弊端及其应对——基于学校安全治理的分析15-20

摘要:作为一种本土化的公共政策工具,专项治理在应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时通过整合政治结构、集中整治资源并获得体制支持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考察学校安全的专项治理行动,能够发现专项治理的行政化特点对于师生教育自由具有一定损害,诸如增加学校工作负担、限制学生活动、疏离师生关系和追求形式主义等。教育专项治理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具有短时性和表层性特点,相对而言,为了更好地保护师生的教育自由,需要更具长效的制度化治理。因此,健全的法律体系、多元的责任分担和制度化的风险预警对于教育治理而言愈发重要。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男生危机”的别样解读——性别气质的角度21-27

摘要:“男生危机”论难以解释女生学业优势与职业劣势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性别气质与教育交互作用的分析,发现学生学业与职业的性别分层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男性气质的超越性使男生超越教育的规训,取得学业成功并进入性别分层的上层。男性气质的反抗性使男生虽可能经历学业失败但却形成逆境生存与适应能力,为其后的多种分化埋下伏笔。女性气质的顺从性使女生或学业成功,进入性别分层的中层;或学业失败,落入性别分层最底层。教育在这种性别分层中扮演着“共谋者”的角色。“男生危机”的背后仍然是女性弱势。实现性别平等,需要教育具备性别敏感性,从规训性教育转向超越性教育,承认、超越和重塑性别气质.培养学生的超越性人格。

关于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基本问题28-34

摘要:当前,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与研究已成为教育学界的一阵热潮。但是,很多人表面上看是在基于核心素养谈论教育问题,实质上对于核心素养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是较为模糊的,甚至存在着诸多误解,这不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本文正是基于对核心素养的诸多误解,对核心素养研制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澄清,指出需要处理好核心素养研制的本土与异域的关系问题、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以期使核心素养的研制真正符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而不是仅仅为了跟上国际潮流。

教育叙事“情节”三问35-40

摘要:“情节”是叙事作品的核心,它内在地制约着作品的信度、效度和品质。因而,有必要对教育叙事“情节”做出如下发问:教育叙事“情节”是“真实”抑或“虚构”?是“好莱坞化”抑或“平淡无奇”?是“片段剪辑”抑或“全景呈现”?回答这三个疑问的关键在于辨别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教育叙事与电影叙事之间的不同。可以说,回答教育叙事“情节”三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叙事者来说,建构科学的教育叙事“情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典型性”事件的选择;“情节”对人物的服从。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师发展
我国当前教师准入制度的问题成因与对策41-46

摘要:由“培养一考试一招聘”三环节构成的教师准入制度改革,目前仅停留在“考试”环节上;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门槛尚未建立,这不仅因为“考试”被简单化为其替代路径,更在于“培养门槛”缺少推动机构且阻力大。而当前“国考”尚不能提供多元选择,且被地方“招考”弱化。因此,只有构建异质性课程及考试体系才能为相关者提供多元选择;同时构建第三方制度,不仅可增加选择权,还可促进“国考”与地方“招考”制度衔接,整体提高课程培养、资格考试及地方招考的公信力。

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缺失与建构47-52

摘要: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只有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才有条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乡村文化脉络的清晰认知,对表征文化之习俗伦理的认同,对滋养了自我之文化的依恋,以及对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信心。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缺失,表现为乡村伦理认知的缺失以及乡村伦理教育实践的匮乏。专业化运动加剧了乡村教师的城市化倾向和对乡村生活本质的遗忘。建构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才能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博弈中走出一条乡村现代性之路,达到费孝通提出的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地,从而使得乡村教师拯救乡村文化成为可能。构建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国家制度的价值引领。

老庄的“为师之道”对教师发展的实践启示53-57

摘要:老庄的师道哲学表现出在“为师之道”上的高超智慧,这对于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教师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一是在“道一德”之维,将“师德”内化为自然德行,建构“师德”不受外界绑架的意义世界;二是在“道一法”之维,建立起“顺因”与“用反”的方法辩证,为教师打开灵活的方法之门;三是在“道统”之维,破除教育场域的固化枷锁,解放教师的角色真我。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学校发展
学校教育中的伦理安全与捍卫58-62

摘要:学校教育是伦理使命负载的,主要在于培育人的伦理意识、伦理精神和伦理能力,让人的内在世界获得相互确证、自我与他者伦理和谐、自我与普遍性伦理共识之间悦纳认同。伦理安全是学校教育积极有效作为的基本需要。然而,学校教育的伦理实体性正在稀薄弱化,个体自我出现“伦理失衡”,人际伦理关系趋于紧张并出现“校园欺凌”、普遍性伦理共识凝聚与认同乏力等。因此,捍卫和建构学校教育世界的伦理安全体系异常迫切。坚持教育现场的伦理实体性匡正、观照学生自我世界的伦理完整、用伦理方式培育人际间的伦理和谐与包容性道德、凝聚普遍性伦理共识并转化为伦理力量是必要的尝试性努力。

学校伙伴协作中的边界跨越者:概念、角色与能量建设——以U-B-S协作中的大学人员为例63-68

摘要:本研究从边界跨越者的概念出发,分析如何从人员安排的角度,协调学校伙伴关系建构过程中的各种张力,提升合作的有效性。基于对一项U—B—S协作项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大学SDO的边界跨越者角色,体现在价值观与利益的协调者、教育咨询师及外部信息引入者三个方面。坚守跨界协调者的专业独立性,提升个体成员的专业知能与人际协调能力,同时注重边界跨越者的团队建设,是学校伙伴关系中边界跨越者能量提升的可能进路。

语言·空间·时间——对学校日常教育生活的对话性探析69-74

摘要:学校日常教育生活中“不道德”现象的弥散与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个体发展这一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所提出的关系哲学理论为这一困境的突破提供了理论契机,以其核心概念一对话关系来对学校日常教育生活进行审视,可发现其在语言、空间、时间三个方面存在对话性偏差,这就使得学校日常教育生活悖离了对话关系的本质要求,如此需要以正确的对话关系来加以矫正。

试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时间重构75-79

摘要:学校教育时间是学校整个生活中时间安排的总和,是一种社会时间,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变化中的学校教育时间,不同的时期对其产生了不同影响,提出了不同要求。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应该试图摆脱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对学校教育时间的影响,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时间的特点,分析出基本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学校教育时间的合理重构,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平息平台·综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2016年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80-84

摘要:2016年恰逢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十个年头。11月15日至16日,第20届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嘉定举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的会议主题正切合时下教育热点,应情应景。

高校美术教育理论的新成果——评《美术教育学》F0002-F0002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地,作为高校美术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绘画技能和教学能力,更要具备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美术教育学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具备了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担负起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重任,所以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美术教育学》课程很有必要。

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创新——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F0003-F0003

摘要:设计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设计艺术的关键就在于创新,要设计出你无我有的艺术精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也是设计艺术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李立新创作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出现无疑对设计艺术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可以参考的内容,本书围绕设计艺术性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探讨,在论述其范畴、特征和进行文献综述的同时,更提供了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还提供了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广大学习者以启发,让学习者可以参考本书的内容进行学习。

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F0004-F0004

摘要: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我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都使得当今高校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休学、退学、自杀、凶杀、同性恋、诈骗、吸毒等事件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迈向“儿童学”J0001-J0001

摘要:“儿童学”或“儿童研究”(childstudy)诞生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发起人霍尔(G.Stanley Hall)说:“通过儿童生长的过程去评判一种文明,通过适应个人自然生长的方法去评判一种学校制度”。这既揭示了儿童学的价值追求,又阐明现代民主教育与古代专制教育的重要分水岭——是否建基于儿童研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