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决策参考、专题、论坛、视点、国际比较、记者视线、热点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8-3855
  • 国内刊号:31-177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91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1.5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发展研究 2015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地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多中心的视角

摘要:摘要:标准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治理机制,对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衡、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出发,以多中心理论为基础,围绕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六个维度构建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的框架,以为地方义务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1-8

流动儿童文化认同的空间逻辑

摘要: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到城市生活的过程,是一个切己的实践空间与精神空间双向敞开、建构与生产的过程。流动儿童实践空间的准入,是表层同质性文化不断增长的过程,具有三个方面的条件性认同。流动儿童精神空间的建构,是深层异质文化不断增长的过程,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反思性自我认知。实践空间的精神化与精神空间的实践化,作为流动儿童实践空间与精神空间的互动机制,再生产着流动儿童的亚文化生态,建构着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空间区隔,寓指着流动儿童文化认同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9-15

我国教师流动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随着教师流动的深入发展,我国现有的教师流动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正式制度宰治、制度功能异化和制度伦理遮蔽。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教师流动制度走出困局的出路在于,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流动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实现教师流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深度融合;恢复教师发展在教师流动制度功能实现中的本体地位,以教师需要和教师解放为核心设计教师流动制度功能的实现机制;确保教师流动制度公共利益的实现并彰显制度的人文关怀。
21-25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课业负担问题研究

我国课业负担公告制度的建立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建设的同时,我国的课业负担公告还存在缺少规范化制度、轻视数据解读、忽视公告的改进功能等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公告的一般标准(SDDS、GDDS)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公告制度。本文以GDDS标准为视角,通过分析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教育学公告制度(PISA、TIMSS、NAEP、NAEQ、绿色指标)后发现,教育领域的公告制度应该着重关注公告标准、理论框架、呈现方式和公开性等问题。基于此,要构建标准化课业负担公告制度,就需要建立课业负担公告标准、明晰课业负担层级结构、增加课业负担公告的透明性和可获得性,同时提升课业负担公告制度的改进功能。
26-35

教育部召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专题研讨座谈会

摘要:今天,教育部召开座谈会,就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部署进行专题研讨。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并讲话。刘利民强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推进普及过程中,要坚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实现高水平普及;坚持改善条件与完善机制并重,保障可持续发展。
35-35

改革开放以来“学生负担”话语中教师身份的建构——以《人民日报》为考察对象

摘要:摘要:本文以《人民日报》上的“学生负担”相关文本为切入点,概述了改革开放后“学生负担”话语模式的演变历程,揭示了教师在其中的身份是话语的、历史的建构物,从话语模式的变化中透视社会变迁对教师身份构造的影响。话语对身份的构建与对现实其他方面的构建是不可分割的,改变教师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负担”话语当中的不利处境,只能依靠话语模式的整体转变。
36-43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身体在场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变革

身体在场:在活动中学习

摘要: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在于改变抽象的、符号化的、从书本到书本、远离事物本身、强调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改变忽视学生活动,参与、探究、体验等身体缺场的教育状况。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识和情感,获得对事物的基本理解。学习方式变革呼唤身体在场的教育,呼唤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体在场的教育又要求学生身心整体投入学习过程,达致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交融、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活动学习是身体在场教育的基本方式,其具体方式有知觉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协商学习等。通过多样化身体在场教育的实施,必将重塑学校教育的面貌,再构学校教育的概念。
44-46

身体在场:在知觉中学习

摘要:在身体现象学看来,身体是人通往世界的媒介,它是主观身体与客观身体相互嵌合交织构成的含混存在。身体是以意向性结构的整体性图式对世界进行知觉,知觉和行动是身体与世界之间最初的直接联系方式。身体现象学突破并超越了主客观二元论的认识论,强调人是通过身体而知觉世界的,认为身体知觉在认识世界中具有基础性。
46-48

身体在场:在体验中学习

摘要:在以往的学习视野中,身体常常处于一种隐而不彰的“缺席在场”境况。近年来,具身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学习必须返回到依靠身体体验原初状态的呼唤,期待重新恢复学习与身体所经历的情境互动的本原关系。在这种背景下,身体的回归和身体“在场”的体验学习成为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选择。
48-50

身体在场:在协商中学习

摘要:在教育研究中,人们经常以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师生与生生互动时间的多少为依据,把课堂划分为民主型课堂和专制型课堂。其实在时间与空间的变迁中,在场学生身心所经历的过程才真正反映了课堂的民主化程度。而学生身体的生存处境、心理历程则根本地受制于现场的权力结构,因此,权力结构的变迁构成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前提。
52-5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元分析

摘要:摘要: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在广泛收集1990—2014年间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大量文献基础上,综合了符合元分析文章纳入标准的25篇文献,研究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元分析结果表明:课外辅导对学业成绩的效应量(EffectSize)为0.272。删掉一个极端效应值后,效应量仅为0.056。根据Cohen的标准,这一效应量较低。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保留异常值时,课外辅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受到学业成绩测量方式和年级这两个调节变量的影响。用学科成绩这一指标来反映学业成绩时,课外辅导对学业成绩的效应较大。而用国际测试成绩或国家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测量指标时,这一效应量几乎为零。课外辅导对小学生的效应较大,对初中生、高中生的效应接近零。删掉异常值后,虽然效应量在不同群体中的影响趋势是相同的,但只有学业成绩测量方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55-64

小学校长职业动机与学生成就关系研究——基于学生认同感与参与度的视角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从校长领导力和学生成就维度对校长职业动机(career motivation)与学生参与度(engagement)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校长内在职业动机强的学校,学生的认同感(identification)和参与度(participation)较高。其中,管理与领导理念、学校文化、教师质量、处理学生关系的方式等可能是二者的中介变量。研究表明,内在职业动机对学生认同感与参与度有积极影响,通过合理方式选拔校长对提升学生认同感与参与度有益。为此,须采取相应措施激励校长的内在职业动机,以促进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65-74

追寻教学中“技术”的生命力

摘要:教学技术的生命力需要从教学与技术的关系上加以审视。教学活动的目的意图性、历史实践性和时空限定性决定了教学遵循着实践的逻辑而非技术的逻辑。教学技术作为教学实践的生成之物,其本质同样是实践生成的,其生命力需要在实践的立场加以阐释。本次基于实践的立场,认为教学技术的生命力源于实践智慧,体现为对教学合理性、教学情境性和教学伦理性的观照,三者共同构成教学技术生命力的精神之维、现实之维和方向之维。
75-79

上海将架构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摘要:上海即日起开展第四轮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工作,对评价周期、对象、方式作出调整。在新启动的第四轮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中,上海将改变原来的“两年连测、一年休整”周期,变为“三年一轮”,中小学分开评价,2015年评价初中,2016年评价小学。在评价对象方面,普通公办学校全样本参加,民办学校自愿参加。全部使用在线方式测评,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79-79

课桌形制: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

摘要:在班级授课制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通常需要利用课桌来组织与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学生的身体被课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被要求局限在桌面以下狭小的空间里,不能轻举妄动;露出桌面的上半部分则要接受教师的检视,听从教师的指令。矩形的课桌形制及其秧田式的摆放模式,体现了一种工业经济管理的效益法则。课桌在很大程度上变为规训学生身体和规范教学秩序的工具。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当下,课桌的形制将是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突破口。
80-84

我国现代汉语教育教学参考咨询研究——评《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5版)》

摘要: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参考工具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纲领性作用。高校教师日益开始利用网络查找各种教学资料和信息,以满足个人教学工作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开始通过各类虚拟技术提供参考咨询与信息服务。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纸质信息源的面对面式的参考咨询活动。由黄伯荣和廖序东编写的《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5版)》一书,对从事现代汉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F0002-F0002

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理论探究——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

摘要:我国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和使用一门可以用来进行国际交流的语言工具,因此,应该从中国外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我国学生外语语言学习环境,建立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对外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借鉴和吸收,不断完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环境,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等认知因素,以促进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F0003-F0003

我国舞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究——评《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我国舞蹈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历程的各民族舞蹈艺术,依然充满青春活力。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走进了大学课堂,舞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得以在大学开展,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成为高校的科研课题之一,促使舞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景春编写的《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对我国从事舞蹈艺术教育和舞蹈理论研究者从事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具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F0004-F0004